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作者:秦全胜时间:2017-05-15 09:32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向创新要动力,并宣布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创新必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支撑引领作用,科技人才必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助推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举措。我们要肩负起伟大的时代使命,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助推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人才优先发展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东中西互济、海陆统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世界繁荣发展与和平稳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中也纳入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日益丰硕。

习近平主席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人才。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关键也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在国际事务和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影响作用的各类人才,但在建设“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时,我国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实现我国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根本在于民心相通,而核心在于人才的支撑。

我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倡导者和重要参与者,相应项目建设及人才培养将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人才问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关切。2017年5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中央企业积极响应和参加,共有47家企业参与、参股或者投资,或者和这些国家的企业合作共建了1676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中央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由于沿线国家国情差异较为明显,投资项目的执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走出去”企业是否有既熟悉沿线国情又了解“一带一路”政策的高端人才,而对这类高端人才需求的迫切性甚至超过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据麦肯锡全球管理咨询公司调查,88%的企业高管认为,海外并购或投资失败的首要原因是缺乏人才。跨国公司成功经验表明,在进行硬件和项目投入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开发和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廖中莱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演讲中也指出,“人才因素是‘一带一路’建设成功的关键。东盟国家拥有大量的青年群体,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优势”。

“一带一路”战略是个长期战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打好科技“特色牌”,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各类人才。2015年3月28日,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宣布,中国未来5年内将向亚非发展中国家提供 10万名培训名额。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强调,为了让人才和思想在“一带一路”上流动起来,中国将实施增进友好“百千万”工程,邀请100名专家学者互访,提供1000个阿拉伯青年领袖培训名额,邀请1500名阿拉伯政党领导人来华考察,培育中阿友好的青年使者和政治领军人物,提供1万个奖学金名额和1万个培训名额,落实1万名中阿艺术家互访。2016年7月15日,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实施“丝绸之路”的留学推进计划、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师资培训推进计划和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未来3年,我国每年面向沿线国家公派留学生2500人;未来5年,建成10个海外科教基地,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2017年5月11日,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仅2016年国家就公派了42个非通用语种的1036人出国学习培训,填补了9个国内空白语种;支持北外等高校开齐外语专业,实现外语专业设置全覆盖;同时接受了17万人来华学习汉语,在沿线国家共有46万人通过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学习汉语。截至2016年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达20多万。我国支持中国学生到沿线国家留学,2012年以来,共有35万多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仅2016年就有7.5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8.6%。2017年5月11日,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我国计划到2020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规模达到3万人次。我国还将邀请800名著名智库学者、汉学家、翻译家来华交流、研修,培养150名国际青年文化修复和博物馆管理人才。2017年5月1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商务部加大资源投入、丰富课程设置、创新培训方式,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10万余名,不断扩大沿线“朋友圈”,为“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护航。2017年4月26日,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印发的《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绿色“一带一路”智力支撑体系,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新型智库;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国际规则、熟悉环保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支持力度。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中国将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这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人才培养计划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科技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创新驱动的先锋力量

“一带一路”建设是经贸合作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更是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之路,科技创新必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合作是“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水平的重点领域,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重大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技术保障。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创新要素开放性、流动性显著增强,科技研究与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学技术加速在全球的普及与扩散,推动世界经济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国际共识。世界经济和创新格局的深度调整,需要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合作。同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解决我国面临的经济发展难题,迫切需要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是我国应对世情国情变化、扩大开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向创新要动力,并宣布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我国政府将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4方面启动具体行动,应对沿线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沿线国家共享创新驱动发展经验,带动沿线国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我国与沿线国家围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迎来了良好机遇。一是我国与许多沿线国家发展阶段类似,发展需求和条件有共同之处,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容易达成共识。我国积累的大量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人才,能够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具借鉴意义的发展经验。二是科技创新在与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中的先行优势,已成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关键支撑。三是科技创新在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中已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良好成效。我国与大多数沿线国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关系,与沿线国家共建了一批科研合作、技术转移与资源共享平台,广泛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接收大批沿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

习近平主席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是科技创新中最重要的因素。抓创新的关键就是要抓人才。科技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创新驱动的先锋力量,在合作创新、支撑发展、人才培养、创新与文化融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并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人才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扩大人员往来;与沿线国家共同培养科技人才,扩大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规模,广泛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科技管理与政策、科技创业等培训;鼓励中国科技人员赴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志愿服务,解决技术问题,满足技术需求;合作开展科普活动,促进青少年科普交流。2016年9月8日,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一是提出了“以人为本,增进互信”的基本原则。突出科技人才在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关键核心作用,以人才交流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深化合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规划了近期目标。用3~5年时间,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大幅提升,来华交流(培训)的科技人员达到15万人次以上,来华工作杰出青年科学家人数达到5000名以上。三是明确了重点任务。与沿线国家合作共同培养科技人才,扩大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规模,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科技管理与政策、科技评估、科技创业等培训;实施国际科技特派员计划,开展科技志愿服务,解决技术问题,满足技术需求;合作开展科普活动,促进青少年科普交流。四是强化了人才支撑。促进科技人才往来便利化,推动国际交流,建立双向互动的人才体系;促进科技人才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面向“一带一路”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驻沿线国家使领馆作用;加大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培训力度,提升科技管理国际化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战略研究,打造科技人才智库。2017年4月13日,科技部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研究制定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人才支持措施,打造“一带一路”科技人才智库,搭建创新创业人才跨界平台。


