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亿人引人才的态势及建议
作者:郭丽峰 于珈时间:2015-09-26 10:38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

当前,全球高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对全世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但移“树”而且挖“苗”,通过调整移民政策等打造优质人才“生态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立足面向全球配置高端人才,科技领域要建立健全起以人为本的创新生态环境,从事业、研发环境、政策等方面提供保障体系。


一、全球引才态势
人才全球流动是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世界经济全球化在经历了货物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流动后,进入人才流动全球化时代。以留学生为例,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全球流动的人数将近翻倍,达到360万人。从流向上表现为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从欧亚到美国的态势,美国2010年就业于科学与工程相关职业的人员中27%是外来人员。国家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和市场竞争,逐渐演变成为人才资源的竞争。
全球人才争夺将成为新常态。当前,各国老龄化问题突显,全球能源资源约束日益突出,主要经济体面临经济复苏重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各国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剧了人才竞争。特别是近年来欧洲人才流失严重,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据统计,26%的欧洲企业难招到合格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信息通信产业人才缺口70万,到2025年,欧洲工业将面临50万工程技术人员缺口,其中德国缺口就达7万。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世界一流科学家我国仅有100多人,仅占世界的4.1%,而美国高达42%。对人才的争夺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型中青年领军人才的争夺,将在未来较长时期成为新常态。
人才竞争核心是人才制度竞争。以举国之力争夺一批优秀科学家、工程师并不难,而产生一套先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则需要智慧,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在国际竞争与合作过程中打造制度优势。美国一直以开放的移民体系和包容的多元文化吸引了世界上优秀人才赴美创新创业,全世界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一半以上流到了美国,1/4的留学生去美国深造,大约一半的留学博士最终会留在美国工作。美国培养了世界40%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却拥有70%的诺奖获得者在美工作。美国吸引人才,一是因为科研基础优势,如科研开发投入占全球近40%,全球排名前40的大学一半以上在美国;另一重要原因是它建立的适应人才成长规律的各项制度。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意味着对我国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激励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表现为人才数量和质量指标上的变化,更表现在人才管理的国际接轨程度。


二、我国引才重点
人才是科技事业的支撑。为发展我国科技事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一直贯穿国家科技发展各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发展两弹一星,历经千辛万苦,突破重重障碍,举国家之力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召唤回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尽快建立国家科研体系培养科研能力,与苏联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引进苏专家来华获得科技援助。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外国专家和回国人才在推动重点领域的跨越式发展、重大科学研究的关键性突破、中外科技文化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1.引进外籍专家为我所用
在外国专家引进和回国专家激励方面,国务院1980年发布《外国文教专家工作试行条例》,国务院办公厅1981年转发外专局、旅游总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对在华工作的外国文教专家给予优惠照顾的请示的通知》,并在随后20年里针对国外聘请专家高薪待遇、海关手续便利化、个人收入所得税减免、荣誉称号等方面密集出台30多项具体政策,吸引国外专家来华工作、交流。为加强青年人才来华研究,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2012年发布《关于为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有关问题的通知》,吸引外籍专家来华开展研究工作。2013年,有超过61万人次的境外专家来华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从政策导向分析,2000年前以吸引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为主,2000年后转变为以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作为政策关注点。2000年后至今的10多年间,针对留学生回国创新创业机会提供、收入保障、荣誉称号等,国务院及各部门层面先后出台近50项政策解决留学回国人员的工作、生活具体问题。随着留学生回流量的增长,引才政策的关注重点,也逐步从解决具体问题的单项政策发展成为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和引才体系建设上。在持续坚定的引才政策下,我国回国留学生人才数量不断提升,1978—2012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109.13万人,2013年各类留学归回国人员总数达到35.35万人。
3.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速人才回流
随着外籍专家和海外留学人才的增长,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引才工程与计划。人才引进得到了数量和质量的飞跃。从回流速度看,2009年以后成倍增长,2009—2011年平均每年新增回国人数都在4万左右,相当于或超过之前每年回国留学生总量;2012—2013年新增回国留学生人数达8.67万和8.06万,回国人员增量翻倍增长。按此增长速度,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实现留学人才流动顺差。不仅回国人才数量在迅速增长,创造的原始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如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团队研制的量子通信技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也得到突破;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创新团队成长发展。


