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116年诺贝尔奖
作者:田 地时间:2016-11-21 17:28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

图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至今已有116年的历史。

1895年11月27日,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在去世前约一年,在巴黎签署遗嘱:将其遗产的一部分创立诺贝尔基金,以其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作为奖金,每年一度奖励那些在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化学、文学和世界和平5大领域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表彰他们以卓越的探索和努力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极大推动作用。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其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会,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的奖项共6项,包括3项自然科学奖即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以及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


一、获奖总人数和女性比例

从1901~2016年,诺贝尔奖共颁发了579次,有911人次(885人次,其中4人2次,分别为居里夫人、约翰·巴丁、莱纳斯·鲍林、弗雷德·桑格)和机构次(26个机构次,其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3次,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2次)获得诺贝尔奖。女性获奖人数为48人,女性获奖次数为49次(居里夫人获物理和化学奖各一次)。

在自然科学奖中,物理学奖共有201人次获奖;化学奖共有172人次获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共有210人获奖。

同样是在自然科学奖中,女性获生理学或医学奖12人、化学奖4人(次)、物理学奖2人(次)。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获奖,既增添了女性获奖人数,也是中国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上获奖的第一人。

在自然科学奖中,女性最不容易获得的诺贝尔奖项是物理学奖,迄今204位获奖者中只有2位女性获奖,占0.99%;化学奖175位获奖者中有4位女性获奖,占2.32%;生理学或医学奖是诺贝尔奖中获奖人数最多的奖项,达211位,其中女性12位,占5.71%。可以说,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女性最容易获得的奖项。

统计结果表明,女性最容易获得的诺贝尔奖是文学奖,女性获奖者占12.5%。其次,女性较容易获得的诺贝尔奖项是和平奖,迄今有129人和机构(103人+26机构)获奖,其中有16位女性获奖,占12.4%。


二、获奖机构与比例

在诺贝尔奖的911人次和机构次的获奖中,共有24个机构(如果把红新月联合会合并到国际红十字会中,则有23个机构)26次获奖,而且全部是获和平奖,占总获奖人次和机构次的2.89%。这些机构如下:

国际法研究院,1904年;国际和平局,1910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917年、1944年、1963年;红新月联合会(Ligue des Sociétés de la Croix-Rouge,国际红十字会成员)1963年;南森国际难民办公室,1938年;英国教友会、美国教友会,1944年;联合国难民署(UNHCR),1954年、1981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65年;国际劳工组织,1969年;国际特赦组织(英国伦敦),1977年;国际防止核战争医生组织,1985年;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1988年;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加拿大),1995年;国际反地雷组织(ICBL),1997年;无国界医生,1999年;联合国,200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2005年;孟加拉乡村银行(孟加拉国),200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欧洲联盟(EU),2012年;禁止化学武器组织,2013年;突尼斯全国对话大会,2015年。


三、多次获奖的个人和机构

在诺贝尔奖116年的历史中,有4位个人2次获奖,有一个机构3次获奖,另一个机构2次获奖。

(一)两次获奖的4人

两次获奖的4人为:居里夫人、约翰·巴丁、莱纳斯·鲍林、弗雷德·桑格。

●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Marie Sk?odowska-Curie),获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度化学奖,是第一个在不同领域获奖的人。1903年,玛丽·居里、皮埃尔·居里和亨利·贝克勒,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克勒是因为发现天然放射性;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是因为对贝克勒发现的放射现象做出了杰出工作而获奖。

1911年玛丽·居里获诺贝尔化学奖,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Ra)和钋(Po),分离出镭,同时研究这些标志性元素的化学本质及其化合物。

●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John Bardeen),获1956年度和197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第一位在同一领域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1956年,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和威廉·肖克莱共同获195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理由是,1947年巴丁和布拉顿共同发明第一个半导体三极管,此后一个月,肖克莱发明PN结晶体管。

1972年约翰·巴丁、列侬·库珀、约翰·R·施里弗,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理由是,1957年共同提出低温超导理论,即通常所说的BCS理论(BCS分别为他们的姓的第一个字母)。

