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人才政策信息(2024年第6期)
时间:2024-07-04 16:07

地方科技人才政策信息

2024年第6

科技部人才中心                        2024630

 

6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建立成果转化过程中单位责任人及科技管理人员履行决策职责、管理职责等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敢于转化、愿意转化的良好氛围。对达成并备案的专利开放许可,依法依规予以技术合同登记认定。更好运用专利开放许可和先使用后付费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建立单位、科研人员和各类技术转移机构等权利义务对等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对专利转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可根据约定从转化净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服务报酬。高校、科研院所对持有的专利技术,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不需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或者备案。完善专利工作导向,突出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绩效,避免设置专利申请量约束性指标,不得将财政奖补政策与专利数量简单挂钩。在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企业认定、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工作中,涉及专利指标的,要把专利转化效益作为重要评价内容。(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shandong.gov.cn/jpaas-jpolicy-web-server/front/info/detail?iid=4a87a85e5d05444aafe9d9f4d0a3aad3

611日,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山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职称申报和评审渠道,完善以市场评价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标准。支持民营企业与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联合培养。支持民营企业建设人才飞地,在省外全资设立研发机构的全职聘用人才,享受在晋人才相关政策。(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hanxi.gov.cn/zfxxgk/zfxxgkzl/fdzdgknr/lzyj/swygwj/swygwj1/202406/t20240611_9585009.shtml

611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发布《关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注重政府引才企业引智双向发力,依托科技创新型企业,大力培育和引进顶尖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民营企业申报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福建创新之星”“创业之星人才计划等重点科技人才计划。支持民营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等重要引才引智平台,探索构建柔性引才用才机制,做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增量。依托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评审,遴选发现一批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企业重大技术难题的重大标志性攻关成果。落实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等相关政策,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对口帮扶民营企业,加大对扎根民营经济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团队)的奖励。选认科技特派员服务民营企业,积极推行以一县一团”“一业一团”“一团服务一产业链模式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来源: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fujian.gov.cn/xxgk/zcwj/202406/t20240611_6464960.htm

61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天津市强化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强职务发明规范化管理,建立单位、科研人员和技术转移机构等主体权利义务对等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专利成果转化。在涉及知识产权的考核中,应突出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导向,避免设置专利申请量约束性指标,不得将财政资助奖励政策与专利数量简单挂钩。在涉及专利指标的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企业认定、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工作中,要将专利转化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不得直接将专利数量作为主要评定条件。支持天津市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发明与设计大赛获奖项目的专利申报和保护工作。启动实施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强化跟踪监测和评价反馈,对于授权超过5年没有实施且无正当理由的专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无偿实施,也可以许可他人有偿实施或无偿实施。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普通许可、开放许可等多种方式实施专利转化,鼓励以基本许可费加提成的方式计算许可费,探索推进先试用后付费模式,降低企业产业化成本。(来源:天津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bgt/202406/t20240612_6650966.html

613日,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博士后工作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通过扩大博士后平台规模、发放博士后平台建设补助、健全博士后合作导师激励机制等措施加强博士后平台建设;通过加强博士后日常经费保障、吸引优秀博士来鄂从事博士后研究、支持在站博士后开展科研创新攻关、加强出站博士后跟踪培养支持、发放博士后安家生活补贴等措施加大博士后引留支持;通过建立博士后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强化人才项目对博士后的支持、提高博士后人才薪酬待遇、提升博士后人才就业质量、完善博士后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等措施优化博士后成长环境;通过开展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博士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丰富博士后人才交流活动等措施支持博士后发挥引领作用。(来源: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rst.hubei.gov.cn/zfxxgk/zc/gfxwj/202406/t20240612_5235267.shtml

61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中试熟化、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将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科技成果转化成效评价指标,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奖励评选的重要依据并加大权重,不将论文作为评价的限制性条件。高等院校根据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要,可根据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后的岗位设置方案,在专业技术岗位中自主设置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岗位。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职人员实行单列考核和评价,在自然科学系列和工程技术系列下增设技术经纪专业开展职称评定。在“双一流”建设高等院校和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将本单位利用财政资金形成或接受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委托形成的归单位所有的职务科技成果(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除外)所有权赋予成果完成人(团队),单位与成果完成人(团队)成为共同所有权人;可将单位所有的份额以技术转让的方式让渡给成果完成人,科研人员获得全部所有权后,自主转化;也可赋予科研人员不低于10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hunan.gov.cn/hnszf/xxgk/wjk/szfbgt/202406/t20240626_33338377.html

