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粉东家马培娜
时间:2015-08-06 12:55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

在今年公布的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中,女性创业者马培娜入选“创新创业人才”。笔挺的白色套装,金色首饰,精致的妆容,让马培娜走到哪里都很抢眼。从26岁开始,马培娜的创业之旅充满了挣扎与纠结,种种过往难以避免地在她还年轻的脸上留下了些许沧桑。

给人才讲好企业故事

2010年,马培娜把她位于青岛市南部的公司——青岛萨纳斯科技有限公司,搬到了新建的青岛高新区。“这里以前是一片盐碱地,连车都开不了,反射的阳光很刺眼。”2008年,高新区开建,马培娜也时刻关注着这里的发展。2010年,她决定转战高新区。“做软件行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我们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生,在生活成本上,市南远高于其他区域,对员工来讲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企业成本也随之拉高。”马培娜说,这也是许多企业选择搬迁到高新区的原因之一。

吸引马培娜搬迁的另一个原因是青岛高新区空间大,而越是科技一类轻资产企业,越是渴望通过固定资产扩大公司的财务报表。在这里,她可以购买房子,这样的政策吸引了她。“能征得地源的话就能建人才公寓,这也是留住人才的一个方式。”

谈话间,马培娜总是三句不离人才。在青岛从事软件行业,对人才的渴求不言而喻。“青岛受区域限制,得到的信息与北上广深总是不同步。”对于马培娜而言,这一点点的滞后就是“0.9×0.9”和“1.01×1.01”的差距,“结果天差地别,效率完全不同”。

软件行业人才的地域性聚集也让马培娜的创业困难重重。“我现在想在北京重建一个萨纳斯,青岛作为总部。”马培娜想要进军北京的原因也是因为人才。目前,萨纳斯在北京有一个规模很小的分公司,给马培娜最直观的感受是,在北京花7000元可以招到一个办公室行政人员,如果让这个人来青岛就要提供1万元的月薪。这种差距在研发人才身上得到更集中的体现,软件类的研发人员多聚集在北上广深,区域化分布十分明显。“毕竟整个产业聚焦在这几个城市,我们要参与进来需要投入很多精力,这不光指差旅成本,更包括人脉等,不是出一趟差就能解决的。”

目前,马培娜能做到的是努力留住现有人才,讲好企业的故事。除了提供高薪水、期权和尽量解决住房问题,她认为能够让人才看到成长通道也是留人的重要环节。“现在都在提小公司时代,像华为这种大公司是‘一个萝卜一个个坑’,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公司画了一张多大的饼,底下员工一概不知。小公司可以从一个点上的工作出发,让员工看到这个点上的工作支撑着这张‘大圆饼’上的哪个关键点。我们要跟员工讲述这两种区别,并且实实在在把故事落地。”

“除非不在青岛混了”

尽管面临着吸引人才的诸多难题,但相对于前些年遭遇的困难,萨纳斯目前显然已经算是步入了正轨。在马培娜眼里,现在的她算是二次创业。创业7年,有5年她都在迷茫中挣扎和探索。

马培娜是青岛本地人,大学也是在青岛读的。大学毕业后,她进入青岛软件园,负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网络后台管理工作。由于工作的原因,她经常能接触到一些软件行业专家,也接触了不少企业家。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年纪轻轻的马培娜对于创业与企业经营管理了解颇多。

后来,由于英语比较好,马培娜有机会参与了不少与企业的合作,在与北京一个合作方的业务往来中,她发现软件外包业务价值可观。在软件园期间,她还曾与日本日立公司合作过几个项目,积累了一些人才储备和业务渠道。2008年2月,26岁的马培娜辞职成立萨纳斯公司,主营软件外包业务。

“那时候年纪小,实际上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今天有一个业务去做,有盈利就可以了。”马培娜说。就像许多初期创业者一样,当时,一个项目只要赚钱,不是太脱离本行的,她就去做。然而,并不幸运的是,在经济危机的笼罩下,企业的发展始终困难重重。“从2008年年底开始,经济危机的浓厚氛围已经围绕在我们周围。可以说,萨纳斯从成立开始,就一直在和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危机抗衡。”由于萨纳斯的主要外包企业都在日本,受日本汇率影响,公司的利润也在不断下滑。

就在此时,公司的管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公司从30人到100人是一个跨度,当公司从100人发展到几百人时,你就会突然意识到,管理的缺陷会是你迈向‘慢性自杀’的导火索。”初期十分看重研发团队的马培娜,蓦然发现管理团队、人力资源和行政团队、市场团队都没有管理好,她形容那时候每天就如同有一个绞绳套在脖子上,一手拉着研发,一手拉着其他团队,只有这样才能让绞绳勒得不那么紧,“那是一个很纠结、很痛苦的过程”。

然而种种困难都不能跟员工讲,业务模式的无序发展,经济危机的冲击,外包业的汇率影响,外包行业的国内竞争,人力成本的升高⋯⋯这些问题不断在马培娜心里发酵,每一天她都不停在问自己:问题究竟出在了哪儿?