●美国化学家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获195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和196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是目前为止(2015年)唯一两次单独获诺贝尔奖的人,也是第二位在不同领域获奖的人。1954年,莱纳斯·鲍林独享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阐释了化学键的本质,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复杂物质的结构。1962年,莱纳斯·鲍林独享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不仅反对核武器试验、核武器扩散、核武器使用,还反对一切把战争作为一种解决国际冲突的手段。

●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获1958年度和198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他是同一领域内两次获奖的第二人,而且两次获奖理由都可归结为测序。1958年,桑格发明酶法测定人胰岛素序列,确定了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开创了蛋白质测序的领域。1980年,桑格、沃尔特·吉尔伯特共同获诺贝尔化学奖,原因是,他们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测定DNA的序列。桑格法后来成为主流测序法,并用于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测序。

(二)获奖机构

获奖次数最多的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分别于1917、1944、1963年3次获诺贝尔和平奖,其次是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分别于1954、1981年2次获诺贝尔和平奖。


四、获奖父子、夫妻、母女和兄弟

在诺贝尔奖116年的历史上,同样传承着“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的传统。迄今,有6对父子、5对夫妻、1对兄弟、1对母女获诺贝尔奖。

(一)6对父子

●科恩伯格父子

美国人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父),获195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主要贡献为,证明了DNA的复制并分离了复制所需的酶;美国人罗杰·大卫·科恩伯格(Roger David Kornberg,子),因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而获200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奥伊勒父子

奥伊勒·凯尔平(Euler-Chelpin,Han Karl August Simon von,父),瑞典籍德国人,生物化学家,因对与糖发酵有关酶的研究而与哈登共同获192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乌尔夫·冯·奥伊勒(Ulf.S.von.Euler,子),因发现前列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特别是弄清了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传递物质的功能而获197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布拉格父子

威廉·亨利·布拉格(Sir William Henry Bragg)与其子威廉·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同为英国物理学家,通过对X射线谱的研究,提出晶体衍射理论,建立了布拉格公式(布拉格定律)。父子二人共同获191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分析所做的贡献。时年25岁的小布拉格,还是当时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

●汤姆逊父子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Thomson,Joseph John,父),英国物理学家,发现和证明电子的存在,打破了原子是物质结构最小单位的观念,揭示了电的本质,由此获19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乔治·汤姆逊(George Paget Thomson,子),因发现电子在晶体中的干涉现象而获193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父子

尼尔斯·亨利克·戴维·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父),丹麦物理学家,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玻尔模型解释氢原子光谱,也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以解释量子力学,由此获192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阿格·尼尔斯·玻尔(Aage Niels Bohr,子),追随父亲的足迹,在原子核物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阿格、北欧理论原子物理研究所的本·R·莫特尔森(Ben Roy Mottelson)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利奥·J·雷恩沃特(Leo J.Rainwater),因发现原子核内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基于这一联系而发展的原子核结构理论而分享197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西格巴恩父子

曼内·西格巴恩(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父),瑞典物理学家,因发现X射线的光谱而获192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凯·西格巴恩(Kai Siegbahn,子),瑞典物理学家,因致力于研发一种用电子检测复合材料成分和纯度的新技术,1981年与尼古拉斯·布隆伯根及阿瑟·伦纳德·肖洛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用电子光谱学(ESCA)发展化学分析技术的带头人。

(二)5对夫妻

●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丈夫)和玛丽·居里(Marie Sk?odowska-Curie,妻子),两人一起获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们研究贝克勒尔发现的电离辐射现象做了非凡的工作。

●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居里夫妇的女儿)和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Frederic Joliot-curie),因为对人工放射性的研究而获193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卡尔·斐迪南·科里(Carl Ferdinand Cori,丈夫)和格蒂·特蕾莎·科里(Gerty Theresa Cori,妻子),都出生于捷克,后移民美国。他们和阿根廷医生奥赛一起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共同获194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纳尔·默达尔(Gunnar Myrdal,丈夫)和阿尔瓦·米达尔(Alva Mihdhar,妻子)都是瑞典人。丈夫获197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因为对贫困的研究;妻子是198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因为在裁军方面有杰出贡献,代表瑞典出席在日内瓦的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

