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其制造业回归积极培养人才
作者:乌云其其格时间:2016-04-27 17:07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技术进步和流程改进等力量的推动下,制造业价值链上的就业情况也发生了转变。由于制造业效率和生产力的提升速度快于其他经济部门,因此,对生产工人的需求在降低。同时,价值链条上各岗位的工作性质也在改变,相应地改变了所需受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


一、美国制造业就业状况

制造业全球化和工人生产力的大幅提升显著地影响了美国制造业就业状况。根据劳工统计局当前就业统计数据调查,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从1980年的约1900万到2010年降至1150万,之后略有上涨,到2014年达到了1210万,新增的岗位主要来自运输设备、机械和金属制品等三个部门,总计有五十万个。不过,就业增长情形是否标志着新趋势的开始、抑或只是制造业就业长期下降趋势的短暂上扬,尚不得而知。

关于三十年来制造业就业总量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美国服装制造商迁往印度和其他低薪国家,工作岗位流向海外;另一方面是效率提升的结果,例如,1965年需要5000名员工组装的汽车现在只需1500名员工即可完成。


二、部分制造企业开始迁回美国

日益激烈的海外竞争从一定程度上推动效率提升。但效率提高也使部分企业得以将制造业务迁回美国,美国企业通过运用精益生产实践,与韩国、中国和日本制造企业竞争,从而节约大量成本,同时在美国创造就业岗位。

以通用电气(GE)为例,在过去二十年,其价值50亿美元的制造部门通用家电曾长期外包。但2012年,通用电气将原先离岸外包的制造业务迁回美国,开始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电器园工厂生产尖端、高效热水器和冰箱,这是55年来公司首次在电器园启用新装配线,GE的装配线在20世纪60年代顶峰时期每周生产6万件家电。

通用电气的家电制造业务一直外包给LG和三星,主要由于美国的人工成本比韩国高三倍,而且公司还能通过通用电气工程师设计和外包推出新产品。但从国外运输产品成本昂贵,库存占用大量资金。更重要的是,公司担心自己会丧失工程设计和制造技能,难以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分开来。2009年衰退来袭、销售额下降,外包模式难以为继。通用电气试图出售家电业务未果,于是决定投资10亿美元淘汰已有装配线,重建最顶尖的新装配线,将家电业务迁回美国。

决定回迁时考虑到了若干重要因素。一是降低运输成本:面向美国市场的新工厂更加靠近客户,公司可以节约大量成本。二是可以使制造与产品工程设计在同一地方完成。通用电气大量设计工作仍在美国开展,回迁可以使其靠近制造工厂。电子产品和软件的设计与工程设计工作仍在韩国进行,因为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工程师在韩国,但如果美国工程师也具备相同或类同技能,通用电气便可发挥同址优势。

为了利用美国制造带来的低廉运输成本和同址效益,通用电气需要大幅提高国内制造效率。美国通常需9-10个工时组装一台冰箱,墨西哥约为10-11工时,而韩国仅需2小时左右。幸运的是,通用电气从与LG和三星的合作中,发现采用精益生产原则和实践能大幅提高效率,现在正将精益生产实践落实到公司电器园的工厂。

精益生产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工人和管理层必须合作制定生产流程。有效实施精益生产的关键因素是操作员在解决问题和持续改进中发挥的作用。由于操作员能直接看到问题,必须让他们有权处理问题,建立支持其快速解决问题的体系。但这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并不容易实现。

工人和管理层都需要转变方法,才能使经营操作成功。管理层必须认识到尊重工人的重要性,把生产操作员视为企业核心。家电设计工程师现在认识到其任务就是让操作员的工作尽可能简单。

工人也转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坦然地重新构思制造过程。电器园工人与管理层合作提高操作效率。工人的新工作方式对于提升效率至关重要,如此美国工厂方能与世界各地的工厂竞争。

现在,通用家电重新设计的经营操作可与全球价格最低的生产商竞争。由于持续关注生产效率,其竞争力不断加强。通用电气的终极目标是与任何其他公司相比,新工厂的生产线和工程设计员工能够更快地创新、提升生产力和完善产品功能。

精益生产会不会让更多企业将生产迁回美国?回答是潜力很大。赫曼米勒、卡特彼勒和惠而浦等公司就是例子。对于这些企业生产的家具、工业设备和家电产品,有很大动机在靠近市场处开展生产活动,以降低运输成本。


