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人才政策信息
2025年第8期
科技部人才中心 2025年8月31日
◆8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以项目制为牵引,强化制度创新,构建应用型人才体系。聚焦视野开阔、具有较强前瞻判断力和跨学科融合力的战略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其承担重大任务。加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投资人才和项目经理人队伍建设,更好发挥其在甄别产业项目、提升投融资效率、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立足未来产业发展,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引育力度,妥善解决落户、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需求,稳定青年人才在京发展信心。打通各类人才流动堵点,完善制度细则,严格落实服务期、竞业限制、保密等相关规定,建立资质互认机制,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等通过兼职、在职创办企业、在岗创业、到企业挂职、参与项目合作、离岗创业六种模式开展创新创业。
强化未来产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调动各方资源开展产业化任务总体设计和布局。支持企业联合在京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应用需求牵引的科研项目攻关,加快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总结推广新型产业创新组织模式,建设一批企业主导的新型产业创新平台,推动解决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问题。推动企业、高校等多元主体协同建设产教融合基地,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集聚和培育一批高水平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508/t20250801_4164972.html
◆8月1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北京市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整合本市优质人才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鼓励打造校企协同、协会联动、产业园支撑、头部企业支持的跨境电商人才培育体系,共建跨境电商人才实训、实习基地,聚焦平台运营、信息技术开发、供应链管理、海外媒体投放等关键环节,培育复合型、实用型跨境电商人才。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引进高素质外籍人才、来华留学生、留学归国人才就业实习,优化外国人工作类居留许可工作流程,提升外籍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家属来京便利性,持续推动国际人才创业载体、高品质人才社区等建设。支持举办跨境电商人才双选会、招聘会、职业技能大赛、高级研修班等交流活动。(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508/t20250804_4166000.html
◆8月1日,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强化创业主体人才引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带动就业多的创业主体人才需求纳入地方引才工作范围,在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申报、人才评定等方面按规定给予倾斜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主体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机构等积极遴选为创业相关技能人才职业(工种)评价机构。各地要通过建立人才联系站、开展人才共享、选派人才驻企蹲点等方式,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支持各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化就业创业培训项目、产品,提供各类实用型就业创业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面向创业主体组织专场招聘或发展专业性人才市场。(来源: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s://rst.shaanxi.gov.cn/zcfg/zcfgsjk/gfxwj/jy/202508/t20250801_3550224.html
◆8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对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聘用的急需紧缺、业绩突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可参考人才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对于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形式。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后,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按规定对做出重要贡献人员可给予现金奖励。(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https://jrj.nmg.gov.cn/zwgknew/zfxxgk/fdzdnrgk/zcwj/202508/t20250801_2768324.html
◆8月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黑龙江省支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鼓励农机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按规定通过参与合作、兼职创新等形式到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大农机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力度,重点引进支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对符合《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新时代龙江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规定》的各类用人主体及引进人才,按照既定标准给予财政支持或提供便利条件。(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lj.gov.cn/hlj/c108373/202508/c00_31862217.shtml
◆8月1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协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高新区优选优势产业集群,以企业需求为牵引深化与高校的体系化产学研合作;高校配强优势学科,统筹更多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创业人才服务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共同构建“产业集群—学科集群”双向奔赴机制。
构建高新区与高校资源开放共享体系,激发相互牵引、互促共进的内生动力;完善人才共引共育机制,畅通高校企业之间人才流动与合作渠道,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良性循环。(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jiangsu.gov.cn/art/2025/8/1/art_64797_11616599.html
◆8月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释放数据价值加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提升助企服务能力。制定出台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包”,丰富数字经济“投贷债”,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专利快速预审便利化改革,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相关专利快速授权。强化数字经济人才政策支持,健全数字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实施企业骨干数字素养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增强数字经济安全感知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企业、个人信息及隐私保护。(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shandong.gov.cn/jpaas-jpolicy-web-server/front/info/detail?iid=835048cedc364dd08c547cc67f6840d2
◆8月1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4部门发布关于塑强“乐业山东”服务品牌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打造青年人才交流区,建设黄河流域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济南)、黄河流域青年就业创业基地(青岛),推进济南、青岛、烟台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来源: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s://hrss.shandong.gov.cn/articles/ch00354/202508/4d916e4a-daaa-445d-a3b6-4a60be959ebc.shtml