●梅-布里特·莫泽(May-Britt Moser,妻子)和爱德华·莫泽(Edvard I. Moser,丈夫),因发现大脑的定位系统而与英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John O’Keefe)共同获201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1对母女

母亲玛丽·居里(Marie Sk?odowska-Curie)获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度化学奖,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获193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四)1对兄弟

唯一摘得诺贝尔奖的兄弟组合,是荷兰的廷贝亨兄弟。哥哥扬·廷贝亨(Jan Tinbergen)是经济学家,由于发展了动态模型,并将其应用到经济进程分析中,与朗纳·弗里施同获首届(196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弟弟尼古拉斯·廷贝亨(Nikolaas Niko Tinbergen)是动物行为学家与鸟类学家,与卡尔·冯·弗利、康拉德·洛伦兹,因在动物个体和群体行为的构成和激发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而共同获197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五、获奖者年龄

(一)最小的获奖者和最大的获奖者

获奖者中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90岁,两者相差73岁。巴基斯坦17岁女学生马拉拉·尤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由于为巴基斯坦妇女和儿童争取权益与印度著名反童工劳动的活动者凯拉什·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共同获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由于对机制设计理论研究的贡献,90岁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莱昂尼德·赫尔维茨(Leonid Hurwicz)、新泽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讲座教授埃里克·马斯金(Eric S. Maskin)、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迈尔森(Roger B. Myerson),共同获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最年轻的13名获奖者

●马拉拉·尤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17岁,获2014年度和平奖,生于1997年7月12日;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25岁,获191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生于1890年3月31日;

●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31岁,获193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生于1901年12月5日;

●李政道(Tsung-Dao Lee),31岁,获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生于1926年11月24日;

●卡尔·安德森(Carl D. Anderson),31岁,获193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生于1905年9月3日;

●保罗·狄拉克(Paul A. M. Dirac),31岁,获193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生于1902年8月8日;

●弗雷德里克·G·班廷(Frederick G. Banting),32岁,获192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生于1891年11月14日;

●塔瓦库·卡曼(Tawakkol Karman),32岁,获2011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生于1979年2月7日;

●鲁道夫·穆斯堡尔(Rudolf M.ssbauer),32岁,获196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生于1929年1月31日;

●梅里德·科里根(Mairead Corrigan),32岁,获197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生于1944年1月27日;

●乔舒亚·莱德伯格(Joshua Lederberg),33岁,获195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生于1925年5月23日;

●贝蒂·威廉姆斯(Betty Williams),33岁,获197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生于1943年5月22日;

●吉戈贝塔·门楚·图姆(Rigoberta Menchú Tum),33岁,获1992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生于1959年1月9日。

(三)诺贝尔奖各奖项中最年轻获奖者

1. 物理学:威廉·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25岁,获1915年度奖。

2. 化学: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Frederic  Joliot-Curie),35岁,获1935年度奖。

3. 生理学或医学:弗雷德里克·G·班廷(Frederick Banting),32岁,获1923年度奖。

4. 文学: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42岁,获1907年度奖。

5. 和平:马拉拉·尤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17岁,获2014年度奖。

6. 经济学: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 Arrow),51岁,获1972年度奖。

(四)诺贝尔奖最年老的13名获奖者

●莱昂尼德·赫尔维茨(Leonid Hurwicz),90岁,获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生于1917年8月21日;

●罗伊德·沙普利(Lloyd Shapley),89岁,获201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生于1923年6月2日;

●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 Davis),88岁,获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生于194年10月14日;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88岁,获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生于1919年10月22日;

●南部阳一郎(Yoichiro Nambu),87岁,获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生于1921年1月18日;

●维塔利·金兹伯格(Vitaly L. Ginzburg),87岁,获20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生于1916年10月4日;

●佩顿·劳斯(Peyton Rous),87岁,获196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生于1879年10月5日;

