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智慧未来
时间:2015-07-11 17:35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

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人才,探索多种服务方式和途径,科技部人才中心与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青岛高新区管委协办的第七期“科学家来啦”活动在科创慧谷(青岛)园区顺利举行。这是“科学家来啦”首次走出北京,来到青岛与当地企业家进行思维碰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院务委员会副主任曹军威,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教授陈力军,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人才、研究员周一青三位科学家,与青岛行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纳能源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的代表,围绕物联网传感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最新成果、技术难题等进行了讨论交流。

RFID技术下的智能图书馆

陈力军呼吁大家关注未来在物联网和互联网领域人们能做什么。目前,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发展跟人们预期相差很远,主要原因是其涉及的交叉学科太多,导致无线传感技术的发展势头下降,国家关注的热度也在下降。与此同时,RFID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阔,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陈力军将RFID技术运用到图书馆中,已经完全取代二维码,使得图书管理、借阅都变得非常便捷和快速,引起了在座企业家强烈的兴趣,也引发了他们对于其他领域应用RFID技术的思考。陈力军及其所在的南京大学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他表示非常乐意与各位企业家加强沟通合作,使自己的研究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促进物联网传感技术的健康发展。

从智能电网到智慧社区

曹军威长期致力于先进计算技术与应用研究,从事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合作。此次,曹军威着重介绍了关于物联网探索与应用的研究,物联网的发展阶段及历程,以及直接用互联网、设计建造新网、双层方案这三种可行性解决方案。在应用层面上,曹军威也分享了关于智能电网的最新理念。提出了包括采用广域阻尼控制系统大幅度提高输电能力的方式,来解决影响区域间联络线路输出电能力等问题,并与现场物联网行业的企业代表进行了包括智慧社区搭建、能源管理与调动、高压直流等多个方面的广泛交流与探讨。

无线通信成就车联网

周一青目前主要研究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她指出,今后3G、4G技术将在物联网中有更多应用空间。车联网是物联网非常好的应用,例如,人在车上时,将交通信息、堵车情况传输出来,还可以满足车上乘客的娱乐需求,并且可以保障车辆安全。周一青通过研究证明,使用车联网把前方车辆的刹车信息做预警,相比完全靠人眼看到前车减速才踩刹车,前后车事故率下降70%,在车里用好无线通信技术,车辆安全可以得到很大提升。未来,随着5G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可以应用到更多领域,而且有更大发展空间。

交流互动

Q:能否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住宅产业化的生产建设中?

陈力军: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可以应用的程度,RFID标签现在已经很便宜,能力越来越强,性价比较高。RFID技术应用在住宅产业化上,从技术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中间环节方面的基础研究已经解决了相关问题,但需要企业家来进行应用领域的推动。此外,在利用互联网传感技术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了手机的能力,手机能集成很多应用,可以考虑手机参与交互。

Q:怎样看待能源互联网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

曹军威:现在国家关注能源互联网是从用户测度、配电网,包括多种能源形式,以及需求预测管理、用户互动等角度出发,市场空间非常大,而且适合民营企业去参与。区域能源的优化调动会变成很大一块市场,目前没有主体,是很大的机会。另外,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是跨系统的设置,最终要建成统一的平台,如果公司的业务跨多个领域,做这方面最起码在实施成本、开放效率上会有很大优势,如果把能源放进来,空间会非常大。分布式能源、需求测度国家已经放开,可考虑参与运营。

Q:车主是否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看到车辆信息?

周一青:这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说,他们非常愿意做,中国移动对车联网非常感兴趣;但另一方面车辆厂商非常保守,不愿意用这些技术。目前来说,虽然技术很好用,但用在车上有些难度。还有的企业提出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上应用时间很长,但是体验一直不好,导致智能家居行业发展受技术限制。我认为无线通信最大的问题就是信号,可能在用户体验店环境相对空旷一些,通信质量相对好,但是到家庭里,信号会差些。今后在具体实施上,应该将这些问题都考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