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所:“乔”型职业发展体系
时间:2017-01-25 14:34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

简介: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始创于1959年,前身为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现已成长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内技术地位突出的领军者,从一个32人的科研团队发展为研发人员近6000人且总人数18万余人的人才洼地、技术硅谷,包括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近百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55位博士、1468名硕士研究生。形成以院士、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国务院特贴专家、中车科学家、首席专家等领衔的人才梯队,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87%35岁及以下占比达80.7%。从单一从事铁路电气技术的科研院所发展成为布局全球的多元化科技型企业。目前株洲所拥有十大业务主体,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境内外上市公司,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在全国转制院所的发展中始终居于前列。


一、组织创新,打造高效率创新体系

1. 瞄准目标市场,促进成果转化

株洲所转制走的是一条科技产业化道路,1984年率先在全国大院大所中“自断皇粮”,全部取消国家事业费,走科技与生产结合之路,使科技成果不再成为资料室里的珍藏品,而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走向市场。1992年,按照“科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推行“一所两制”,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2011年以来,进一步推进研发组织变革,加大科技资源整合力度,成立研究院,导入集成产品开发(IPD)模式及体系,持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控制能力和市场突破能力。这些改革与探索对科技创新产生了反哺作用,形成了“科研―生产―效益”的良性循环。

2. 持续完善创新体系,有效提升创新效率

通过引入IPD开发理念,株洲所研发组织与体系实现了创新与变革,建设了南车电气技术与材料工程研究院,引入了集成产品开发体系,实现了战略与市场对创新的双轮驱动,有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累计创造的150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十二五”期间,公司先后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48项,获得国家科技奖4项,其中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4191项,其中发明专利2396项;作为国际电工委员会/TC9国际标准归口单位,组织制订国家标准52项,行业标准109项,并获得了国际电工委员会626219项重要国际标准的主导制订权,实现了中国轨道交通企业主导发布国际标准零的突破。

3. 持续高强度投入,构筑科技发展保障

坚持将销售收入的7~8%以上作为科技经费,“十二五”以来,株洲所累计投资逾30亿元,建成了国内领先规模的专业化研发、中试、制造和检测试验基地,打造了技术管理、数据中心、核心应用平台、物流平台、制造资源“五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立起全面覆盖主导产业、高水平、高质量的三大技术平台。


二、人才至上,建设高素质创新团队

通过提高薪资福利待遇、建立项目预约考核与奖励机制、落实员工“乔”型职业发展体系、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建设专家工作室,为优秀科研人员搭建事业平台等举措,株洲所集聚了业内一大批高端人才。

1.打造“乔”模型,以能力驱动员工职业发展

株洲所原创提出了以“乔”型能力认证与评价为基础的职业发展体系,打破了“技而优则仕”的传统人才发展模式,践行了“事其所好、精其所专、成其所想、得其所值”的人才理念。科研人才最高晋升到“科学家”层级(T级),高于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凸显对尖端技术人才的倚重。近年来,科研人员薪酬占研发投入的40%以上,5年累计支出近18亿元,在人才培养投入上始终按照工资总额的2.5%高限投入,累积超过1.3亿元。

2.要素激励,推动多维度创新激励

在科研人员中推行职位、能力和绩效三位一体的全面薪酬策略(NEW 3P薪酬),创新性加入能力要素考量,引导能力发展。多维度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十二五”期间共计发放各类奖励2.1亿元,丰富了科研绩效维度,激励了团队创新。

3.价值认同,以成事文化传承创新精神

秉承诚信、敬业、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以高度的价值认同铸就株洲所聚合人才的磁力石,以优秀文化基因铸就株洲所永续发展的源动力,通过打造开放的工作空间、温馨的生活空间、广阔的思维空间,传承发展,聚合力量。


三、强化产融结合,布局高水平全球资源

近年来,株洲所积极开发全球创新资源,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校企联合等渠道,深化布局“1+X”的全球研发网络,1是指在株洲打造轨道交通电气技术与材料工程领域的研究院,X是指公司在美国、英国、德国设立的4个海外研发中心。2008年,株洲所跨国并购英国Dynex半导体公司,一举掌握了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芯片设计—芯片制造—模块封装—系统应用”完整技术链,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实现了中国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领域的第一步跨越。随后几年,株洲所又相继完成澳大利亚代尔克公司、德国E+M公司的海外并购,完成BOGE项目主并购协议签署,并实施了SMD深海作业等项目。与此同时,公司在美国、英国、德国与世界知名高校、院所开展技术合作,进一步构建融合全球资源的开放式创新平台,为公司研发团队“走出去”、高水平外部资源“引进来”建立起全球创新网络。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供稿,朱广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