617日,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工业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通过建立“捆绑式”引才机制、搭建新媒体引才平台、打造柔性引才枢纽站、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促进校企人才合理流动、实施企业用工招聘专项行动等措施支持工业企业引进急需人才;通过实施陇原青年英才计划、大力培养企业博士后人才、支持企业青年骨干人才脱产研修等措施培育青年工业人才后备力量;通过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强化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拓宽企业职工技能等级晋升通道等措施壮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通过开展省级人才项目重点扶持、加大企业高层次人才选拔力度、鼓励企业高精尖人才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强化企业高技能人才激励、评选表彰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畅通工业企业融资渠道等措施加强工业领域高层次人才选拔激励;通过分类推进工业人才评价、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实行特殊人才职称评价等措施健全工业人才职称评价体系;通过设立人才服务工作站、强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组织开展专家服务企业活动等措施优化工业人才发展环境。(来源: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s://rst.gansu.gov.cn/rst/c113673/202406/173933128.shtml

61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支持中试平台面向全球招贤揽才,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实用型的科技资源管理与技术服务人才。鼓励中试平台加强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在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中试相关课程,建设中试实训基地、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培养一批懂产品、懂制造、懂试验、懂设备、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和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探索将中试成果纳入职称评定、考核评优的指标体系,支持老专家、老工程师以名师带徒、短期工作、项目合作、技术交流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中试创新发展及人才培养工作。鼓励中试平台组建法人实体机构独立运作,实行科技成果归属保障机制,按照谁投入谁获益原则,依法确定知识产权归属和收益分配。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决策制、院长(或主任)负责制等,提高决策效率。探索社会化招聘、企业化管理的用人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丰富研发及服务模式,探索通过合作研发、共担课题、技术入股、兼职创业等市场化途径,提高研发及服务效能。(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d.gov.cn/zwgk/wjk/qbwj/yfb/content/post_4441509.html

619日,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五部门发布《福建省加快新材料推广应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2024—2026年)方案》提出,聚焦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紧缺急需人才,根据产业链建设要求,设立特色职称评审专业,开展专项评审。加强新材料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对入选创新之星”“创业之星的按规定给予资金奖励;经认定符合省级高层次人才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闽创新创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来源: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https://gxt.fujian.gov.cn/zwgk/zfxxgk/fdzdgknr/gfxwj/202406/t20240619_6470081.htm

61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编制未来产业核心人才引进清单,重点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青年科技人才。统筹用好有关科技专项,支持科技人才开展未来产业技术研究。充分赋予科研人员自主权和决策权,在自由探索中培养人才、研发转化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支持龙头企业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产业人才。支持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联合创业。支持高校围绕学科交叉、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系统培养具有交叉复合背景的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人才。鼓励高校与市州联合共建未来技术学院,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未来产业人才。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技术学院等加快发展,打造未来制造、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方向的未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hubei.gov.cn/zfwj/ezbf/202406/t20240619_5242340.shtml

6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吉林省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提出,实行灵活的人事制度,对亟需人才可采用纳入依托单位编制后派驻、项目聘任制、双聘制等多种方式引进。鼓励先行先试改革,对急需紧缺、业内认可、业绩突出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所需报酬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额基数。根据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开发等特点和职责,以实际贡献和高质量成果(业绩)评价人才。获支持的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省实验室可按比例配套。吉林省实验室内设项目和横向项目可采用开放课题”“揭榜挂帅”“PI等方式组织实施,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及团队参与实验室建设。实行以重大任务为牵引的首席科学家制。首席科学家负责重大科研任务的组织实施、各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的总体推进,赋予其组建团队、确定内部协作模式和激励机制、经费使用等自主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明确投入方、贡献方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占比。原则上,成果就地转化的,研发个人+团队占比90%;成果省外转化的,研发个人+团队占比50%。重大成果转化可一事一议,协商分配收益。建立勤勉尽责机制,完善运行规程,制定负面清单。(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xxgk.jl.gov.cn/szf/gkml/202406/t20240620_8923588.html

620日,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的通知》通知》提出,实施卓越工程师薪火计划、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等项目,围绕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制造业高关联领域,开展规范化培训,壮大卓越工程师队伍,提升职业化国际化水平。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与技工院校共建技工教育联盟(集团),鼓励在具备条件的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面向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组织技术攻关、技能传承。梳理先进制造业企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信息,及时更新本地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鼓励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以工业六基”“卡脖子关键领域为重点,开展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聘任。建立先进制造业企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直通车,赋予相关企业高层次人才举荐权,推动具备条件的先进制造业企业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支持将发明专利、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工作绩效作为申报职称的重要参考,对高端人才探索以业绩陈述代替论文答辩。引导先进制造业企业建立体现技术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强化技术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吸引更多劳动者到先进制造业就业创业。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将先进制造业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人才政策支持范围。(来源: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s://rst.gansu.gov.cn/rst/c113673/202406/173936361.shtm

 

科技部人才中心政策与评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