◆8月4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 (2025-2027年)》。《方案》提出,加大现代化产业体系财政投入力度,发挥自贸港建设投资基金撬动作用。加快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产业保险。创新产业项目供地方式。加强企业用能用水保障,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环境容量、能耗指标需求。强化人才集聚平台载体建设,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推动海南建成人才荟萃之岛、技术创新之岛。(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zfbgtwj/202508/a15999332a89400b812a837d8e7dbe19.shtml?ddtab=true
◆8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坚持市场化导向、差异化发展,深入推进地勘单位事企分离和专业化整合,打造精干高效的公益性地勘队伍。加强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加速整合战略性矿产资源,做大做强全省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主体。实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加快推动找矿装备升级、研发、推广和替换,提升矿山开发设备绿色化、智能化、集成化水平。大力引进培养领军人才,依托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科教人才融合培养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人才申报国家级和省级人才计划、项目,积极培育地质队伍青年后备人才。(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c.gov.cn/10462/zfwjts/2025/8/4/25c10258d73949beb30424e3d02f9cf4.shtml
◆8月5日,天津市教委等部门发布《天津市高等院校向企而行服务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在急需人才培育上,重点解决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聚焦行业需求,创新育人模式,开发优质教学资源,锻造“双师双能”师资队伍,打造产教融合“五金”标杆,培育一批服务我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贯通校企协同,联合选拔优秀人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企业行业一线长时间实践,培育行业亟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在重点企业服务上,整体把握服务重点企业和孕育新企业。对接重点企业需求,汇聚创新动能,赋能产业攻坚,攻克核心技术,破解共性难题;出台高校“校招共聘”引才用才实施办法,推动建立高校引进与企业共同使用高层次人才的引才用才新模式;深化我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利用原创技术创办企业,推动高校孵化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推动我市教育与区域产业布局深度融合,面向智慧物流、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打造“高等院校+产业园区”发展新模式;探索“专业建在产业链、课堂搬进生产线”的办学模式,构建高校与园区相融合的互动创新平台,实现高校与园区的人才互动、资源共享;推动我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水平大学联合重点产业链企业重塑人才培养新体系,强强联合,培育产业急需拔尖创新人才。
紧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沿,积极加强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合作,引入优质先进技术,共同开发构建通识课、专业课与其他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立项建设市级人工智能教学与实践示范项目;建设遴选“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培育专用大模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建设天津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管理平台,构建政、行、企、校、研产教融合供需信息数据集合与应用服务平台,实现校企精准对接、用人需求智能匹配,推动制造业由“制造”向“智造”跃升,推动我市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支持高校完善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按照国家和我市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相关政策规定,引导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创新、生产技术革新、管理体系和生产组织方式革新,加强工程实践锻炼;出台高校“校招共聘”引才用才实施办法,推动建立高校引进与企业共同使用高层次人才的引才用才新模式;组织“千名博士津企行”活动,每年组织1000名在校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教授专家等深入企业,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管理服务,同时担任企业的高校联络员,帮助企业对接高校创新资源;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做好校企供需对接,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依托我市综合类高校学科齐全、优势突出的特点,分类建设10个左右智库,对标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高品质生活等我市重点发展战略,前瞻性分析发展前景和趋势,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来源: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网站)
https://jy.tj.gov.cn/ZWGK_52172/zcwj/sjwwj/202508/t20250807_7107843.html
◆8月5日,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方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健全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就业创业、参军入伍、职称评审等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以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为引领,构建省级、市级竞赛为主体,企业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健全奖励机制。
健全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科研人员收入。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管理,推动薪酬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fujian.gov.cn/zwgk/zxwj/szfwj/202508/t20250805_6987943.htm
◆8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国际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打造具身智能顶尖人才培养国家试验区。推动建立“产学研”联动的订单式培养机制,建设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具身智能“百校行”计划,为我市校园师生提供优质学习与实践资源。(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50806/f9cb53544505426d807055ca20bd69fc.html
◆8月7日,贵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十四部门发布《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实施“返乡创业小老板”培育工程,以黔籍省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省外专业技术人才、高校优秀学子、省外优秀务工技能人才等群体为重点,建立省外优秀人才信息库、服务返乡创业资源库和乡情联动网络,推动创业就业从“出远门”向“近家门”转变。(来源:贵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s://rst.guizhou.gov.cn/zwgk/jdhy/zcwj/202508/t20250807_88427914.html
◆8月8日,天津市教委发布《天津市推进教育数字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学校、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科学开展多维多元评价。鼓励学校通过精准数字画像进行学情教情分析和综合素质评价,推进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改革。支持高校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供需适配数据动态分析,构建数智化就业服务新模式。建设天津教育督导智能服务平台,支持开展趋势预测、规划决策、风险预警,通过基础教育学位和人才供需预测预警模型,支持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和专业设置。构建“数据驱动、精准施策、动态反馈”教育治理新模式,形成教育质量动态监测和靶向决策新生态。
组织开展各类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的数字化专项技能培训,持续提高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专业服务能力。引导高等院校建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一批具备教育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高级人才。(来源: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网站)
