为落实深化科技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各项任务,广大科技行政管理干部、一线科技业务管理人员和骨干科技人才都面临新的管理理念转变、新的管理措施采用、新的服务手段不断更新的要求。应广大科技创新管理者的要求,科技部人才中心按照科技部整体工作部署,从2015年开始陆续组织开展了“科技创新管理前沿”公开课的录制工作,试图传播一些科技创新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新经验和新方法。首期公开课邀请了科技部创发司许倞、科技部资管司张晓原、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王元、科技部火炬中心翟立新、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柳卸林、北京大学法学院张平教授、科技部人才中心高昌林等8位著名学术和管理专家分国家创新战略、“十三五”科技创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创新创业、协同创新、知识产权战略、人才队伍建设等八个专题进行宣讲。
公开课一:我国科技创新进展与"十三五"展望
主讲人简介:许倞,北方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历任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能源与交通处副处长、处长、司长助理、副司长,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2003年至2006年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任重大专项组副组长。2014年12月至今,任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
本课程详细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科技改革和创新驱动的一系列重大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从整体创新能力、高技术进展、基础前沿领域、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回顾和肯定了“十二五”期间科技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对“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任务部署等进行了重点介绍。
公开课二: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主讲人简介:张晓原,历任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评估中心主任、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司长等职务;现任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负责全面推动和落实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相关工作。多年从事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和顶层设计工作,对国家科技资源配置和科研项目管理有深入研究。曾作为主要起草者参与《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和《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纲领性文件研究制定,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主要政策设计者和实施推动者之一。
本课程对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改革的背景、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进行深入解读,从专业机构、科技监督评估和信用体系、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建设的进展情况,指出五类科技计划的优化布局工作正稳步推进,并详细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使命与定位、组织管理及2016年工作部署等内容。
公开课三:关于国家创新战略的几点思考
主讲人简介:王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经济学博士。1980年至1995年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从事企业改革和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1995年至1999年先后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市场经济研究所和社会发展研究部工作。曾任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总体战略组副组长、中长期规划纲要和配套政策起草组成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起草组组长。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科技政策和战略等研究。
本课程从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为出发点,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及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顶层谋划与战略应对,并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路径选择提出了若干思考,以全球视野来谋划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与布局,为创新科技管理模式提供新思想、新观念,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
公开课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技服务新机制
主讲人简介:翟立新,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现任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正局级)。历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司干部、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等职务。多年从事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政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目前主要负责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等工作。参与起草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纲要》以及《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指导意见》等文件。
本课程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新动力和新思维入题,阐述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红利释放,催生了大众创新创业发展的蓬勃态势。深入分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特点和规律,创新与创业的内涵及关系,以及创业的复杂性。阐明了重点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创业载体孵化机制、创业投融资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机制、科技公共平台支撑机制和全社会动员参与机制六个方面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营造和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公开课五:协同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主讲人简介:柳卸林,创新管理与创新政策知名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2006年至今,2008-2012,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学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参与国家科技部有关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创新政策制定等许多工作,对国家创新体系,知识经济的研究展开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过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完成了许多高水平的创新管理的研究工作,在Research Policy著名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2014年商业,管理和会计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专家评审组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荣获首届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经济杰出贡献奖。
本课程从区域经济发展为什么要重视协同创新为切入点,阐述区域协同创新的内涵,通过大量的数字和科学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大企业、高校研究所等为代表的多种类型区域协同创新模式,探讨如何进一步营造区域创新生态环境,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创新的政策与机制,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与产业化,实现区域经济体系的有效运转,为政府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决策,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公开课六: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主讲人简介:高昌林,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任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兼科研组织管理办公室主任,科技统计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技术创新、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等研究。
本课程详细介绍了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奖励机制,剖析了中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关于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包括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完善创新人才聚集发展机制,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骨干和引领带动作用,让海外高层次人才快速融入国家科技事业,激励人才,保护创新,促进转化等。
公开课七: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原理、战略应用及最新发展
主讲人简介:张平,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科技法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网络法律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1991年至今兼任北大专利事务所专利代理人,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第三届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参加过重大知识产权疑难案件的审理。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法、互联网法。承担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其中多项为科技部重点研究项目。
本课程围绕灵活运用知识产权战略,依靠创新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阐释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内涵及国际保护体系,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两个维度,探讨知识产权与创新、经济发展、竞争秩序、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从国际保护体系的变化、国外的学术研究与司法实践、中国知识产权法的修订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最新进展情况。
首期“科技创新管理前沿”公开课体现了三个特色:一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零距离学习需求;二是弘扬了中国“十三五”发展的主旋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创新是核心,公开课系列课程为科技管理人员理解科技创新管理前沿问题提供了深入解读;三是聚焦政策、发展等深层次、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解剖,给出解答。“科技创新管理前沿”公开课现已在“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网站公开发布,希望不仅能引起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的关注,也能对科研创新一线的广大科技人才、企事业单位的科技管理人员具有积极的参考借鉴价值。
更多详细、精彩课程请登录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网的培训栏目http://www.italents.cn/t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