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试验田中通梦大飞机——记中国商飞公司“梦幻工作室”团队
作者:冯琬婧时间:2019-08-22 16:41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杂志

团队介绍:

中国商飞公司“梦幻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10月,现有核心成员35人,绝大部分为35岁以下的一线青年科研人员。团队围绕商用飞机先进气动布局探索、缩比飞行验证、先进技术演示验证三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团队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4项,包括“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中国商飞公司精益班组”称号,多次获得中国商飞公司特别奖励,荣获2017年度全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工作室目标是:做中国民机的“X飞机”,打造中国航空青年创新平台和品牌。


大型客机向来被视为一个国家工业、科技水平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和“现代制造业的一颗明珠”,承载着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的神圣使命。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公司”)于2008年5月11日在上海揭牌成立。10余年来,中国商飞公司培养和聚集了一大批奔跑在“航空梦”“报国梦”道路上的逐梦青年。

 

高效率送“灵雀”上天的热血青年

“你是骨灰级航天爱好者吗?你想造自己的飞机吗?快来加入我们吧。”

2013年初,中国商飞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北研中心”)的青年工程师张驰在单位内网发出“集贤令”,并得到20多人的响应。经过筛选,最终留下7名核心成员组成了一支自规划、自组织、自管理的科技创新团队,这7人中有6人都是一线“80后”科研人员。中国商飞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东风命名其为“梦幻工作室”,寓意是中国商飞追逐“大飞机梦”的地方,希望商飞青年能够放飞梦想,打造成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的试验基地。中央企业团工委书记李伟为梦幻工作室揭牌。

梦幻工作室是中国商飞公司第一个以验证机研发为背景的IPT团队(联合攻关团队,Integrated Product Team),团队采用项目负责人制度,成员来自各个科研部门,项目不隶属于某一个特定部门。项目负责人在制度和规划框架内对技术、人力、财务全权负责,避免了多头管理和权责不清的问题。 

作为梦幻工作室首个“业务”的“灵雀”,是一个用于演示验证新一代支线飞机非常规布局方案气动特性的先进验证机项目,与工作室一同启动。验证机,简单理解就是用于测试新技术可行性的飞机。通过设计制造缩比验证飞行器“灵雀”,可以对其原型——中国商飞公司新一代支线飞机的非常规气动布局方案的客机气动特性进行评估,从而为未来型号使用相关的技术提供支撑。

因为梦幻工作室的管理模式属于弱矩阵管理模式,所以团队成员既要承担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负责“灵雀”项目。为了不耽误平时工作进度,成员们基本上都是利用业余或周末时间投入到“灵雀”项目中。在中国商飞公司北研中心团委领导和各部门的协调帮助下,筹集到有限的30万元用于第一期启动资金,当出现材料和设备采购的经费不够等问题时,成员们毫不犹豫先行垫付。因为想家又念工作,所以就出现妻子带着孩子来陪伴加班的情景。有一次,为完成测试任务,团队8名成员硬是在实验室连续工作了26个小时,干掉了22瓶红牛和30多杯咖啡,对200多个部件进行了切割和组装,最终在第二天早上8点完成了验证机“铁鸟”的
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11月18日,北京大兴空旷的无人机试验场,“灵雀”以矫捷的身姿平稳而充满力量地飞上蓝天,并在通场飞行5圈后完成了精彩降落,首飞成功。2017年4月21日,“灵雀B”验证机作为中国商用飞机最大的缩比飞行验证机于湖北荆门漳河机场首飞成功。此外,设计研制的“灵雀D验证机——信天翁”,是国内首架全3D打印的混合翼身融合(HWB)验证机,从制造到试飞只用了72小时,并于2018年7月8日成功首飞。2019年1月7日,“灵雀H”新能源验证机在郑州上街机场成功首飞,该型验证机志在打破氢燃料电池飞机航时的世界纪录。

除了验证机系列,梦幻工作室在发散式研究、民用航空技术的原始创新、民用航空和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创新方面,支持了例如小肋薄膜流场可视化飞行试验、3D打印点阵结构力学性能优化设计等28个由商飞青年工程师自发提出的创新研究课题,其中2个课题获得了中国商飞公司大飞机青年创新基金立项支持,多项成果实现了向工程应用方向转化。

在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和中国商飞公司北研中心团委的协助下,2位院士为他们点赞——

国产大飞机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寄语:“要大胆,要不惧失败,要严精细实。”

大型运输机“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院士寄语:“远大理想,博大情怀,下大功夫,成就大飞机事业!”

 

在实践中探索人才培养的“快车道”

梦幻工作室充分发挥IPT团队“自由”的优势,探寻与团队机制最“搭配”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在技术上不断探索积累的同时,坚持依托项目培养人才,用资本思维颠覆预研模式,一路引领创新。以“灵雀”项目为例,其最大特点就是周期较短,因此项目组可以在一年或几年内,快速走完一轮全产品研发过程,然后在下一轮或一个项目中借鉴上一次的经验和教训,反复迭代、持续改进、快速积累和建立相关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从而形成一套适应IPT团队模式的完备的验证机研发流程。

