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展翅梧桐树 人才助力新农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人才工作全面加强
作者:徐绍建 朱小玲 李 昶 王延圣时间:2020-12-28 15:20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013年,习总书记视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指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汇聚一流人才引领山东农业科技发展,全面落实“打造一流农科院,走在全国最前列”的目标,山东省农科院大力推进人才制度改革,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四唯”等不良导向,创新引才聚才方式,吸引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资源,全力为引凤来院栽好“梧桐树”。


一、政策改革先行,顶层设计创新

针对人才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广泛调研、反复对比、综合吸收兄弟院所、高校先进做法,尤其是充分征求一线科研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山东省农科院制定出台了“1+7”人才新政,主要包括1个总体改革意见和7个配套支撑办法(意见),即《关于深化人才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建立“第一所长”制度的意见》《创新人才及团队引进工程管理办法》《齐鲁农科英才工程(创新类)管理办法》《博士后管理办法》《产业研究员聘用管理办法》《关于落实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破除“四唯”十条意见》。山东省农科院推出的人才制度改革和系列人才新政,是以“推倒四面墙、迎来八面风”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成果,在顶层设计上注重充分解放思想,高标准高起点,充分体现高层次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既瞄准创新的源头又注重创新的主体,较好地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相互融合,亮点纷呈。


二、构建灵活开放的引才聚才机制

1.首创“第一所长”制度,引进顶尖创新人才

“第一所长”制度是山东省农科院首创的柔性引进顶尖人才的品牌工程,即按照“高水平、全覆盖、为我用、求实效”的原则,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院属每个研究单位至少聘任1名行业领域内两院院士或顶尖科学家担任“第一所长”。目前,该制度首批共聘任39名“第一所长”,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等18名国内外院士和21名知名科学家。聘任的“第一所长”均为国际国内著名学者,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以往的顾问专家不同,“第一所长”可以直接参与关系山东省农科院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重点在解决山东农业科技重大问题、突破“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发挥作用。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所李培武院士是首批聘任的39名“第一所长”之一。李院士是山东人,他的团队和山东省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存在长期密切的合作,在接到山东省农科院担任“第一所长”的邀请时,他欣然答应。李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一所长”制度是山东省农科院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的重大创新举措,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之前较为松散的合作转变为紧密、扎实的全方位合作,并进一步加大协同创新,为山东农业科技发展和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咨询建议,发挥好作用,为山东农业、为家乡做点事情。

2.首创“产业研究员”制度,引进产业领军人才

“产业研究员”制度,是山东省农科院首创的柔性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的品牌工程。该制度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推动“研学产”向“产学研”转变,让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首批共聘任50名“产业研究员”,均为国内知名企业家或企业高管,其中百千万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14名,均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涉及领域基本涵盖了山东乃至黄淮海区域农业发展所需的粮经作物、果树蔬菜、畜禽蚕桑、资环植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精深加工、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机械等多个学科。

“产业研究员”制度,是山东省农科院在全国首创建立“第一所长”制度后的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快速集聚了一批懂产业、懂市场的高层次产业领军人才,充分发挥他们了解产业重大需求、发展趋势的优势和实践、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市场全面对接、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解决科技和产业“两张皮”问题。

3.启动“333”创新人才及团队引进工程

山东省农科院根据学科发展布局和产业需求,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引进3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3个左右创新团队、300名左右优秀青年人才。两院院士等杰出人才一事一议,经费支持上不封顶;领军人才综合支持最高可达2000万元,其中年薪不低于120万元;优秀青年人才综合支持最高可达330万元,其中年薪不低于30万元。除了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和优厚的薪资待遇,在科研项目申请、实验平台支持、科研团队配备等方面也给予重点支持。通过以上创新激励政策,确保集聚人才的层次和质量。今年通过设立引才月、主要负责同志“蹲点”引人等多种方式,新引进一批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入选重点人才工程的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以及来自全球TOP200海内外高校、“985”、“211”、“双一流”等重点高校的优秀博士。人才“用脚投票”,折射的是山东农科院日益优化的人才发展环境。

山东省农科院引进的青年拔尖人才王帅,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在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先后在中科院软件所、火狐科技网络公司、山东省计算中心任职,具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抢占农业大数据制高点,实现以数据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山东省农科院不拘一格引人才,采取特聘方式积极引进王帅担任新成立的农业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破格聘任至专业技术七级岗位,给予年薪30万元,科研启动费、安家费、住房补贴合计140万元。山东省农科院力争通过引进相关学科人才,实现“弯道超车”,为产业主体、政府部门提供大数据产品和技术服务,补齐农业数字化不足的短板。

4.加大博士后招收支持力度

山东省农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2002年设立,2013年获得独立招收资格,吸引、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山东农科院出台了新的《博士后管理办法》,不限数量,全年招聘国内外优秀博士来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农科院在福利待遇、社会保险、职称评聘、成果转化激励等方面,推出了系列创新举措,大幅提升了博士后待遇。博士后年薪不低于20万,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较大创新成果的优秀博士后,推荐参加职称评审,优先留院工作。山东省农科院以博士后工作为切入点,积极打造优秀人才“蓄水池”,充分发挥博士后流动层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三、创新务实有效的留才育才机制