https://jy.tj.gov.cn/ZWGK_52172/zcwj/sjwwj/202508/t20250808_7108266.html
◆8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对科技企业主要创办者和实际控制人入选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给予个人一次性100万元资金支持。对企业科研人员入选中原学者、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分别给予个人一次性200万元、100万元资金支持。
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和中原学者工作站,对绩效评估优秀的院士工作站给予一次性3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建的中原学者工作站给予一次性20万元资金支持。
优化“编制待遇在高校院所,工作在企业一线”的科技人才靶向服务模式,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一线有序流动,给予“科技副总”一次性5万元补助,对考核优秀的“科技副总”实施“绿色”通道制度,申报下一年度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不受所在单位名额限制。(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enan.gov.cn/2025/08-08/3199955.html
◆8月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支持各类用人主体引进培育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按照有关政策给予相应资金奖励和服务保障。加大对企业人工智能核心骨干人才的支持力度,对年薪100万元以上且具有5年以上研发经验的,可认定为省级领军人才;对40岁以下年薪50万以上且具有3年以上研发经验的,可认定为省级青年人才。(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enan.gov.cn/2025/08-09/3200192.html
◆8月12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北京市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建立数据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机制,实现数据加密、可信流通、安全治理等技术突破。深化首席数据官制度,加强数据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将提高做好数据工作的能力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积极参与数据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508/t20250812_4171531.html
◆8月14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天津市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探索开展数字贸易人才“学科教育+项目实践”综合培养模式,推动数字贸易学科专业建设,共建数字贸易交叉学科研究共享平台。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支持校企联合开展数字贸易项目定制化人才培养。深化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探索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扩大数字领域境外职业资格认可范围。建设京津冀(天津滨海)数字游民国际人才港。(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bgt/202508/t20250814_7111926.html
◆8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年)》。《方案》提出,推动实施碳排放管理员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鼓励企业、高校、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产学研联动,通过设立见习基地、推选产业导师、编制专业教材、举办实践大赛、开展就业宣讲等方式,加强碳管理、碳核算、碳核查、碳交易、碳咨询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开发培训课程、组建专家智库,鼓励各区提供碳排放管理相关培训服务。(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50814/53e2be9dc09a47c6988e86cc88cfe7b9.html
◆8月14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关于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强化高等院校生物医药领域学科专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生物与医药、药学等博士学位点。支持高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现代产业学院等。支持高校与医院共建教学培养体系,开展定向培养。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持中等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引入境内外教育医疗资源在海南办学、办医院。加快国际人才引进,从事生物医药领域工作的外籍人才,可按规定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对认定为生物医药领域外籍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在海南创办科技型企业。设立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核心人才白名单,由省和所在市县按规定提供支持保障。(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zfbgtwj/202508/c8506a47219048a5b8a78556c766b2df.shtml?ddtab=true
◆8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贵州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加大低空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引进力度,支持建设科学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人才共培共育模式。研究组建我省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机构及专家委员会。(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guizhou.gov.cn/zwgk/zcfg/szfwj/qfbf/202508/t20250814_88466379.html
◆8月1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云南省支持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组建省级低空经济工程研究中心,发挥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低空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支持低空经济重点项目纳入省级重大项目清单,保障用能、用林、用地,做实基础支撑,因地制宜、规范有序推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加大省级人才计划支持力度,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兴滇英才”等人才计划。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针对低空物流、载人、城市管理等低空商业应用险种。(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yn.gov.cn/zwgk/zcwj/zxwj/202508/t20250814_316526.html
◆8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发布《广西实施 “技能照亮前程”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推动职业院校强化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推广“订单”“定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工学一体化培养。将人工智能训练师等人工智能领域相关职业(工种)纳入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指导目录,各地可根据实际适当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相关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最高不超过20%。与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加大合作力度,培养数字领域技能人才,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岗位能力要求为重点的“一试双证”模式。
以“技能强企”行动为抓手,大力开展广西工匠培育计划、产业工人培训计划、制造业技能提升计划等,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建设需要,服务先进制造企业用工、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加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推动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公共实训基地与工匠学院共建共享,培育更多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充分发挥广西技能大师联盟(技能大师之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在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培育引进新型工业化所需的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rst.gxzf.gov.cn/zwgk/xxgkzcfg/fgfxlm/t24326221.shtml