通过各个创新项目,梦幻工作室累计申请授权专利14项,参与行业标准4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报告40余篇;累计设计和试验数据超过3TB,试验试飞超过50架次,获得经费超过2000万元。2018年起,中国商飞公司北研中心新入职员工在岗前到梦幻工作室开展轮训4个月,梦幻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机制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目前,梦幻工作室成员均为硕士以上学历,从最初成立时的7名成员、最高职称工程师,发展到核心成员超过30人、多数为高级工程师,培养了多名专业总师,3人入选中国商飞公司“十大青年英才”,为型号团队输送了人才。团队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荣誉4项,包括“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中国商飞公司精益班组”称号,多次获得中国商飞公司特别奖励,并获2017年度全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通过建设开放跨界的青年科技创新平台,梦幻工作室将自身定位于先进技术的孵化器、人才培养的快车道和体制机制的试验田,目标成为中国商飞的“臭鼬工厂”。

 

用开放的态度挑起社会责任

梦幻工作室一直秉持开放的态度,建立了包括中国航空研究院、中国试飞院等8家单位超过60人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平台,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云栖基金会等机构建立了开放合作平台。同时,梦幻工作室与中国航天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航空工业气动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国电投氢能公司等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单位也把梦幻工作室看成自己科研工作的“延伸”。

梦幻工作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履行大飞机科普社会责任。自2013年起,先后在北京昌平一中建立“追梦航空工作室”大飞机科普平台,参与北京科学中心商飞航空科技展示中心建设,参加“科普中国”科普系列活动。2016年,携手中国商飞公司北研中心3D打印团队,联合北京人大附中开展了3D打印创意飞机设计比赛。2017年,为北师大二附中航模社开展集训和指导工作。2018年,梦幻工作室在中国商飞公司北研中心团委领导下,联合建设“首都科技志愿服务站”;策划了“2050大会”的“空天梦幻”版块论坛,召集了一群未来交通运输解决方案的探索者,每位探索者都带来了“飞天神器”在探索展区展出,社会反响
广泛。

 

不忘初心引领创新的“吉祥物”

梦幻工作室的负责人张驰,是位面相憨厚的“85后”小伙,他把自己比作团队的“吉祥物”,和团队成员快乐地开拓着他们的创新之路。张驰很早就去英国留过学,本着对飞机的热爱,求学期间自费考了私人飞行执照,并在英国参与了一些研发工作。2011年,张驰受到相关国内专家的鼓舞和祖国大飞机事业的感召,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回国。回国后仅向中国商飞公司投出一份简历,即成功入职,并一直在中国商飞公司的北研中心坚守至今。

最初张驰投身于中国商飞公司总体论证部,继而参与中国商飞公司新一代支线客机和未来新型远程客机的相关论证工作。2018年,他被选派到C919飞机103架机挂职担任副驾机长,参与保障实现了103架机首飞。同年5月27日,张驰在杭州云栖小镇获得“2050青年奖”,奖励他拥抱科技、探索未来的精神。从助理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再到现在的项目负责人,张驰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走到今天。如今,他还是北京市昌平区青联委员、中国商飞公司北研中心团委委员,并入选中国商飞第六届十大青年英才。

张驰认为,创新是一种文化。作为梦幻工作室负责人,除了技术研究之外,他还主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育创新文化氛围,如联结北京未来科学城和央企研究院间跨界融合合作;探索“无边界+跨界融合”发挥平台效应建立,建立快速失败+快速成长的创新文化;推行“梦想+实干+情怀”的创新精神,树立了“打破院墙、带动活力”的榜样。在业余时间,张驰连续3年参与全国双创周活动,积极走入学校和社区开展航空科普活动,累计参与超过300场科技交流活动,用行动增进航空文化和品牌建设。

“真正的创新来自初心,要不断创新实践。未来不是需要被看清的,是需要被自己创造出来。”张驰一直践行,“创新就要不惧失败,只有不断寻找、不断受挫才可能出现颠覆性的创造。”近些年,张驰越来越觉得做事的人比做的事更重要,“最初只是单纯地想做好技术,后来发现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培养,人才的快速迭代、工作的深入理解,才能促进团队快速成长、加快革新。”

而中国商飞公司北研中心正是合适的土壤,鼓励着这些奋斗在大飞机事业第一线的青年工程师。

 

让青年在创新的土壤中成长

为支持青年创新,中国商飞公司北研中心在青年创新机制上进行了深入探索,积极培育“梦幻工作室”青年创新品牌。2015年,北研中心党委发布《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关于加强梦幻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在人才、机制、管理制度等10个方面的指导意见,每年支持不低于200万元青年创新经费。2018年,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支持和指导北研中心团委制定《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梦幻工作室”青年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管理,帮助青年创新项目落地实施。为充分保护创新积极性,梦幻工作室实施青年项目负责人制、采取“宽进严出”的管理模式、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组建跨部门IPT团队。鼓励青年在创新中,一边形成“创意银行”,一边按照双V(确认和验证,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牵引提高集成能力,实施自上而下分解需求、自下而上逐级验证的系统工程方法,加速积累科研和管理经验,通过快速迭代,推动成果向工程应用转化。

作为团队负责人,张驰对“灵雀”系列项目的“攻坚”期间中国商飞公司北研中心团组织的每每“雪中送炭”深有感触,“灵雀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和团委的扶持密不可分。”在“灵雀”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国商飞公司北研中心团委针对项目流程特事特办、效率为先,真正实现了小项目大协作,为“灵雀”项目提供了最快捷最便利的绿色通道。

 

中国商飞公司“梦幻工作室”团队,无疑是“创新中国”的优秀青年代表,他们用自己的成果证明了强国一代的使命与担当,并带动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才子,携手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