三、国外科技人才引进措施
各国对所需国外高校学科带头人、科研领域顶尖科学家和高新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除去给予优惠政策,如放宽准入、简化程序(人才、科技签证)、发放绿卡(蓝卡)、重金聘用等外,在科研环境、事业发展、人才成长等方面,尊重科研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开放科研项目,扩大研究人员队伍中外国研究员比例
科技计划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全球资源解决本国问题。美国除涉及军事和敏感技术的计划外,其科技计划大部分对外开放,可以邀请外国专家到其实验室工作。欧盟先后制定了多项跨国的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以欧洲国家为主,但也通过采取招标或签订双边协议的方式向其他国家开放。俄罗斯政府颁布《关于吸引顶尖科学家到俄罗斯高等院校工作的措施》(2010年),规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联邦科研中心可与所在领域一流国内外科学家共同申报科研项目,获得资助者每年至少在俄罗斯高校或院所工作4个月,该措施吸引大批外国顶尖科学家投入俄罗斯开展科研实践。日本拟建议建设开放创新基地,以英语作为研究基地通用语言,使外国人在研究人员中所占比例超过30%。
2.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吸引国外博士及博士后
各国把招收留学生作为吸引国际人才的重要手段,有条件地提供奖学金,在移民和工作签证上提供便利。韩国“留学韩国计划”,将吸引外国学生的能力作为韩国驻外使节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加坡政府规定公立政府学院录取的国际学生在签订毕业后留下来工作数据的服务协议后,便可以接受政府助学金。日本根据2013年“外国留学生引进战略”,积极招募亚洲优秀人才。欧盟设立“伊拉斯莫计划”,为留学生提供奖学金用于支付在欧期间的旅费和住宿费、生活费,2004—2013年该计划共资助各国13957名青年学生完成硕士学位,其中来自中国的有1339人;2010—2013年资助1005名博士完成学位,包括中国77人。2013年,俄罗斯出台政策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博士后工作站,计划实施1300个项目,接收来自世界主要大学具有博士或副博士学位的年轻专家进站,并给予300万卢布(约合10万美元)的资助。
3.加强人才交流、沟通与合作
在推动全球科研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方面,欧盟层面设立两个人才交流专门计划。一个是欧盟框架研发计划下专门设立的一项人力资源计划——玛丽·居里计划,该计划包括初级研究人员培训网络、欧盟内部职业发展奖学金、职业整合奖学金、国际出访奖学金、国际来访奖学金、国际研究人员交流计划等项目,为科研人员学习、交流提供资助;在2007—2013年间总预算47.5亿欧元,目前年度经费预算达到9亿欧元,接受过计划资助的研究人员已超过7万。另一个是促进大型高层次人才交流与合作的计划——伊拉斯莫计划。该计划不仅为留学生提供奖学金,还资助欧洲大学与第三国高等教育机构伙伴合作计划项目和欧洲高等教育促进计划项目,2004—2010年该计划共资助2449名世界各国访问学者到欧洲开展合作研究,包括美国429人、中国189人。
4.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使用人才
通过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扩大研发能力已成为各国使用全球人才的重要途径。在500强企业中有470家已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医药行业全球20大制药公司中已有13家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2010年外资企业在研发领域投入资金1048亿元人民币,是10年前的10倍。跨国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一方面是扩大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市场地位,但更重要的是借助中国庞大的人才、技术力量和优越的基础设施。不仅企业通过市场化扩张方式利用全球人力资源,政府研究机构也通过设立分支机构的办法加强国际研究网络建设。日本近期提出要加强日本大学等研究机构及研究组的国际研究网络建设,扩大海外特别研究员派遣规模。
对于一些人才流失严重的国家,政策重点还涉及防止青年科技人才外流的具体措施。2010年俄罗斯教科部宣布联邦政府将追加预算,提高青年科学家的工资待遇,从而吸引1000名青年科学家到俄罗斯科学院工作。2012年12月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强调,未来数年对俄罗斯来说更突出的是对人力、智力资源的争夺,俄罗斯需要保护自己的人才不再流失。


四、几点建议
当前,中国的发展引起世界关注,中国梦创造的机遇、优良的科研基础设施、大批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科技人才和开放环境对各国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中国对国际化人才的渴求也急切呼唤全球有识之士来华创新创业。从70亿人中选尖子是全球视野选人才的重要思路,建议科技领域在以下方面探索延揽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我所有的有效机制和做法。
1.制定科技人才全球化分领域的引才规划
通过引才规划设计,明确引才目标、主体、任务、措施,了解关键领域人才缺口和引进重点。从供给和需求面双向考虑,知道我们哪些领域需要人,哪些国家在哪些领域具有优势,要重点引进,如俄罗斯在航空、航天、纳米、信息、环境、材料、机械等领域有其独特优势,如何利用当前俄国国内形势,加大引进力度。制定引才策略,挖掘感情纽带,强调人才的使用性而非拥有性,不同区域考虑各自区位优势,如山东半岛对日本、韩国人才的引进优势等。
2.不断创新引才、引智方式
一是人才具有聚集效应,对于领域顶尖人才,要抓住若干重点领域若干核心关键人才,通过提供发展机会、一流薪金水平、国家顶级荣誉等方式,将这些人才吸引过来,为我所用,同时发挥这些代表人物的号召力,发挥“以才引才”的作用。二是扩大国外留学生来华学习交流规模。各国的引才重点都已前移,受过系统大学基础教育的学生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我国不仅要吸引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生来华留学,更要不断发挥我国的亚洲枢纽作用,加大对亚洲、非洲、拉美国家留学人才的引进力度。合适时机设立留学中国基金,资助来自友好国家的青年学者、博士、博士后。三是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和大学“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与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建立实验室等“柔性引智”的方式。
3.加强科技计划的对外开放
我国科技计划在逐步放开,包括引进国际专家参与973计划项目初评。但在项目联合实施层面还有待进一步放开。对于科技计划开放带来的担心和顾虑,建议充分学习国外经验,先着手研究制订“我国科技计划对外开放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明确外资机构参与我国科技计划的准入条件、经费使用规定、研究成果使用规定等内容。并根据不同的项目性质,要求外资参与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配套等。在领域选择上,可以在能源资源、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人口健康等全球重大问题上率先合作。

郭丽峰 科学技术部人才中心副研究员
于珈 科学技术部人才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