◆8月1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端紧缺人才清单管理办法》。《办法》提出,高端紧缺人才的离岛出差、休假、学习培训情况应在所属企业或单位进行个人申报和公示。依托海南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税务等部门应在高端紧缺人才资格审核、实际居住天数的认定方面实施全流程监管,加强事中事后核查,对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情况开展抽查,并根据查核结果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工作。(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zfwj/202508/cf6d1aed9a1947b0a5d318cf2ea65d2a.shtml?ddtab=true
◆8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措施》提出,加强商业航天领域国家级领军人才、海外高端人才、行业头部企业高管和团队招引,将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纳入“人才优粤卡”支持范围,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当地居民待遇和优惠便利服务。支持商业航天企业申报领军人才项目,对在国家和省级商业航天重大工程和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实现技术突破的高技能人才,纳入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信息库。
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成立空天技术领域的研究院和联合实验室,增设商业航天相关学科,培养专业基础人才。推动商业航天产教融合,支持企业与院校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商业航天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入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商业航天制造业项目单位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推动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gd.gov.cn/zwgk/wjk/qbwj/ybh/content/post_4760518.html
◆8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鼓励实验技术人才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需求,潜心钻研、攻坚克难,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实验技术人才以及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实验技术人才等,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制定较为灵活的评价标准,允许直接申报高级实验师或正高级实验师职称。(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rst.gxzf.gov.cn/zwgk/xxgkzcfg/xxgkgfxwj/t24332013.shtml
◆8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构建“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科技创新模式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强化市场导向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保障。实施校院企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校院企双聘人才纳入省级创新人才有序流动编制保障计划专项编制,推动高层次人才“编制在高校、研发在平台、转化在企业”。推广“科技副总”“产业教授”机制,深化科技特派员、知识产权服务专员制度建设。推行“企业认定、政府认账”人才评价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人才计划自主评审。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浙江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研究与产业集群相适应的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生均拨款系数,提高新增本科专业中理工农医专业的比例,推动产业导师担任第一导师。
坚持“以需求定技术、以技术选人才、以人才强平台、以平台成果支撑企业和产业发展”,实施科创平台“伙伴计划”,推动“平台+高校+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全覆盖、金融投资机构派驻科创平台投资经理服务全覆盖、企业和社会经费占科创平台科研投入比例50%以上全覆盖、科创平台有组织转化科研成果全覆盖等“四个全覆盖”。对“伙伴计划”结对平台有能力攻关的企业重大创新需求,定向委托平台联合“伙伴”企业、高校开展研发,平台可联动投入资金。(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zj.gov.cn/col/col1229017139/art/2025/art_a4900781e9df42019559fcd92c12ed81.html
◆8月2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政策》提出,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支持通用大模型、垂类模型、数据标注创新、安全可控技术以及通用人工智能其他路径探索的应用研究。在省自然科学基金中设立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项目指南,重点支持青年人才使用AI科研工具开展基础研究。在省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立AI青年科学家项目指南,支持青年科学家开展垂类模型研发、工程化创新和非共识项目等攻关。
对符合条件的通用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创始人、核心骨干,开辟人才认定绿色通道。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支持政策,加大对青年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支持。(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65449701.html
◆8月21日,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十部门发布《福建省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若干措施》。《措施》提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和人才评价,建立重点人才“绿色通道”和破格晋升制度,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支持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在闽江教育领军人才等省级高层次人才遴选和培育中突出教书育人导向,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等相融汇,提升教书育人质量。(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jyt.fujian.gov.cn/xxgk/zywj/202508/t20250821_6994237.htm
◆8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完善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体制机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向开发区集聚。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协同创新、共性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布局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孵化载体,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鼓励各类科研资源向平台企业集聚,引导省内高校优化调整平台经济相关学科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平台经济人才。
持续开展招才引智行动,创新生活保障、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等支持政策,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团队来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院校学科专业,选聘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具有研发能力的事业单位科技人才到省内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推出一批现代服务业紧缺急需的职业培训项目,对参加培训并符合条件人员按照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到2027年,选聘“科技副总”3000名以上。(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enan.gov.cn/2025/08-22/3204623.html
