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人才政策信息(2023年第11期)
时间:2023-12-05 17:18

地方科技人才政策信息

2023年第11

科技部人才中心                        2023年1130

◆11月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若干政策》指出,制定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业职称评审标准,畅通通用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动态开展评审认定。对在皖落地的通用人工智能领域重点企业创始人、核心骨干,开辟高层次人才认定绿色通道。对通用人工智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省统筹相关基金资金予以扶持。(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64276081.html

◆11月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对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科研人员(团队)开展表扬激励的通知》。《通知》提出,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深入实施“四强”行动,引导科研人员(团队)凝练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发展问题,重点激励科研人员(团队)在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研制替代进口产品或技术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以甘肃省政府名义对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完成单位通报表扬,向研制出替代进口产品并规模化应用的完成单位发贺信。按照管理权限给予完成团队和个人精神激励或物质奖励。对完成团队和主要完成人在评先树优、荣誉表彰、岗位聘用、职称评聘、绩效工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增强表扬激励的针对性、时效性,广泛宣传为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等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和团队事迹,在表彰激励、培养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和团队各展其能、各尽其才,更好地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甘肃高质量发展。(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gansu.gov.cn/gsszf/c100055/202311/173791617.shtml

◆11月8日,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西省科技研发人员倍增计划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在山西省大力实施科技研发人员倍增计划,促进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大幅增长。力争到“十四五”末,山西省每万名劳动力(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年均增速20%以上。山西省将从大力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培养科研人员优势、加快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进科技型企业倍增提质、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卫生医疗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11个方向全面部署工作。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实科研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突出的团队及人员进行大力奖补。支持事业单位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管理。鼓励企业对关键核心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和分红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措施。支持科研机构对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设立青年科学家、特别研究员等岗位,在科研条件、收入待遇、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予必要保障。(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hanxi.gov.cn/zfxxgk/zfxxgkzl/fdzdgknr/lzyj/swygwj/swygwj1/202311/t20231108_9422139.shtml

◆11月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措施》提出,畅通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渠道,在公共招聘活动中设立民营企业专区。设立为民营企业家和创业人才提供人事档案管家专属服务的人才档案专库。建立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深化“科创企业评职称”专项服务,允许技术实力较强的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单独或联合组建职称评审委员会自主开展评审,支持民营企业员工自主报名参与职称评定。探索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项目,鼓励民营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合作。(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202311/t20231109_6451672.html

◆1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进一步支持种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暂行)》。《措施》提出,鼓励企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吸纳种业创新人才,促进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企业聚集。支持企业创建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对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种业企业,省财政一次性给予一定的建站经费。对设立院士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的种业企业,按照省与市州(园区)一定的比例配套,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将种业企业人才纳入“昆仑英才”等人才培育工程评选范围。引导企业加强对科研、生产、管理等人员培训的力度。鼓励种业企业人员通过交流学习、定向培养等方式到高等院校深造。(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qinghai.gov.cn/xxgk/xxgk/fd/zfwj/202311/t20231115_212277.html

◆11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发布民营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开展多层次引才活动。民营企业参与省级科技计划“揭榜挂帅”项目的核心骨干,优先支持申报省级重点人才工程。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公共服务,基于“河北人社一体化平台”实现档案接收、转递、开具证明“一站式服务”“跨省通办”和“全程网办”。打破户籍、身份、档案等制约,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首次申报职称评审时,满足相应条件的可直接申报评审相应级别职称。对接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建设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县域经济产教聚合体。引导企业制定技术工人培养规划和培训制度;构建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建设工匠学院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info.hebei.gov.cn/hbszfxxgk/6898876/7026469/7026511/7026506/7078235/index.html

◆11月1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措施》提出,争取更加便利化的出入境政策措施,外商投资企业外籍高管和技术人员的随行配偶及家属享有与其相同的入境和临时停留期限。对外商投资企业聘请的外国科技人才,提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直通车”服务。(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64277591.html

◆11月10日,云南省科技厅等六部门发布《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的意见》。《意见》提出,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壮大乡村振兴科技服务人才队伍,支持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创新创业。依托科技特派员帮带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到2025年,选派科技特派团100个以上、科技特派队60个以上、科技特派员10000人以上,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全省脱贫村、科技特派队对全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全覆盖。鼓励高校组织专家教授、博士服务团等专业力量,通过科技小院等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服务和人才培训。

