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国民经济发展对海外原油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2014年我国进口原油3.11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9.5%;进口天然气595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33%。国家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打造相关各国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随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进程的发展,必将对这一油气合作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战略地位
“一带一路”区域与全球油气富集带—特提斯域相吻合。特提斯域由奥地利地质学家Eduard Suess在1893年提出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海河之神的妻子忒堤斯。这个地区与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密切相关,是现代地质学研究的重点区域。其油气资源非常富集,地质储量接近全球总量的70%。
特提斯区域覆盖东南亚、中亚、中东、地中海、北非以及中美洲地区。从油气的发现情况看,全球70%的大油气田,75%石油剩余储量,98%天然气剩余储量,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一带”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哈萨克、土库曼和两伊等国家。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864年,已累计发现油气田4900多个,探明原油、天然气可采储量2000多亿吨油当量。2013年年底原油剩余探明储量598亿吨,占全球25%,天然气剩余油探明储量90万亿立方米,占全球48%。原油主要以两伊、俄罗斯、哈萨克为主。天然气主要以两伊、俄罗斯、土库曼为主。尚未探明储量,根据评估,原油有293亿吨,占全球的25%;天然气56.2万亿立方米,占全球48%。根据评估结果,约有全球四分之一的剩余原油储量、二分之一的剩余天然气储量待发现。“一路”覆盖亚太、东非、南海区域,是油气资源富集地,已经在印尼、马来西亚、莫桑比克、巴基斯坦、文莱、坦桑尼亚等国家发现了油气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主要的油气生产国和出口国,原油生产以两伊、俄罗斯、哈萨克为主,天然气生产以两伊、俄罗斯、土库曼为主。2013年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球总量31%、39%;出口原油、天然气分别占全球21%、47%。据预测,该区域将继续保持旺盛的油气生产和出口能力,预计到2030年其原油出口能力为5.7亿吨,天然气出口能力接近9000亿立方米。其油气出口主要输往欧洲、美洲、亚太地区,其中“一带”地区油气资源主要是输往欧洲、独联体方向,“一路”油气资源大部分输往亚太,一部分输往美洲、欧洲。
随着北美页岩气革命的产生,世界油气的供需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北美地区将成为油气输出地,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将促使油气消费进一步增长,欧洲基本上保持稳定。随着亚洲油气消费增长和北美油气产量增加,全球油气消费中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
油气合作现状及挑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是重要的油气合作区域。目前在油气权益产量上已经具有极大的规模,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到2014年年底,三大油气公司已在“一带一路”16个资源国家,开展了60余个油气合作项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油气扩大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挑战。
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油气合作存在互补性优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油气出口能力,而我国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扩大,据中国工程院研究,2020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油气合作是共同利益的锲合点,虽然各个国家对能源战略的定位不同,但是对能源的合作利用是共同举措,俄罗斯利用其丰富的油气资源来提高其政治影响力,哈萨克斯坦的油气出口强调多元化,土库曼在外交政策着眼于保障能源出口和吸引外资。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油气合作,是我国油气能源保障的重要补充。
在油气合作中也面临非常重大的挑战。一是政治与安全因素,潜藏着政治和地区冲突的风险,以及非传统的安全风险;二是部分国家存在较大的经济和金融风险,油气合作政策复杂多变。此外,还有技术与效益风险,包括具体合作项目资源潜力、油气开发技术及策略、合同模式以及油价等问题。
科技创新推动油气合作发展
在合作过程中,要抓住机遇,借助“一带一路”的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持续推进油气合作发展。
一要加强科技攻关,提高竞争力。油气的勘探开发是高技术、高风险工作,参与国际竞争,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做后盾。同时与其他行业相比,石油天然气开发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来降低成本,美国页岩油气生产,依靠开发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开发成本不断下降。现在的原油价格持续低迷,从全球供求关系来看,由于油气供应能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低油价将持续较长的时间,因此需要更加先进、成本更低的技术,提高竞争能力。
我国石油工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油气藏勘探开发全生命周期的开发技术体系,包括复杂油气藏精细描述技术、注水开发技术、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等,具备参与国际油气开发的良好技术条件。目前,各资源国普遍存在油气勘探、产能建设、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的技术需求。
二要创新合作机制,推动油气合作深度融合。要加强资源国、过境国、消费国的合作,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话语权;要把握各方面的利益交集,转变合作观念,从获取资源为主变成输入、输出共存,构建有利于不同类型国家共同油气安全的新型合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境外油气投资带动工程建设、工程技术、物资装备走出去的鼓励政策,加强从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到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合作,发挥油气勘探开发合作已经形成的优势,以油气合作项目为骨干和基础,带动整体产业走出去,进而带动其它产业走出去。
三要加强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关键是人才。人才是创新合作的根基,离开了人才支持,所有发展战略都是空中楼阁。要组建科学家团队,吸引国内外知名学者,为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培养领军人才,以国际的视野,从战略层面培养、扶持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李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