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机人才“特区” 中国商飞北研中心人才工作探索与实践
作者:宁方明时间:2016-11-20 17:40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


图为中国商飞北研中心灵雀团队(缩比飞行验证机创新团队)

2010年3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研中心”)成立,经过6年的创业发展,作为第一批入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单位,同时作为中国商飞公司系统内真正意义的第一家从无到有的新单位,北研中心紧紧围绕“人才”这个核心,以“创新”为纲,从一张“白纸”开始“边规划、边建设、边引才、边科研、边探索”,到目前为止,基本实现了“有形”状态。明确确立了“1+4+12”的技术发展体系;以宽体客机论证、复合材料机翼设计为代表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初步形成了科研成果;能力建设实现了101、102、103三个办公科研楼建成投入使用;管理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较为完整规范的制度体系,管理运营步入良性轨道;从初创时期的1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340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具有民机预先研究特色的人才队伍,成为公司重点建设的“人才”特区,北研中心着力从以下6个方面打造“人才”特区:


一、要“特”在人才引进机制创新上

由于国际民机产业的“2+2+N”的寡头垄断特点,我国北研中心民机人才总量离期望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总体论证、系统多电、航电等专业人才非常紧缺,同时目标人选相对较少,引才难度较大。

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北研中心首先提出“人才引进要更有针对性”,紧紧围绕公司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北研中心未来3~5年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北研中心重点项目任务、IPT团队建设等核心工作,按照“急需紧缺优先”的原则,北研中心对人才引进工作实行“双线管理”。第一条线是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引进,借助各种手段有效发挥既有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国际学术地位、专业背景和人际网络的优势,尝试通过国际引才平台,拓宽引才渠道;同时,进一步探索以中介派遣、项目外包等形式引进各类人才。探索运用视频面试、电话面试等评估形式,提高面试评估效率。第二条线是有丰富型号研制、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国际化人才引进,按照“充分评估、才尽其用”的原则,对既有的待招岗位充分论证招聘高层次海外人才的必要性以及应聘人才的符合性,在关键岗位引进领军人才。


二、要“特”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上

作为急需引进的人才,目前其职业发展通道仍然较为模糊,缺乏对人才定位与个人发展目标的辅导,尤其在传统模式下职位职级体系嵌套过程中,岗位资质培训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此北研中心提出“培养专业型人才”,要针对各类人才的短板和需求,依托公司全球培养渠道,加强人才实岗锻炼、对外交流和专题培训。在北研中心率先实施项目领军人才工程、高端科技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工程,引导各类人才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建立与职位职级相匹配的培训体系和证照体系。对标国际航空前沿领域,鼓励青年骨干承担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重点探索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国际顶级工程师的培养机制。


三、要“特”在人才考核激励机制上

根据前述市场环境,目前我们能够引进的人才往往来自五湖四海,特别是来自于海外或者具有海外多年教育和工作背景,这一群体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与国内环境尚未有机融合,工作有效性和认同度存在差异。

北研中心逐年加大并进一步细化颗粒度对特殊人才的绩效考核力度,持续探索完善海外人才绩效管理与薪酬福利制度,把引进人才在关键技术攻关和型号预先研究等方面业绩贡献作为考核依据,动态调整人才职务与薪酬。逐步将人才融入到“一体化”绩效管理体系之中,结合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做到“以团队为基础、以结果为导向”“虚实结合”的多维度人才绩效考核机制。同时对新引进人才在考核指标设置上适当宽松一些,以宽容、包容的环境激发其创造性和持续创造力。


四、要“特”在项目团队管理创新上

作为国内唯一从事民机预先研究的单位,6年来涉及项目管理的一些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尚在细化固化过程中,内容仍较为宽泛、表述含糊或存在盲点,容易造成部门间发生扯皮推诿,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尚缺乏有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也不利于为项目计划科学配置急需、必要的人力资源。

北研中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各技术团队的研究方向与任务分工,通过创新运用“综合工时”管理,以复材机翼和宽体客机项目IPT团队建设为契机,探索完善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按照“6个明确”(任务明确、目标明确、计划明确、保障明确、职责明确、验收明确)的原则,尝试在绩效考核、经费使用、任务分配等方面赋予IPT团队负责人更多权限,充分发挥项目联合攻关团队作为项目管理战斗单元的攻坚作用。特别是要根据北研中心两个联合攻关项目时间长、跨度大的特点,要在IPT团队发起建立和运行管理中进一步清晰界定上级、北研中心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技术负责人、IPT团队负责人之间的职责关系,切实提高项目运行管理效率。


五、要“特”在管理机制创新上

作为民用飞机这一复杂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目前预先研究工作所涉及到的与上级及兄弟单位界面尚未十分清晰,导致科研工作中缺乏协作和有效支持,部分工作任务分配不明确,容易产生工作迭代,使事务性工作混杂在科研工作中,影响了专业型人才的培育培养和潜心攻关。

北研中心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的契机,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减少行政会议,让科研专业人才集中时间、有精力进行科研攻关;梳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重点加强职能部门与项目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在充分掌握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划清工作界面。充分利用中国商飞公司统一薪酬职级体系的实际,通过工作分析、谈心交流、现场办公等方式,梳理职能类人员岗位职责,探索职能类岗位专业性与事务性分工及工作内容的有效分离,做到效率与效果的统一,确保人才能力的专业化和区别化发展。


六、要“特”在人才服务机制创新上

北研中心地处首都北京,各类专家的保障措施,例如购房购车、子女就学、资金配套等方面既不能享受北京市的配套政策,也享受不到上海市的相关政策支持,对人才引进与使用造成一定影响。由于国内外科研环境,相关政策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有海外背景的成熟人才感到很不适应,不能较快地融入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北研中心通过“人才沟通会”的方式,领导班子与各层次各类人才定期对热点、难点问题开诚布公进行交流,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寻找契合点和解决方案。并结合家访、节假日集体活动等柔性方式,在尊重理解各类人才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与特殊诉求的同时,深入开展管理诊断,找准短板与瓶颈,促进人才理解、适应既有的科研决策、课题选择、经费申请等制度体系与程序。探索简化科研课题申报、经费申请流程,提高型号预研效率。努力使人才服务政策落实到位,为各类人才搭建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好的环境,形成促进公司发展的合力。

北研中心一贯坚持“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大旗一直坚定树立,归根结底就是希望能够为中国“大飞机事业”在人才困境中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特色道路。


作者系中国商飞北研中心人力资源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