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新型企业等要建立完善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把服务基层工作经历和工作实绩作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奖励性绩效发放、考核评先评优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支持服务基层的农业科技人员按有关规定兼职兼薪,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取正当收益,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股权奖励收入时,符合国家规定的,可在不超过5个公历年度内(含)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承担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的,必须把服务基层作为约束性考核指标。各级职称评审机构要为服务基层科技人员设立绿色通道,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可设置专门推荐渠道,可打破学历、资历限制,提前申报上一级职称。

落实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队、科技特派员经费保障,鼓励积极申请科技创新券、“科特派推荐e贷”业务,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和服务基层。对通过认定的省级科技特派团给予不超过200万元/项的经费支持,省级科技特派员给予1—2万元/年的经费支持,获立项的乡村振兴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给予不超过200万元/项的经费支持。鼓励县级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农业科技人员到乡镇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服务工作,连续服务2年以上的,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工作岗位补贴。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设站期满1年,考核结果为合格以上等次,建设运行情况较好,工作成效明显,专家所在单位与设站单位联系紧密的专家站,可申请经费支持,择优资助。由省财政连续3年给予每个工作站每年1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

加强对在服务基层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先进典型的宣传,通过新闻发布会、成果推介会、经验交流会、总结会等,提升科技特派员、特聘农技员等科技人员的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组织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服务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先进典型事迹,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人员优秀征文、视频(VLOG)展播、事迹巡讲等活动,激励更多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基层服务工作。(来源:云南省科技厅网站)

http://kjt.yn.gov.cn/html/2023/qitawenjian_1110/8231.html

◆11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加快引进全球高端人才,优化海外人才落户和服务保障措施。加强与港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人才交流、联合办学,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发挥实验室、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等机构的人才集聚作用,引进培育各层次技术、产业人才。发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人才引进、项目落地的作用,举办高质量、高规格的人工智能算法大赛,吸引全国优秀团队参赛,加快引进各类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完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d.gov.cn/zwgk/wjk/qbwj/yf/content/post_4282629.html

◆11月1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人才工程作用,瞄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企业经营管理变革等关键环节,支持优势产业集群加速集聚高水平产业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打造一批产业人才聚集的区域高地。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职称评审机制,探索实行高级职称申报举荐制。(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shandong.gov.cn/jpaas-jpolicy-web-server/front/info/detail?iid=84e3395e474a4b3d8a22862d4f4715bf

◆11月1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纲要(2023

2027年)》。《纲要》提出,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稳育引用”的良好发展环境,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每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达到150人以上。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一是实施更加精准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持政策,鼓励开展基于信任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定向支持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在兰白两区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攻关。建立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复合型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构建梯次衔接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全链条人才成长机制。支持园区依托国家和省级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思维、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大力集聚连续创业者、企业高管、职业经理人等,带动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导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等高端人才服务基地为兰白两区提供更多智力服务。二是加大省级科技计划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基地积极推进科研项目负责人及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情况纳入科技创新基地绩效评估指标。实施博士后引进培养计划,支持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鼓励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攻关。支持高校与企业、院所实施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实行学术和产业双导师制,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和产业高端人才。鼓励高校博士青年教师“入企入园”。深化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改革,建成全省人力资源产业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三是拓宽招才引才渠道。聚焦兰白两区产业需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高效精准引才政策,通过“一事一议”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团队。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技“国家队”合作,带动培养区域创新人才团队。支持兰白两区与区外高校院所、企业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交流合作关系,柔性引进一批产业急需科技人才。探索签用结合机制,对重点领域柔性引进急需紧缺科技人才实施“院校聘用、企业使用”。搭建国际人才合作交流平台,高质量开展外国人才和专家工作。支持高校院所设立流动岗位,通过国际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制度,加大海外博士毕业生、青年博士后引进力度。四是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和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在兰白两区开展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完善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适当提高区内高级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培养更多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强化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落实人才职称评审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对在创新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实施激励。对创新人才及其团队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来兰白两区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的,按其所做贡献给予奖励。推动兰白两区人才公寓示范项目建设,用好用足“陇原人才服务卡”相关优惠措施,提高人才服务水平。(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gansu.gov.cn/gsszf/c100055/202311/173795616.shtml

