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紧紧围绕“人才生态最优区”建设目标,牢固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在人才引育、机制创新、平台建设、服务保障等方面突出着力,人才工作成效日益显现,科技创新水平有效提升,经济转型升级有力推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地理信息、通用航空四大主导产业,人工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两大新兴产业已步入创新发展“高速路”。
高新区自成立以来,先后获评“国家海智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百强双创载体”“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与产业示范区”等国字号荣誉,人才工作连年获得德清县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一名。截止目前,共集聚高新技术企业83家,各类研发平台219家,柔性引进院士25名,引育国家各类人才计划获得者23名、省“千人计划”人才36名、省“万人计划”人才1名,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11个,连续两年获得“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类A+项目,逐渐成为德清县乃至湖州市的“人才高地”。
一、把引育高层次人才作为促发展、谱新篇的首要任务
定位全球拓展引才渠道。2018年11月,成功召开“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吸引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名专家参加,并先后举办“中国•莫干山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绿色制药莫干山国际峰会”等系列高端人才活动,通过各类大会、大赛征集人才项目数百项。编织网络扩大引才信息。通过编织“中介”网、情结“乡贤”网、广拓“企业”网,搭建引才聚才桥梁,与赛伯乐、海归科技、杭州海投会等中介公司签订战略引才协议,依托北上广深等地乡贤组织以及泰普森、我武生物等本土企业海外分公司建立多个人才工作联络站,实时动态深度了解掌握人才信息。搭建舞台激发育才活力。成功对接俄罗斯国立大学谢尔盖院士与浙江国遥签订人才合作协议,建立“中白图像处理研究中心”,对接我武生物、佐力药业与浙江工业大学长三角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开设“生物医药工程硕士班”“仿制药合成新技术与质量一次性评价高级研修班”,实现精准定向人才引育。
二、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增活力、强实力的重要法宝
不断加大人才投入。实行“特殊区域,特殊政策”,出台科技人才新政“双10条”,经费扶持实行“两个在前,一个叠加”,即启动经费给在项目落户前、研发经费给在人才评审前,并可叠加享受德清县“人才新政20条”以及国家、省市各级人才政策,创新创业团队入驻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奖励和5亿元资本支持。
探索突破政策限制。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机制,突破社保限制,让每一位在高新区创新创业的人才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放宽地理信息产业企业人才购租房相关要求,进一步激发人才工作动力和企业发展活力。
持续简化办事流程。深化人才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专人跟踪、全程代办的人才项目落地服务模式,探索“互联网+人才”应用,提升人才工作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三、把拓展创新平台作为优生态、快培育的关键动力
致力现有园区提质增效。完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创园内部升级改造,推进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二期4.3万方产业楼完工启用和三期4.5万方产业楼启动建设,完善杭州飞地运营管理,加快上海飞地建设实施,推动现有园区平台再上新台阶。
发挥研究院平台桥梁作用。抓牢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最佳结合点,与美国伯克利、中科院、工程院、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航通飞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企业共建14家研究院平台,打通人才、产业快速融合的绿色通道。
着力打造2030科创中心。围绕“一核心、两基地、三加速区”功能布局,全面启动科创中心一期建设,启动仪式实现首批25个项目签约入驻,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探索合作模式,力争将科创中心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成长特色平台。
四、把提升服务能力作为固基础、创优势的核心工作
拓展服务载体。新建2.8万平方米科创服务大楼,建成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大市场,在“千人计划”产业园二期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服务综合体,实现服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强化资金保障。相继设立2亿元双创产业引导基金、1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以及3000万元科技人才种子资金等各类多项资金保障措施,实现重点产业、核心人才的精准扶持。
聚焦关键小事。新建、改建人才公寓2700余套,实现高新区一区四园人才公寓全覆盖,高标准建成配套幼儿园,谋划建设莫干山外国语学校、浙大求是启真国际双语学校,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生活配套各项问题,全面提升人才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保障水平。
(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科技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