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科技领军人才党史国情专题研修班顺利举办
时间:2023-07-13 14:1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科技人才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赓续科学精神和奋斗精神,推进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6月27日—7月1日,由科技部人才中心主办、绵阳市科技局承办的“学‘两弹一星’,建科技新功”第三期科技领军人才党史国情专题研修班在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举办。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60余名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参加此次研修。

       研修班依托绵阳地区丰富独特的红色和科技资源,在课程设置和形式上进行系统设计,确保取得实效。具有以下特色:一是紧扣主题教育,注重科学家精神培育。专门邀请科技部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直属机关纪委书记廖建华围绕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中砥砺奋进、建立新功”为题作专题报告,激励科技领军人才们在更高站位上认清并勇于担负当代科学家的使命责任,以强大的自我革命勇气开展科研工作,大力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通过课堂讲授、情景教学、访谈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沉浸式体验培训,组织学员聆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以身许国”的红色故事,了解“两弹一星”事业艰苦卓绝的创业史,零距离感知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家国情怀。二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交叉创新合作。结合学员专业领域涵盖面广的特点开展学员论坛,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学员立足自身科研方向和工作实际,分享相关领域的前沿趋势与发展态势,探讨学科交叉点。同时,围绕“如何更好促进科技人才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访谈部分科技领军人才,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三是坚持以学促行,服务西部创新。培训期间,人才中心与绵阳市科技局共同策划组织“科技领军人才绵阳行”活动,组织学员赴绵阳市科技创新馆、九洲集团参观调研,匹配部分学员对接化解科大讯飞、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硅基智能科技等企业技术创新难题。同时,与绵阳市科技局共同启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绵阳)建设,搭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汇智聚才平台,建立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撑服务产业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深度融入地方经济产业。

      科技部人才中心四级职员、领导班子成员徐辉、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晓松、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品华出席研修班开班式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绵阳)启动仪式。徐辉表示,科技领军人才党史国情专题研修班是人才中心精心打造的品牌项目,今年作为主题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旨在强化对科技领军人才的政治引领,培育爱国主义和科学家精神,促进科技领军人才汲取党的理论智慧、力行科技创新实践。希望科技领军人才们认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结合当前科技创新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要求,提高政治站位,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信心和责任,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本领,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科技和人才力量。

      学员们普遍反映,五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收获颇丰。大家沉浸式感受了“两弹一星”元勋们对党绝对忠诚、对祖国无限热爱、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高尚品质,重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心灵得到洗礼,精神受到升华。同时,能发挥自身科研优势,为赋能地方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感到无比自豪。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培训补足了精神之钙,筑牢了思想之基,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未来,将矢志不渝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从中汲取拼搏进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不忘科技报国的初心与使命,立志做党和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科技发展需要的科研,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笃行不怠,奋勇登攀!

 

科技领军人才主题教育学习心声(节选)

占小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事处副处长、二级教授。当年承载着立国强国之重任,前辈们用青春热血浇铸出的“两弹一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的科技领军人才们秉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大业,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将在日常工作中化精神为动力、化感动为行动,为国铸重器、为党育英才。

刘学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食品科学教授。修身之行,铸魂之旅。伟大事业,诞生伟大精神。“两弹人”的故事就像一场精神的核聚变,于电石火光间点燃我内心的火花,激荡起我内心渴望成就一番事业的壮志,坚定了我内心科研报国的信念。

程国锋,同济大学病原生物学特聘教授。作为一名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我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殷殷嘱托。不仅身体力行,而且在工作岗位中要培养青年人,这样我们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赵黎明,华东理工大学科研院院长、食品科学教授。我将时刻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始终坚持服务国家需求根本目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面开展有组织科研,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特色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协同体系。

郭东升,南开大学生物医用材料教授。科技创新是造福人民的美好事业,也是艰辛坎坷的工作,需要广大科技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心无旁骛地潜心钻研,静下心来、沉得下去,始终保持对科技事业的热爱和专注。

殷亚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主任、林业工程研究员。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全班60余位奋斗在祖国科技一线的同学们共同度过在繁忙科研工作之余的难忘学习时光。党的指引是我们科研工作者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要绝对坚持党对科研工作的领导,无比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科技荣誉,勇于担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实现科研报国。

邱剑彬,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教授。本次研修班学习的每一次参观展览、精神解读、往事回忆和情景再现都让我一步步地走进两弹元勋们曾经的峥嵘岁月,也让我一次次地领略“两弹一星”的精神源头。这些呕心沥血的先驱们更是极大地鼓舞了我们作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信心和动力,他们伟岸的身影如不朽的丰碑时刻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王林格,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副院长、材料科学教授。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科技创新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案例,深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要点。我认识到,科技创新需要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广泛的知识储备,同时也需要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彭艳,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高端装备制造教授。在新时代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理念,把爱党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强国之行。

陈其兵,四川省农竹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风景园林省实验室主任、教授。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深刻领悟“国之大者”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美丽竹林风景线作出应有的贡献。

唐勇,成都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院长、研究员。“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入学习使我坚定了理想信念,我不会再因为数据反复计算、反复失败而急躁,邓稼先先生“数万次艰难计算而不放弃”的精神鼓舞着我、指引着我;当年核工业实验团队“从无到有,从有到跨越,从跨越到超越”的精神动力给我强大的动力。

刘海平,西南大学水产养殖学教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对科技创新来说,科技资源配置至关重要,两弹一星成功,有赖于一批领军人才,也有赖于我国强有力组织系统”。培训结束后,“两弹一星”的精神内涵就像一幅幅画面一直反复在脑海中出现,并鞭策着我一日三省,思考思考再思考,进步进步再进步。

钱丽娟,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流体力学教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带领广大党员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贯彻到助推科技创新发展工作中。

马大中,东北大学信息科学教授。“两弹一星”精神,凝聚着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反映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激励着我既要不畏困难险阻,学习先辈面对艰苦环境不断攀登科研高峰,也要像先辈一样团结协作,将小我融于大我,不断深耕自己的领域,将控制与综合能源有效结合,将成果应用在祖国大地上!

刘艳,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要将老一辈科学家身上为祖国矢志不渝的献身精神,严谨缜密的学术风格,创新求实的探索精神融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史国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务委员、党委委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时刻以“两弹一星”精神鞭策自己,牢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使命,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勇于创新,不断攀登科技高峰。

谭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通过这次学习,增强了自己的党性修养,更加深刻的领会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坚持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改变我国的主食生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