◆11月1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培育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力度。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型人才。探索建立重点产业高端人才举荐制度,健全“以才引才”机制,大力引进能突破我省行业共性技术瓶颈和引领产业发展变革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一人一策”方式给予综合支持。开展引进首席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团队科研经费稳定支持机制试点。落实和完善省级高层次人才晋级和荣誉奖励制度,持续引导和激励高层次人才不断取得新的创新创业业绩。鼓励我省单位加强与港澳台等地区高层次人才合作,联合申报省级、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科学技术奖。二是加大高层次人才科研支持力度。加强国家人才、科技计划与省级人才、科技计划的有效衔接。对入选国家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人才、科技、教育等部门加强跟踪,建立相应的配套支持和保障协调机制。对我省新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计划的,按照国家实际资助额由省级人才专项经费给予最高1∶1配套经费支持。在重大人才计划、重大科技项目中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给予技术路线决定、团队建设、经费支配、资源调配等方面的更大自主权。三是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力度。优化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整合设立省青年科学基金,新增创新、优秀、杰出、攻关等4类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完善基础研究青年人才发现、遴选、培养和稳定支持机制。鼓励台湾青年科技人员参与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研究。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承担的项目(含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所占比例,不低于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数的60%。四是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担大任”“挑大梁”,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应急科技攻关等项目中,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不低于50%。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人才计划、科技奖励评审以及科研机构绩效评估等专家组中,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原则上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五是加大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力度。对新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的牵头完成研发团队分别奖励300万元、100万元。对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采取“一事一议”给予奖励。(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fujian.gov.cn/zwgk/zxwj/szfwj/202311/t20231116_6300846.htm

◆11月16日,云南省科技厅发布《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提出,将科研诚信建设要求落实到科技计划管理各个环节,在各类科研合同(任务书等)中要约定科研诚信义务和违约责任追究条款,加强科研诚信合同管理。责任主体在实施或参与科研活动时应就履行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安全保密等情况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承诺书应当明确承诺事项和违背承诺的处理要求,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按照“谁推荐、谁审核、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对申报的科技计划项目及其责任主体开展事前科研诚信审核,将具备良好诚信状况作为通过审核的必要条件,存在严重失信的实行“一票否决”。对科研守信激励的对象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和倾斜,对失信惩戒对象给予警示,并实施联合惩戒。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按项目合同(任务书等)约定,项目资金使用合理,按规定申请项目终止、撤销的,经省科技厅批准予以结题,可不纳入失信行为记录。从事科研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加强科研成果诚信管理,建立学术论文发表诚信承诺制度、科研过程可追溯制度、科研成果检查和报告制度等成果管理制度,加强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等原始数据资料和科研档案的统一管理、留存备查。(来源:云南省科技厅网站)

http://kjt.yn.gov.cn/html/2023/xingzhengguifanxingwenjian_1116/8180.html

◆11月17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7年)》。《意见》提出,加强人才计划支持,在申报资格条件上根据企业人才特点予以适当倾斜,探索省级高层次人才计划适当放宽企业人才年龄限制。改革人才计划遴选机制,吸纳企业家、企业人才参与专家举荐和集中评审,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领军企业开展人才计划自主评审。支持企业引进的急需人才纳入省级高层次人才“编制池”,对于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从事工程相关工作的,可按程序认定为浙江省卓越工程师培育支持对象。支持企业面向创新大国和制造业强国引进海外工程师,省财政通过“因素法”分配方式对所在市县予以补助。开展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等流动机制试点,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科技特派团试点,推动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走进企业。开展山区26县、海岛县人才飞地内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在子女就学、购房资格等方面享受飞入地同等待遇的试点。(来源: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s://kjt.zj.gov.cn/art/2023/11/17/art_1229080140_2496539.html

◆11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计划》提出,充分发挥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机制作用,加强工业母机领域高层次人才吸引集聚,培育一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优秀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加强工业母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大力度培养工业母机专业方向的本科、硕士、博士等技术人才;支持引导职业学校建设工业母机方向的实训基地,开展数控机床操作、编程、装调维修等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大规模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完善高端人才股权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人才培养机构合力采取定向委培、订单培养等方式培育工程技术人员。(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shandong.gov.cn/jpaas-jpolicy-web-server/front/info/detail?iid=b8c73ef41ccd4be4962a48e3f1b79c7c

◆1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提出,加强航天领域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创业团队来沪发展,在相关人才表彰、奖励中予以优先支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航天领域学科和专业建设。成立市空间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构建人才“雁阵”格局。(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31120/5e53f1fe1b1543f38a49153eb563cfbb.html