三、制造业的工作性质发生变化

生产性岗位的减少并不代表制造业或整个价值链的全部就业情况。按教育程度考虑就业趋势,发现制造业失业人员主要是没有高中学历的员工。

1. 对技能和教育背景有新的要求

美国生产工作转向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技能。例如,在位于华盛顿埃弗里特的波音工厂,工人们控制使用室内GPS和激光定位系统的高技术机器组装787先进复合材料部件,波音预计未来20年工厂将实现更大自动化。机器人操控维护、复合材料工作、精密工艺、计算机操作和部件射频识别等专业技能对工人而言越来越重要。相反,由重复性人工技能组成的制造工作将大幅减少。波音预计目前涉及钻铝和铆接加工等简单任务的工作将继续减少,代之以新科技实现的高技能工作。

生产工作所需技能转变标志着价值链各方面及美国经济所有部门都将发生更大转变。特别是教育水平较低的工人很可能面临日益黯淡的就业前景和工资下降。无大专文凭的工人的失业率已经升高——2013年,7.5%拥有高中学历但无大专文凭的工人以及11%高中辍学人员失业,而当年平均失业率为6.1%。自1980年以来,无大专文凭男性的工资下降了11%,高中辍学男性工资下降22%,但拥有大专文凭或学士以上高级学位男性的工资上涨20%56%,其中拥有学士以上高级学位男性涨幅最大。不同学位女性的工资差异不及男性显著,但未接受大专教育女性的实际收入增长相对而言最低。

2. 自动化带来的影响

受自动化影响最大的工人为承担生产、操作、文职和销售职务等中等技能岗位的工人,而私人服务等低等技能工作的就业率和工资则出现上升。许多经济学家将这一两极分化的现象归因于自动化。

中等技能工作多为重复性、程序性的工作,因此较易实现自动化,而卡车司机和家庭保健护理等由人工完成的工作较难自动化,这一情形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改变。种种趋势表明,未来20年将出现卡车包装等机器人,代替执行该类人工任务的工人。除非工人们提升个人技能,否则他们很可能面临工资下降和失业。

中等技能工作的被代替,给美国带来严重问题。这一工资水平的岗位对于美国中产阶级20世纪的发展十分重要:其中许多为制造业工作,通常由组织成工会的工厂提供,工人无需取得大专学历;工人大半生可以在一条职业道路上取得足够发展。中等技能工作和运输、销售等低等技能工作的下行压力很可能对大部分美国员工产生巨大影响。根据一项研究,计算机化进步使近50%的美国工作岌岌可危。

3. 技能与岗位要求不匹配

除了中等技能工作减少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外,许多雇主认为潜在工人技能与所需技能的不匹配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工作尤其是高薪工作,需要工程设计和计算机编程等特定领域的高超技能,但具备这些能力的人员不足。全球人才管理与奖酬调研调查了全球1600多家企业,发现72%的企业称难以发掘和招聘具备关键技能的员工。美国的情况稍好一些,有此问题的受访企业占61%。信息技术(IT)领域面临的问题尤其明显,截至201312月美国IT空缺职位约为58万个,一项预测估计到2020年美国将新增140万个IT岗位,但那时只有40万计算机科学毕业生。

造成如此多空缺职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雇主对新员工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举个例子,IT员工精通技术问题还不够;因为工作性质和企业的整合度和协作度越来越强,雇主希望IT员工能理解其岗位的分析和业务发展方面,而比起仅有一技之长的员工,这样的综合性员工更难发掘。

一方面雇主表示难以招到工程设计人员,另一方面美国失业工程师数量庞大,这一明显矛盾似乎是雇主对新员工特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的。于是,具备适当技能组合的员工十分走俏,待遇颇高,而技能与市场具体需求不符的人才通常找不到工作。

就业市场问题若不加以解决,可能会严重影响美国创造价值的工作。


四、加强教育与培训以满足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需求

创新的核心是创新者——那些提出创造价值新创意、并在帮助下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人。因此,鼓励创新的第一步是确保稳定的创新人才渠道。

1. 加强STEM教育

教育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应当发展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技能,从幼儿园到大学、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中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美国竞争力取决于改善STEM教育、增加相关专业学生数量。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仍然是世界上最卓越的。然而,围绕美国STEM教育却一直存在诸多疑虑,尤其是K-12科学和数学教育以及理工科大学毕业生数量,这些疑虑对美国未来的创造力造成负面影响。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与技术技能同样重要。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还不够;学生需要学会评估形势,提问、观察、收集信息、深入分析收集的信息发现其中错误和缺陷并提出其他可能。具有创造力的批判性思考者愿意不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理解和思想。

因此,学校及其他教育计划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创新热情。美国的各STEM计划经验表明,让学生有机会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是教授工程、科学和数学原理的有效方法,是亲身实践创新的基本,能使他们了解创新对于改进周围世界的作用。

学生通过各种正式学习和课外项目积累开发现实问题解决方案的经验,但此种机会尚未普及。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列出了所有K-12学生应当学习的工程设计内容和实践。截至20148月,已有十一个州采用此标准。