◆8月22日,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陕西省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积极推荐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和省级人才计划,对重点产业领域培养引进的人才给予支持。定期开展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通过“校招共用”方式,每年支持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急需人才等不少于100名。搭建高层次人才供需对接平台,支持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协调解决引进人才配偶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人才落户等问题。建立以市场评价为导向的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标准,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按程序核准备案后开展自主评审。持续推进民营经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haanxi.gov.cn/zfxxgk/fdzdgknr/zcwj/nszfbgtwj/qt/202508/t20250822_3557807.html
◆8月2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 发布《北京市“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依托北京市教育和人才优势,创新高校工业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发挥产学研转化能动性,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知识技能培养,培育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鼓励围绕“5G+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开展针对性课程培训,加快推动北京市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相关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服务“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来源: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网站)
https://jxj.beijing.gov.cn/zwgk/2024zcwj/202508/t20250826_4184589.html
◆8月27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深层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充实药品医疗器械高素质专业化技术力量,加大高层次专业人才招引培养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个性化培训和发展机会。就高设置审评、核查、检验、监测技术机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jiangsu.gov.cn/art/2025/8/27/art_46144_11629885.html
◆8月2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贵州省鼓励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政策》提出,用好我省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支持数据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技能型人才就业。支持国内外知名数据企业和科研院所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在我省企业工作。鼓励技术团队主导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对符合条件的核心技术开发团队给予相应奖励。支持引进培养技术研发、课题攻关、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中高端数据人才。支持院校以数据产业需求为导向建设产业学院,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设以数据产业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支持数据产业领域优质人才申请评定职称,探索简化人才政策兑现流程。(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guizhou.gov.cn/zwgk/zcfg/szfwj/qfbh/202508/t20250828_88531890.html
◆8月28日,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农业农村厅、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发布《贵州省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建立省级创业创新指导专家库,对创业群体开展指导服务。建立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农业科研人员等各类人才下乡创业。(来源: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https://fgw.guizhou.gov.cn/zwgk/xxgkml/zcfg/zcwj/202508/t20250807_88424040.html
◆8月28日,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支持鼓励重点产业民营企业引进人才的具体措施(试行)》。《措施》提出,支持企业符合条件的人选申报国家和自治区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在“珠峰英才”计划相关专项中,为民营企业优秀人才单独设立申报指标,鼓励企业优秀人才申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工程技术领军人才等专项。企业中青年科研骨干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可申报“西部之光”“西藏特培”等人才培养项目到东中部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访学研修。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联合培养。(来源: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https://drc.xizang.gov.cn/zsyz/zc/202508/P020250828639074397129.pdf
◆8月29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山东省造纸及生物质精炼产业链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指引(2025版)》。《指引》提出,用好“技改专项贷”贷款贴息、设备购置奖补、技改股权投资等政策,引导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支持生物质精炼、生物质基新材料、功能纸及纸基复合材料以及制浆造纸大型成套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研发,认定为首批次新材料、首台(套)技术装备的,按规定给予保费补贴支持。支持造纸及生物质精炼产业链企业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人才工程,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http://gxt.shandong.gov.cn/art/2025/8/29/art_103863_10352069.html
◆8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省市有关人才政策重点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赛道领域倾斜,支持企业精准靶向引进培育一批高精尖缺人才,采取单列评审赛道、设立支持专项、适当放宽申报条件等方式遴选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企业家、青年科技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gd.gov.cn/zwgk/wjk/qbwj/ybh/content/post_4765423.html
◆8月29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四川省能源局发布《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发展规划(2025—2027年)》。《规划》提出,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落实人才引进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创新人才灵活服务机制。依托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加强与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团队的主动对接,吸引新能源产业复合型人才及高层次创新型团队。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团队、职业院校等教学资源优势,深化校企合作,推行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双导师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中高端技术及高端科研人才,加快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高校设置新能源产业相关专业,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以“订单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四川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来源: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网站)
https://jxt.sc.gov.cn/scjxt/qtwj/2025/8/29/65c40303494c4df1bfd4f45327cb9e10.shtml
科技部人才中心四处 联系电话:68598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