◆11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推动粤港澳三地协同引才,对接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制定人才需求目录。优化“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等柔性引才机制,通过产业集聚,吸引更多高水平数字化人才在大湾区创业就业。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和数字化龙头企业资源集聚优势,加强数字化领域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应用。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深入开展“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展翅计划”,加强政数学院建设,为大湾区青年提供数字化培训、实习与交流平台,培养复合型数字化人才队伍。开展大数据工程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人才职称评价,加强人工智能人才评定与培养,建立健全符合大湾区实际的数字化人才职称评审制度,加强国家相关资质评审标准在港澳地区推广。依托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人工智能双创比赛等赛事活动,加快大湾区数字化人才高地建设。支持港澳充分发挥国际科研合作平台的独特优势,引进内地及世界的创科领军人才、科研团队和企业,促进跨领域科研合作。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大湾区居民出入境和通关便利化,加快推动“高精尖缺”人才便利跨境通关,推动港澳居民与内地居民出入境通关查验系统联通融合,推动香港出入境自助“e-道服务”。(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d.gov.cn/zwgk/wjk/qbwj/ybh/content/post_4287596.html

◆11月22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五部门发布《北京市关于贯彻落实〈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鼓励高校强化可靠性课程和相关专业建设,加快可靠性教材编制和师资队伍培育,完善可靠性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可靠性人才培养与首都经济社会需求匹配度。鼓励企业和高校等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加强可靠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可靠性实践能力。鼓励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和职业院校加大对机械、电子、汽车等领域可靠性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311/t20231124_3309094.html

◆11月23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加强新型储能产业领军人才引进,为在京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全面保障,特殊人才引进可“一事一议”研究;支持新型储能企业开放创新验证平台,建设实训基地,为院校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加快培养储能产业高技能人才;鼓励产业集聚区对新型储能领域重点企业引入人才,在子女入学、落户、住房等方面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311/t20231127_3309864.html

◆11月24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二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上海市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100家,选树高技能领军人才1000名,新增高技能人才20万名。到2025年,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超过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超过35%,力争到2035年,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上海市提出系列实施举措:一是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主体作用,鼓励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产教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强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二是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制度,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完善高技能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三是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推进多元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选拔技能人才;四是健全高技能人才表彰选树激励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力度,加强高技能人才政治引领;五是加强技能人才服务交流,优化技能人才服务举措,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实施技能领域交流合作。(来源: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https://rsj.sh.gov.cn/tjypx_17737/20231124/t0035_1419711.html

◆11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四川省开发区发展规划(20232027年)》。《规划》提出,探索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等管理制度,建立以员额总控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员管理制度。放宽开发区用人自主权支持采取市场化方式引进急需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完善绩效激励机制。在严格执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分配制度,报酬与工作岗位和绩效挂钩,针对急需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特殊人才和团队,探索实施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形式。(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c.gov.cn/10462/zfwjts/2023/11/25/5c7b0dec3e864647aa0f50739afa4f63.shtml

◆11月27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推进产业数字技能强链建设五条措施》。《措施》提出,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数字技能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不断开发完善数字职业及数字技能评价资源。探索开展数字技能“一试双证”技能人才评价,发挥培养方面的指挥棒作用。支持企业与院校对接,与院校共建培养、评价课程体系,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鼓励企业运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建立健全数字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 鼓励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招生规模等方面向数字人才倾斜,并将数字技能教学情况及成效作为评估技工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支持具备条件的培训机构,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发制定的数字技术领域的新职业标准、培训大纲和培训教程,大力培养培训数字技术技能人员,不断培育壮大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实施工程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将普及数字技术纳入公需科目主题,开展数字技能提升专业科目培训,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水平、提高创新能力。(来源: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rst.fujian.gov.cn/zw/zfxxgk/zfxxgkml/zyywgz/zynljs/202311/t20231127_6308857.htm

◆11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着力构建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生态,聚力园区高质量发展。依托产业人才政策举措,持续推进招才引智,招引一批特色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支持园区企业申报本市人才培养项目和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专项。支持园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育特色产业“上海工匠”。优化人才事项办理,为人才入园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建立园区、学校、企业融合的市域产教联合体,为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31128/c3edc659bb86414ca3a5cf885f3a4a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