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着眼未来 全面构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丁中原 梅秀英时间:2019-12-25 00:47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杂志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林科院)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的综合性、多学科、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林业和草原应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重大公益性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和软科学研究,着重解决我国林业和草原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综合性、关键性和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现有职工3213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933人。共有两院院士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5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人。5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8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国林科院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近年来不断在培养机制和培育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不断激励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营造了人才资源广泛聚集、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人才智慧充分涌现的良好氛围,为建设世界一流院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适应新时代林草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设立有效推进人才梯队建设的人才培养计划

青年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搭建广阔的人才成长平台,促使其通过竞争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采取有效的扶持培育模式和宽松的学术环境,鼓励其大胆创新、勇于创新,是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加速器和孵化箱。

为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做好未来学术带头人的储备工作,2008年,中国林科院研究制订《中国林科院杰出青年评选办法》,选拔激励一批业绩突出、成果显著的40岁以下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在职称评审、主持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项目上优先推荐。许多选拔出的院“杰出青年”先后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国家级人才称号,这些杰出青年的迅速成长对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奋发进取起到了榜样作用,在全院也初步形成了鼓励创新、激励进取的人才发展氛围。随着院“杰出青年”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一定品牌效应后,中国林科院不失时机地设立了院杰出青年专项基金,以资助青年人才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具有系统性、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此外,参照国内外科学基金组织对处于学术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员设立研究专项予以支持的做法,2016年,中国林科院实施了“中国林科院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扶持取得一定科研成就、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处于学术生涯早期的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发展,设立“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以下简称“优青项目”),支持3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系统性的创新研究,对院“杰出青年”形成了一定衔接。同时,设立“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对申请人年龄上限的要求与院“杰出青年”“优青项目”互为补充,男性为33周岁,女性为38周岁。

 

二、打造深入挖掘人才发展潜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青年科技人才有较强的职业发展意愿,在其职业探索阶段和成长立业阶段,破除“天花板”效应,建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晋升机制,疏通职业发展通道,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是实现青年科技人才个体和科研组织集体共同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中国林科院在顶层设计上统筹协调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与科技发展战略,在用人制度上有机结合单位创新发展目标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发展需求,谋划人才布局,优化人才结构,打造人才成长“快车道”,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尽早尽快涌现。在职称评审工作中,修订完善破格申报制度,对有重大贡献和突出业绩的青年科技人才,允许破格申报,破格申报按正常申报业务条件的1.5倍要求;开辟“绿色通道”,品德、能力和业绩突出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可不占院属单位推荐限额,直接推荐到院高级职称评委会进行评审;建立特聘通道,对引进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在职称评审和岗位竞聘中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

院属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也采取了多种方式,切实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和历练舞台,如湿地研究所在岗位聘用工作中向青年人才倾斜,设立“青年首席专家”岗位,择优遴选青年人才破格聘用;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聘任“青年研究组长(青年PI)”,引导其凝练重要学术方向和重大科学问题,使其在一定期限内具备独立研究能力,取得重大原创突破。

 

三、构筑切实契合人才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为之铺路搭桥,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使之充分发挥创新潜能、获取科研资源、提升科研团队组织和领导能力,是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任务。

在大力发现、使用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上,中国林科院设置了层次分明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科技骨干培训班面向职业生涯早期的青年科技人才,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学术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予以指导;青年拔尖人才培训班面向已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学术苗子,由相同专业领域内的学术权威专家对其学术成长与发展路径进行定期培训和长期指导。

同时,中国林科院积极打造功能完整、科学有效的人才资助体系,在科研资源配置上进行统筹,严格要求每年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对40岁以下青年人的支持比例不低于总经费的40%;2014年,设立“学科群专项”,激励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领衔开展跨团队、跨单位的重大科研攻关;2018年,设立“青年协同创新研究组项目”,激发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跨单位组建科研“突击队”,进行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并夯实长期合作的基础。

 

四、营造充分发挥人才创新效能的开放创新生态

青年科技人才往往对追求卓越、扩展视野、更新知识有着不懈追求,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帮助青年科技人才拓宽国际科技视野,走近国际科技前沿,并引导其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握科技发展趋势,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是加速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国际化”和“贴地气”的重要推手。

针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亟需引进国外智力开展深层次合作的这一发展现实,2008年,中国林科院启动了国际合作创新团队建设工作,聘请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作为国际合作创新团队海外成员,与对口的学科团队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攻关,实现强强联合、互通有无,并在国家引智项目和基本科研业务费上给予倾斜支持。在首批10个团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已先后扩展到31个。2017年中国林科院又设立“留学支持计划”,鼓励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青年科研骨干到本学科国外一流的科研机构或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国际合作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和“留学支持计划”促进了学科整体水平提升,林业青年科技人才也在深入的国际合作交流中更加敏锐地抓住了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推动加快将研究工作融入国际研究网络的进程。

另外,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立足行业现实需求, 2008年,中国林科院出台了《关于促进高层次人才进行工作交流的意见》,选派推荐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客座研究工作,密切联系基层科研人员,建立科学研究与林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科研工作更好解决林业现实难题,使技术创新站得住、站得稳、有根基。这种人才下沉机制不仅把林业科技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也促使中青年科技人才深化调整研究方向,深度聚集产业发展瓶颈。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人事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