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引进国际人才的政策措施及其启示
作者:张志刚时间:2020-10-27 19:46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杂志

随着国家人口老化,德国专业技术人才日益短缺。20世纪末,德国就因就业条件呆板、人才管理体制僵化等原因,导致高级人才外流十分严重。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网罗优秀人才,加强全球化时代的自身竞争力,填补巨大的高新技术人才缺口,近年来,德国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留住与用好并重的原则,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归纳起来为:修改和完善移民法,改革奖励制度,搭建平台。


一、德国吸引国际人才的主要做法

1.改革移民政策

德国一贯严格限制外籍人员移民本国,但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通过绿卡计划、新《移民法》等多项措施,采取更为积极的移民政策,扩大移民数量,广招天下贤才,使德国向一个移民国家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1)“绿卡计划”

2000年,时任总理施罗德参观汉诺威电子技术博览会时提出了“绿卡计划”。同年6月,为期3年的IT“绿卡”政策正式推出,目标是从欧盟以外国家引进2万名IT专业高级人才,并为他们签发5年居留许可。这项政策实际上是德国新《移民法》出台前的过渡措施。

纵观“绿卡”政策的实施过程,这项人才吸引政策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目的:一是世界经济低迷导致IT产业迅速跌入低谷;二是德国“绿卡”居留期限仅有5年,使外国人才有不安全感;三是IT“绿卡”持有者的最低工资标准过高,使企业感到负担沉重。而“绿卡”持有者在德国要缴纳高昂的所得税,离境后却不能享受德国的各种社会福利,积极性受挫。此外,语言限制也是一个不利因素。虽然“绿卡”政策并未达到德国政府的预期目标,但作为新《移民法》诞生前的过渡性措施,它仍然发挥了积极作用。

(2)新《移民法》

2004年7月,德国新《移民法》先后在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顺利通过,于2005年1月1日正式生效。核心内容是在特殊情况下可给拥有高级专业水平的外国人“落户许可”,包括拥有特殊专业知识的科学家、身处突出位置的教学人才或科研人员,以及具有特殊职业经验的专家和处于领导岗位的工作人员。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才在德国入境时就可获得无限期“落户许可”。除技术移民外,《移民法》对外国人就业和申请工作居留及外国毕业生在德国毕业后找工作也作了相关规定。《移民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德国真正迈入了移民国家行列,并为德国有计划、有选择地引入外国移民和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3)“蓝卡制度”

2012年8月1日,德国正式实施“关于高素质人才引进条例”,即所谓的“蓝卡”法案。通过这种“蓝卡”,欧盟以外的高技术人才可以更快地获得居留许可并在德国工作。该政策规定,国外的高技术人才可在德国享有限期半年的找工作签证,并且如果能证明在德国有年薪44800欧以上(特殊情况可降到35000欧)的工作即可获得“蓝卡”,凭此可在德国居留4年,而通常情况下拿到“蓝卡”后的2-3年内即可获得永久居留证。该法案实施半年后,德国发放4126份欧盟“蓝卡”,超过了最初计划在一年内发放3500份的数量。特别是来自德国高校的外国毕业生很好地享受了这个政策,成为获得“蓝卡”最多的群体。由此说明,德国不仅是合适的留学目的国,也是国际人才工作和生活的首选地之一。

(4)《专业人才移民法》

2019年6月,德国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先后审议通过《专业人才移民法》,这部新移民法于2020年3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与原有的法规政策不同,新的移民法草案取消了对申请人行业和教育背景的严格限制,向有行业经验或职业教育背景的人打开了移民德国的大门。新移民法是德国针对其各界对专业人才需求而制定的法律条款,这意味德国扩大了引进人才范围。除了大学毕业生以及短缺人才之外,德国将吸引移民的范围扩大到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新移民法充分考虑了移民者的家庭成员,工作移民申请者有权携配偶和子女一同移民德国,但申请者必须证明自己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负担家庭成员在德国的生活费用,并为其提供充足的生活空间。

2.设立高额奖金招聘海外优秀人才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建立研发机构和科研奖项来招聘海外优秀人才。大量的研究所、基金会以及奖学金项目等,一直吸引国内外高级人才在德国从事研究工作。

(1)“国际质量网”

这是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于2001年初在德国教育与科研部(BMBF)推出的暂定为3年的合作交流资助计划,以期为各国优秀人员在德学习、工作提供支持。德国各高等院校都可以把本校与国外教育与科研机构的双边和多边合作项目向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报批,如果得到批准便可获得一笔20-60万马克的资助款。这笔款项可用于支付外国留学生在德国学习的奖学金、外国博士后和外国教授在德国讲学或科研的酬金、与“国际质量网”项目有关的其他费用。