●约瑟夫·罗特布拉特(Joseph Rotblat),87岁,获1995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生于1908年11月4日;

●卡尔·冯·弗里希(Karl von Frisch),87岁,获197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生于1886年11月20日;

●费迪南·爱德华·比松(Ferdinand Buisson),85岁,获192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生于1841年12月20日;

●约翰·芬恩(John B. Fenn),85岁,获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生于1917年6月15日;

●特奥多尔·蒙森(Theodor Mommsen),85岁,获190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生于1817年11月30日;

●屠呦呦(女),85岁,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生于1930年12月30日。

(五)诺贝尔奖各奖项中最年老获奖者

1. 物理学: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 Davis),88岁,获2002年度奖;

2. 化学:约翰·芬恩(John B. Fenn),85岁,获2002年度奖;

3. 生理学或医学:佩顿·劳斯(Peyton Rous),87岁,获1966年度奖;

4. 文学: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88岁,获2007年度奖;

5. 和平:约瑟夫·罗特布拉特(Joseph Rotblat),87岁,获1995年度奖;

6. 经济学:莱昂尼德·赫尔维茨(Leonid Hurwicz),90岁,获2007年度奖。


六、各年龄段获奖人数和比例

所有6个领域的获奖者,平均年龄为59岁,获奖者年龄最多的分布在60~64岁。其中:

15~19岁,有1人获奖,占0.1%;

20~24岁,无人获奖,占0.0%;

25~29岁,有1人获奖,占0.1%;

30~34岁,有14人获奖,占1.6%;

35~39岁,有34人获奖,占3.9%;

40~44岁,有54人获奖,占6.2%;

45~49岁,有102人获奖,占11.7%;

50~54岁,有108人获奖,占12.4%;

55~59岁,有120人获奖,占13.7%;

60~64岁,有150人获奖,占17.2%;

65~69岁,有96人获奖,占11%;

70~74岁,有89人获奖,占10.2%;

75~79岁,有61人获奖,占7%;

80~84岁,有27人获奖,占3.1%;

85~89岁,有16人获奖,占1.8%;

90~94岁,有1人获奖,占0.1%。


七、各个时期获奖者平均年龄

1901~1910年,有60人获奖,平均年龄为59岁;

1911~1920年,有39人获奖,平均年龄为52岁;

1921~1930年,有54人获奖,平均年龄为54岁;

1931~1940年,有50人获奖,平均年龄为52岁;

1941~1950年,有48人获奖,平均年龄为58岁;

1951~1960年,有69人获奖,平均年龄为54岁;

1961~1970年,有78人获奖,平均年龄为57岁;

1971~1980年,有105人获奖,平均年龄为59岁;

1981~1990年,有94人获奖,平均年龄为61岁;

1991~2000年,有103人获奖,平均年龄为63岁;

2001~2010年,有117人获奖,平均年龄为66岁;

2011~2016年,有68人获奖,平均年龄为65岁。


八、各个领域获奖者平均年龄

全部6个奖项的874位获奖者,获奖时平均年龄为59岁。

1. 物理学:有201人获奖,平均年龄为55岁;

2. 化学:有172人获奖,平均年龄为58岁;

3. 生理学或医学:有210人获奖,平均年龄为58岁;

4. 文学:有112人获奖,平均年龄为65岁;

5. 和平:有103人,平均年龄为61岁;

6. 经济学:有76人获奖,平均年龄为67岁。


九、没有颁奖的年份

因战争等原因,有一些年份没有颁发诺贝尔奖,而且,各个奖项没有颁奖的年份各不相同。

1. 物理学: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共6年未颁奖;

2. 化学: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共8年未颁奖;

3. 生理学或医学: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和1942共9年未颁奖;

4. 文学:1914、1918、1935、1940、1941、1942和1943共7年未颁奖;

5. 和平:1914、1915、1916、1918、1923、1924、1928、1932、1939、1940、1941、1942、1943、1948、1955、1956、1966、1967和1972年共19年未颁奖;

6. 经济学:从1969年开始经济学奖每年都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