2009年,由于承接的业务在北京,马培娜几乎在北京度过了一年,只是偶尔几个周末回到青岛。“团队都在北京,我不和大家在一起,队伍会出问题。”20几个人挤在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屋子里,那个场景让马培娜至今难忘。困顿、迷茫,20几岁的小姑娘终究还是撑不住,“哭过是一定的”。

家人朋友也曾劝过她放弃,因为出差、应酬,她和先生吵过不少架,但马培娜生性要强,那时候萨纳斯的员工已经达到300人,无形中她也多了一份责任感。“除非你不在青岛混了,否则很难选择离开。”马培娜说,这时候创业已经不是为了自己,“如果公司解散了,这300多人怎么办?他们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不就是因为把将来的身家性命和公司绑定在一起了吗?所以这时候你会不忍和不舍。”

始终是创业者

2013年年底,马培娜如同受当头棒喝一般,突然找到了答案。“其实是战略出了问题。以前人家问我公司是做什么的,我说是搞开发的。人家问哪方面的开发,我就想,其实哪个方面的开发都有,但就是没有聚焦。”马培娜认为,企业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有业务的支撑,战略的支持、团队的支撑、文化的支撑——这些过去看来有点务虚的东西,其实关系着企业长远发展的命脉。

创业的前5年,马培娜说自己是个失败者。“如果早点有现在的思想和见解,公司现在会做得更好一些。”因此,在顿悟的那一刻,她将自己定位于二次创业。

第二次创业伊始,马培娜明确了公司转型发展的战略。在软件外包业务之余,萨纳斯开始涉足能源电站的软件系统业务。“过去软件外包业务的毛利率能达到40%,现在的软件公司能够把毛利率稳定在10%就已经不错了。如果不转型,不从研发、产品、服务‘一条龙’的角度思考发展,这种业务模式将难以为继。”

现在,马培娜将业务定位于两方面:一方面继续做软件外包业务,为整个系统技术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发展能源电站业务,从产品衍生服务,成为综合系统的集成服务解决商。未来,为新能源电站提供解决方案将是公司发展的重点方 向。

“未来十年,新能源电站都应该是朝阳产业。”对于公司的主攻业务,马培娜很有信心。从大的方面说,利用太阳能、风、火等自然能源,降低污染和排放是缓解当前环境问题的有力手段。从小的方面来说,传统的火电系统也面临着新一轮升级改造。“我国的火电系统可能仅仅解决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在日本,他们认为空气污染不仅仅是二氧化碳,氮气、硫化物等污染排放都可以通过火电机组降低其污染性。同时,火电机组的升级改造,可以使固定数量的煤炭,发出更多焦耳的电量。”

与马培娜合作的企业是日本四大电力供应商之一。一开始她与日方只是简单的合作。随着合作的深入,她渐渐成为该企业在中国的唯一战略合作服务商。有了这种战略关系,马培娜开始接触企业内部的核心管理,逐渐了解了企业的战略,同时深入了解了日本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关注点。她比较中国的电力行业发展,认为这种业务将会成为一种趋势。2012年,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始迅速在中国崛起,具有“金太阳认证”(中国新能源领域一项认证业务)规模的电站层出不穷,马培娜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

目前,萨纳斯通过电站软件系统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后续25年的运营服务,来保证资产的持续收益,形成产业链条。定位于新能源电站,对马培娜而言是一种跨界,从IT到电力,她又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然而现在说起自己的企业,马培娜比从前自信了很多。“在青岛诸多软件公司里,我们不说是做得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生命力的。”现在,萨纳斯涉足电站业务已经三年,在国内同行业位列前五。

如今,萨纳斯研发团队已有300人,算上制造员工,人数达到700多人。前些年为管理交了不少“学费”,马培娜现在对管理也有了不少心得。公司管理团队除她之外,还有一位日本IBM回国的技术副总和一位分管市场的副总。“我的管理理念是,当事情已经看到了50%时,作为董事长必须拍板去做,剩下的50%怎么去做,需要靠团队的力量。”现在对于产品研发,马培娜也不再要求十全十美,她认为,“五全五美”到“七全七美”才是企业管理的法门。“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之后,管理会失衡,公司员工离职,尤其是核心层不稳定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研发和管理两者要互相平衡着向前发展,做到七全七美才能达到平衡。”

尽管企业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但马培娜这几年并没有闲着。只要有时间、有机会,各种创业集训营以及管理课程她都积极参加。为了发展日本的业务,她曾经在日本半年没回过家。平时,她也都是周一拎着箱子走,周五才能回来。结婚那天,她周五晚上赶回青岛,周日穿着同学帮忙选的婚纱结了婚。

作为一名女性,忙碌的日子也让马培娜心中不时苦涩。“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有一天退休了,我希望开一家花店,不是为了赚钱,就为了每一个有心愿的人来到这里,都能拿到一束他最喜欢的花。”然而,这样的梦想在创业成功之前看起来都很遥远。“我还没有创业成功,每天仍然在考虑企业怎样往下走。我始终是个创业者,直到去年才把自己看明白。然而你看着设定的目标就在前方不远处,实际上要走到却很漫长,每一步都有钉子在扎你的脚。”

“为什么现在不去开花店?”听到这样的问题,马培娜笑着说,青岛有句话叫“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在这个行业还没有研究透之前,她不能放弃。“以前创业是好奇,现在是坚持。”只有坚持过,才配谈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