1.启动“3237”齐鲁农科英才工程

山东省农科院坚持“引育一体、两路并行”,形成“赛马”机制,启动“3237”齐鲁农科英才(创新类)工程,分4个层次建立高标准人才梯次培育体系,稳定培育支持遴选院士培养人选3名、领军人才培养人选20名、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30名、青年拔尖培养人选70名。遴选条件和目标任务向科研一线倾斜,重点选拔支持在服务“三农”一线作出突出贡献,在科研创新相关领域取得原创成果、取得突出业绩或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科技人员,在团队建设、岗位激励、访学研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培养。设立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专家工作室,扩大创新团队自主权,实行首席专家“组阁制”、经费“包干制”,给予团队人才引进和岗位聘任配额与权限。山东省农科院激励科技人员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和“跑起来奔目标”的劲头,比学赶超,逐步建设一支视野开阔、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高质量创新人才队伍。

2.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人才

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2003年视察浙江省农科院时指出,“科研人才都应该到生产的主战场上去”。山东省农科院要求新入职的青年科技人员必须到一线去,必须长期在一线锻炼和实践。山东省农科院从山东省东中西部分别选择烟台招远、临沂费县、菏泽郓城,坚持以点带面实施“三个突破”,作为整县域打造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示范县,发挥多学科、人才和成果优势,围绕全产业链提供“集团军式”综合服务方案。坚持“抽硬人、硬抽人”,现已抽调3个研究单位的“一把手”脱产担任驻县工作组组长,选派67名优秀科研骨干挂职担任乡镇“第一镇长”、园区“第一主任”、企业“科技副总”;力争用3年时间,选派300人,投资3个亿以上,在3个县打造若干可推广、可复制的科技兴农示范样板,在基层一线锻炼人才,培养人才。


四、完善分类科学的识才励才机制

1.出台破除“四唯”十条意见

2018年以来,中共中央、中共山东省委陆续出台了关于人才评价改革的意见,特别是今年,科技部和教育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破除“四唯”、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具体意见。山东省农科院在国内科研院所中率先出台了破除“四唯”十条意见,明确论文发表和专利授权不再奖励,单一品种成为全国前三大品种或山东省第一大品种,单项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全国10%以上或列为农业部主推技术,突破行业科技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单项科技成果转化到账经费一千万以上,均可直接竞聘研究员等具有开创性、操作性的制度规定。山东省农科院不以论文、影响因子等作为限制性指标,实行标志性成果一票肯定,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省委有关改革精神,突出以实绩、以贡献为核心的人才评价导向,走在了全国科研院所的前列。

2.改革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山东省农科院大力推进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对科研创新人才、成果转化人才、管理服务人才进行差异化分类评价。对科研创新人才大力推行代表作制度,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突出科研成果原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对成果转化人才,突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对管理服务人才,全面考察德能勤绩廉,突出管理服务能力、履职尽责能力和实际贡献。分类制定岗位竞聘条件,注重向科研一线倾斜,体现优胜劣汰、能上能下,打破岗位聘任“终身制”。同时拓展管理服务队伍和成果转化队伍的发展空间,分别设立专门岗位,管理服务人才和成果转化人才分类竞聘,不与科研创新人才同台竞争。

此外,山东省农科院还推行了一系列有力的人才改革措施,比如设立“引才奖”,对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中起直接关键作用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引进杰出人才的单位给予考核一票肯定;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优先把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列入院所经费预算等,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提供了新思路。


五、疫情防控期间人才工作的坚守与破局

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人才引进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山东省农科院克服引才对接季与疫情防控期叠加的困难,坚持引才工作进展不断线、不延期,主动出击抢人才,及时掌握人才需求、消除人才顾虑,当好人才的“娘家人”。

6月3日,山东省农科院召开全院人才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农科院人才工作情况,对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就全面推进深化人才制度改革进行动员和部署。紧接着,山东省农科院发布《关于开展“引才月”活动的通知》,立足地区实际,聚焦发展需求,突出急需紧缺,集中开展系列引才活动。院层级组建了信息类、花卉类、营养健康类、循环农业类、乡村振兴类等5个新兴交叉学科引才小组,赴国内本学科领域知名重点大学和双一流高校开展人才对接引进,下属各研究单位也按照“引才月”要求组建本单位人才引进小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头开展引才活动。

院党委书记李长胜在8月底召开的全院人才引进工作调度会上,再次提出 “月月都是引才月,人人都是引才大使”,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把人才工作放在第一位。9月初,李长胜亲自带队在北京开展“蹲点”引才活动,与13名高层次人才分别进行了面谈交流,向专家们介绍人才制度改革情况,特别是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举措,充分体现了山东省农科院延揽人才的诚意和决心。

梧桐花开,凤凰自来。如今,山东省农科院以人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为契机,着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着力使“梧桐树”发展壮大,未来必将有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农科院、融入农科院、扎根农科院,为山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同时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开辟崭新的局面。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