部分大专院校给学生提供体验机会。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成立工科学生创业中心(ESSC)和工程制造实验室(EFL),为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开发和实现新创意的资源,体验创业历程。ESSCEFL拥有丰富设施,包括一个车间和一台快速成型机器,可供学生通过3D打印方式完成其设计。斯坦福大学也开展了大量项目,鼓励设计和现实体验。

2. 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由于整条价值链工作性质的变化,接受高等教育和培训对于技能水平较低的工人尤其重要,技术进步和日新月异的商业模式对他们的影响最大。

然而不断上涨的大学学费给低收入家庭带来极大压力,据统计,这一阶层只有30%完成高等教育学业,不到普通学生完成率的一半。

教育组织正在通过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位课程进退途径,降低高等教育成本、提高入学率,尤其是社区大学,提供转向学士学位项目的低成本方案。持有科学或工程学学士学位的美国人中,几乎有一半曾上过社区大学。但是,学生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学生,在从社区大学转向大学项目时往往面临困难,包括缺乏咨询服务帮他们选择适当的课程、缺乏转移机制和财务援助方案相关信息、以及社区大学与大学项目课程内容不一致。州和国家正在制定若干方案,力图降低转移门槛。

除了转移项目外,教育组织正在建立无学位知识技能认可体系。比如,制造业研究所已经建立制造技能标准认证体系,认可适用于所有制造业的特定生产技能。能源和信息技术领域也已建立全国认可的认证体系。此类认证可以使无学士学位学生取得报酬更高的工作——一般而言,拥有证书的工人薪水比高中毕业生高20%。此外,某些证书可累加,即同系列证书可累计,包含在学位授予项目下。这对低收入学生和失业工人尤其重要,他们常常须承担家庭和工作责任,无法完成连续的学位课程。学位授予项目和用人单位对此类认证的广泛认可,可以显著改善就业和职业发展成果。

部分大学正在尝试通过在线教育和计算机工具降低成本、促进学生坚持学习。该类工具可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快速反馈,提高学习质量。卡内基梅隆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在线学习统计学的大学生,辅以每周导师面对面会议,仅使用相当于课堂教学一半的时间,即能学完一整个学期的内容。在线工具还可以降低教育成本:网络课程教材一经开发,便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重复使用、向大量学生分发。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应共同担起责任,培养员工取得成功所需教育和技能,最终双方都能从中获益。学校与用人单位近期合作项目将课堂学习与工作经验相结合,许多项目针对有较高辍学风险的高中生,帮助他们取得大专学历,以从事技术性工作。如,芝加哥和纽约许多学校采取科技通路高中-大学预科学校(P-TECH)模式,用人单位与高中和社区大学合作设计出符合本州学习标准的课程表,引导学生获取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机电工程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高等学位和入门级工作。P-TECH学校尤其可贵的一点是学校可以帮助弱势学生(通常为少数民族学生)上大学,找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学生参加六年的高中学习,有机会获得副学士学位。他们与来自学校赞助企业的导师配对,可以获得暑期实习工作机会。毕业生获得合作企业青睐的技能,公司招聘时可优先考虑。

3. 用人单位加强培训

除了与高中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外,用人单位对低技能和专业员工的培训也是提升员工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培训计划可以开发低技能和专业员工的潜力,大幅提升生产力,用人单位和员工均能从中获益。回顾用人单位培训计划的投资回报,发现回报可能比之前认为的高许多,某些情况下甚至高达100-200%。举个例子,Garrett Engine向随机安排的维修团队提供团队建设培训课,培训后受训团队维修响应和完成时间均加快,总停机时间减少14%。公司计算培训投资回报为125%

尽管用人单位可以从培训计划中取得可观回报,但用人单位和员工均表示目前员工培训水平并不充分,特别是小企业面临许多无法充分展开培训计划的障碍。由于分摊固定成本的员工数量不多,小企业每名员工的培训成本较高。员工流动率通常较高,用人单位不愿为员工技能投资,唯恐他们离开公司。另外,员工接受培训造成的时间和短期生产力流失对于小型企业而言更加艰难。

政策和合作组织可以解决许多培训障碍。政府可以向用人单位提供培训补贴,合作组织或中介组织也可以协调用人单位、员工和政府以提供员工培训。合作组织需要用人单位、员工和政府共同投资;由三者共同确定培训课程;培训习得的技能须经认证,确保在用人单位之间具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可移植性。这些合作培训计划面向特定部门,比如纽约的信息技术以及密尔沃基的制造与医疗,改善了员工和劳动力市场低收入成年人的就业就景,培训实现30%的收入增长。

(根据Making Value for America编写,编者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