(2)“洪堡教席奖”计划

为吸引世界顶尖人才来德国高校工作,提升德国学术实力,德国联邦政府于2008年启动“洪堡教席奖”计划,以5年内向每位获奖者提供高达500万欧元的巨资吸引各国顶尖科学家前来德国。这项计划由全球大名鼎鼎的洪堡基金会实施。

“洪堡教席奖”非常注重德国高校的整体战略规划,为引进人才确保一种长期良好的科研氛围。奖金主要用于科研梯队的建设以及实验设备的添置和更新,同时也为引进人才提供一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薪水。该奖项旨在帮助德国高校解决他们在构建科研特色、聘请一流学术人员时遇到的经费困难,帮助大学构建一流的学术梯队,促使其科研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从而提升德国高校作为科研高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赢取大脑”工程

这一工程为各国高水平的研究人才提供数目可观的特别研究基金,供他们独立组建研究小组。除了德国籍的研究人员外,此举还吸引了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高水平研究人员。最近几年,德国基因工程研究的高速发展就受益于“赢取大脑”工程。

(4)其他

2007年底,德国设立了“国际研究基金奖”,最高奖金高达500万欧元,用于表彰所有在德国工作且研究工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各学科的杰出科学家。此外,还有国家科学基金会、德国科学研究会、洪堡研究奖学金等。洪堡研究奖学金每年资助500名外国年轻的高级研究人员到德国从事较长期的研究工作,也鼓励他们的研究项目直接与德国的企业发生联系。

3.实施教育和科研国际化战略

推出教育和研究国际化战略,为吸引和发现国外优秀人才建立平台。2017年,德国政府新《教育和研究国际化战略》发布,该战略由BMBF在2008年国际化战略基础上牵头制定,旨在充分利用全球知识社会的潜力以及数字化带来的机遇,通过面向全球吸引高端人才及科技合作来巩固德国的研究和创新强国地位。

通过设立“教席”项目,吸引优秀的外国青年学者。一是“青年教授席位”。从2001年开始实行,主要通过打造更透明、更有规划的学术生涯道路吸引优秀人才,首批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3000名青年学者。截至2016年,德国一共新产生了800多名年轻教授,包括不少外国优秀青年学者。二是“终生教授席位”。从2017年开始实行,是针对德国高校国内外青年学者设立的支持项目,参考美国模式设立1000个终身教授席位。从2017年至2032年,联邦政府将投入高达10亿欧元,最长资助期为13年。该项目旨在增强德国高校对国内外青年学者的吸引力,截至2019年12月,1000个教席已经确定,其中包括100余位外国优秀青年人才。

在国外工作的德国高级人才也是德国政府和经济界争取的对象。德国在2003年成立了一个名为“德国学者组织”的机构,致力于吸引海外的德国籍高级人才回国。由于大部分出国发展的人才都是到美国,所以该机构在美国建立了德国人才网络,并在自己的网站上建立了一个“旅美德籍人才社区”。这里汇集大量德国知名企业或研究机构的求才信息,便于有意回国发展的德国人才与本国企业联系。

高校优秀外籍毕业生作为高级人才的一部分,留住他们是人才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德国劳工局有专门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构,并且特别关注优秀的外籍毕业生,为他们提供悉心的服务,鼓励他们在德国就业。该局在每个州都有分支机构,跟需要高级人才的企业和高校都有广泛联系。它们组织人才招聘会,组织学生参观用人单位,组织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进行座谈,而且对毕业生进行求职前的应聘培训和咨询。

德国教育部门还与各大研究机构联手,成立了“促进教育与研究联合行动组织”,致力于增强大学和研究机构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截至2016年年底,大约300所德国高校,包括综合性、应用技术型及音乐艺术类大学,与约5000所外国高校及400家机构在研发、学术研讨、师生交流及联合授课方面签署了34251项合作项目。在该组织两年多的努力下,德国高校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得到增强,大量外国高级研究人员被吸引至德国。


二、对我国的启示

1.通过移民吸引高层次人才是世界普遍做法。我国应该在成立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外国人才移民的相关政策措施,让外国优秀人才由“嫁接”转化为“移植”。

2.打造国际知名的科研奖项来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应该注重我国高校的整体战略规划,打造类似德国“洪堡教席奖”的计划,吸引世界顶尖人才来我国高校工作,提升我国科研实力。

3.推动科研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是吸引国际科技人才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知识全球化的潜力以及数字化带来的机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来推进我国的科技强国建设。

(作者工作单位:科技部人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