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破壁人——记航天科工206所孙磊总师
作者:马成浩 任伟箐时间:2019-12-10 00:19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杂志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并驾齐驱”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成果完成周期长、科技成果早期估值难、无形资产作价入股难、科技成果权属分离难、成果贡献量化确权难等难题,时代呼唤科技成果转化破壁人,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始终秉承“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进一步激活国企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积极推动内部“双创”、支持外部“双创”,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双创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了“企业有组织、资源无边界”的共享型双创新生态。航天科工形成了“三期三池”的内部“双创”推进模式,即按照项目“培育期、孵化期和加速期”分别进入“创意池、种子池和产品池”,针对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政策、资金与其他资源支持,更加全面、系统、持久地支撑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广泛吸引、撬动并整合社会“双创”资源,共同推动产品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断探索实践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特大型工业企业双创建设之路。

航天科工集团成果转化工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由孙磊总师担任负责人的航天原点创客平台。孙磊总师是航天科工206所科技委总师、研究员、首席创新官,也是航天原点创客“七剑客”团队大师兄,设备精灵双创公司—航天极创物联网研究院董事。孙磊深耕航天事业二十年,具备理工专业和股权投资的跨专业背景,有着十年技术管理和十年投资收并购的经验,也是央企熠星大赛评委,航天科工杯评委、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导师评委,先后获得国家管理创新成果奖二等奖、科技企业创新成果奖一等奖,荣获优秀双创导师、商业模式创新榜样。孙总师主编的《硬科技精准投资》等专著已陆续出版,主讲的《设备精灵双创密码》《双创合伙人激励》《成果知本券实操》等课程先后已举办90余场专题培训,深受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好评。

孙磊带领团队率先开展了以硬科技精准投资为内核的高价值科技成果量化激励模式的探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打通了国有企业创新到创业“最后一公里”。通过组建专业的成果转化团队,辅导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成立了航天极创物联网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开启了航天央企首单科技成果量化“知本”投资的双创示范项目,实现了国有企业科技成果处置权、使用权、收益权的“三权分离”。通过“成果知本券”和“双创合伙人”机制,进行量化确权激励,把科技成果转化成收益,合法合规地分配给单位和成果创造人,回答了科技成果归谁的问题,有效缩短了成果转化周期,让成果增值和创新更有活力。

 

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勇做科技成果转化破壁人

2016年,孙磊带领团队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系统开展双创工作,搭建航天原点创客空间,为创客们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赋能。

在创业支撑方面,充分调动所内科研生产和管理资源,组建由产业、技术、财务、法务、风控等专家组成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辅导团队,提供系统性的政策解答、技术咨询、概念验证、中试、检验检测、投资融资、产业对接等成果转化服务,承担起科技成果转化破壁人的责任,帮助科研人员将创新项目从技术实现向市场应用转变,加速成果转化。

在成果验证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打造双创成熟度概念验证开放平台,对双创成果技术成熟度、市场成熟度、团队成熟度进行量化评价,为双创项目的孵化提供了一套科学性强、指导性强的工具和方法。

在价值评估方面,依据国家标准GB/T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通过技术、法律、市场、战略、经济等多维度测评,筛选出高价值创新成果,将双创活动中形成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打通技术与市场结合的通道,提升成果转化的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助力创新团队打通从创新到创业“最后一公里”。

 

二、实施高价值科技成果量化激励,调动创新创业热情

孙磊带领团队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分配机制,以双创成果转化产生效益为导向。

孙磊首创的“成果知本券”模式,根据价值贡献度进行量化确权,对内创业合伙人(包括创客团队、战略协同团队等所有创新创业参与方)的成果转化收益进行确权,兼顾“离岗创客”和“在岗创客”的利益,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合作模式和转化流程。成果知本券(如图1所示)是一种科技成果权属的内部凭证,通过对职务科技成果贡献度进行量化确权,将科技人员的智力成果量化为知本(知识资本),作为高价值科技成果筛选和收益权团队内部分配的依据。

充分利用项目收益分红、转让许可收入分红、成果作价入股等方式奖励创客,让创客“在岗创新、在职创业”享受双创成果红利,实现“知识IPO”,真正得到实惠,持续激发创客创新创业活力,激发全体员工推动创新创业事业、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形成了良性循环,建立了长效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增收达到数千万元。航天科技成果转化流程见
图2。

 

三、积极探索国有资产创新创业实施路径,打通双创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在孙磊带领下,206所通过作价入股、转让、许可、自行实施、合作实施等多种渠道,搭建双创成果转化模式。其中,“设备精灵”双创项目成功孵化形成了航天科工首个双创项目公司——航天极创物联网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引入外部基金,并按照市场化手段对成果进行定价,以独占许可转化方式,实现了双创成果处置权、使用权、收益权“三权分离”,为双创项目企业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道路。此外“灯塔”全景相机、“生命卫士”呼吸面罩等军民融合产品以“研发许可一体化”模式实现产业化发展,助力小微民企产业结构升级,目前已批产销售近万套。

 

四、以双创成果转化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孙磊以双创成果转化为契机,首创了硬科技精准投资模式,联合航天云网、航天资产公司、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以及外部创业公司,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探索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机制与模式。

在支持小微企业双创方面,通过双创成果输出模式,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产业升级,通过技术授权方式将双创成果许可给小微民企,实现高新技术供给;民营小微企业利用成本和运营灵活优势,快速实现双创成果产业化、企业化、市场化,并依托双创成果转化,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产业,以航天先进技术加强自身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差异化竞争,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发展质量,通过市场收益反哺创新产品研发。

在经验积累推广方面,孙磊担任负责人的航天原点创客组建了精干高效的成果转化团队,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宝典》和《高价值科技成果量化激励实操手册》《硬科技精准投资实操解析》等知识清单,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化流程。通过线上“航天原点创客科技成果转化专家系统”和线下“双创成熟度概念验证中心”,已辅导航天科工内外部180多个双创项目。下一步,航天原点创客将进一步探索基于价值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形成双创成果向产业化发展的“接力棒”模式,逐渐实现从单点创新创业向产业链协同创新,从单纯的技术创新向以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的综合性“三创新”,从个体创新创业向范围更广的科技人员群体协同创新创业转变,实现创新创业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机制的跨越,让适合创业的创意真正实现创新。

孙磊结合航天科技成果的特点,按照“一品一策”的模式多渠道多层次选择成果转化方式,通过成果知本券进行动态量化确权、按知分配,转化奖励不受工资总额限制还可享受个税优惠,回答了科技成果归谁的问题,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缩短了成果转化周期,让成果增值和创新更有活力。孙磊在精心辅导航天科工内部双创项目的同时,还辅导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国网电商、航天科技五院等单位和多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深入研究本单位成果转化落地实操,统筹全行业需求形成的成果转化实战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同积跬步,共至千里,让我们向榜样学习,一起做科技成果转化的破壁人,有效帮助科研院所和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激活更多硬科技创新力量,激励更多科研人员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航天科工206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