三、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科技人才支撑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敢于创新的各类科技人才作为支撑。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助推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近年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举措。

1.打造科技人才智库,提供智慧支撑

汇聚科技人才智慧和力量,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布局、规划制定、重大任务实施建言献策。目前,科技部正在建设国家科技人才专家库,已入库高层次科技、经济、管理等专家近10万人。一是开展科技与人才发展战略和规划咨询。充分发挥国家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决策咨询、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组织专家与沿线省市、行业领域共同开展战略研究,共同拟定规划方案,共同谋划区域、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方向、技术路线和实现路径。二是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咨询。围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需求,把脉行业技术发展方向,评估企业研发能力及技术成果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市场开拓以及与资本市场议价等,精准匹配专家,提供智力支持。三是跟踪监测科技人才发展、分布、流动等情况,定期编制发布各类“科技人才监测与分析报告”,为“一带一路”建设配置科技人才资源提供信息咨询。

2.推进科技人才“一带一路”创新创业行动

增强“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搭建创新创业人才跨界交流、合作的互助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是建设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围绕“一带一路”区域创新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瓶颈问题和人才需求,组织人才跨界研讨、实地对接、技术转移,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常态化、开放式、一站式人才服务。2014年底以来,科技部已联合9个省市科技管理部门建设运行了19家人才驱动中心,取得了积极成效,探索了科技人才培养、流动和服务,以及科技人才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促进了地方产学研合作、人才与项目和基地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了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两年多来,共征集凝练出1000余项产业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确切需求,推荐和组织1000多位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及当地高层次人才服务区域创新发展,组织各类交流对接活动200余场,协同搭建产业技术研发平台2项,促进各类人才与技术合作项目近100项。同时,为人才驱动中心储备了2.5万名专家,陆续推介了近900项科技成果。科技部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地方布局推动再建设10个左右人才驱动中心,进一步完善机制、落实政策、创新管理,凝聚更多科技领军人才主要针对区域产业和企业重点开展科技咨询、合作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评估评价、创新能力建设和重大前沿技术跨界学术交流等工作,增强“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二是推进创新创业辅导和投融资对接。为了帮助创新型企业提升管理能力、融资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2013年以来,科技部已在北京、天津、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湖北、广东、四川、云南、宁波、厦门、深圳等地举办了23场投融资集训营活动,帮助4000余名科技企业创办人与1000余人次的投资人现场对接、与2000余名投资人在线对接,为上千家科技型企业授信30亿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聚焦重点,服务需求,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人才辅导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库、信息库、项目库,举办科创人才投融资集训营、科技创新CEO特训营,支持成立创新创业人才联盟,凝聚和集团式布局创新创业力量,推动沿线地区“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

3.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人才培养与交流

秉承“互学互鉴”的丝绸之路精神,通过打好科技“特色牌”,配合讲好“中国故事”,培养一批互知互信的科技人才,深化沿线国家科技人才交流,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为科技创新合作奠定人脉和理念基础。一是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人才培养。中科院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有关研究所等,通过提供奖学金、共同举办培训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科技人才。目前,中科院已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了科研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800多人次。其中,中科院培养的一名越南的学生还未毕业,回去以后就担任越南最大保护区的园长;培养的一名巴基斯坦的博士生,现已担任巴基斯坦气象局局长。他们将为各自国家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一带一路”沿线科学家人文交流、友谊的建立,奠定了非常好的民意基础。今后,中科院将继续依托中国科学院的大学、研究所和境外科教机构,每年为沿线国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00名,培训各领域科研和管理专业技术人才800名,以此培育广泛的国际合作人脉关系。二是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人才交流。通过人才交流增进彼此了解和互信,是开展更广泛国际科技合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在沿线国家广泛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同时积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人员来华交流。2013年,科技部启动实施了“亚非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支持亚非地区45岁以下的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目前,已有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蒙古、泰国、斯里兰卡、尼泊尔、埃及等国家200余名青年科学家来到中国,在各领域开展科研工作,知华友华的国际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下一步,科技部将在科技人文交流方面积极谋划。通过科技人文交流,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科技界之间的广泛交流与互动,鼓励和支持国外青年科研人员和大学生来华开展创新创业合作与交流,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人文交流机制。

4.深入开展科技管理人才培训

科技管理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行政部门科技管理干部、大学科研机构科研管理职员、企业开发部门主管等。近年来,科技部致力于科技管理研究与培训,不断完善培训组织方式,优化培训内容结构,创新培训方法,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要进一步构建体系,打造平台。一是构建科技管理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着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新需求,以及对科技管理能力的新要求,编制科技管理人才培训指南,创新培训模式,与地方合作开发专题培训项目。二是联合打造区域科技管理人才培养平台。体现区域特色,与地方共建科技管理人才培训基地,联合开展理论研究和科技管理干部交流,共同面向沿线国家科技管理人员组织培训、加强交流、加深理解,提升理念和传授方法。下一步将启动针对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管理人员培训试点工作,编制教材案例,强化现有培训基地和队伍建设。

5.推进科普活动丝路行,促进公众科技文化交流融合

深化科技与文化融合,引导广大科技人才积极投身“一带一路”科普行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一是建立完善丝路科普专家库。广泛征集有科普能力和兴趣的专家,建设涵盖“一带一路”沿线特色领域科普专家库,定期开展科技专家在线交流、科普沙龙等活动,促进科技走进校园、迈进社区。二是联合打造丝路科普教育基地。结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人文、科技特色,与沿线科普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一起,开展作品和创意竞赛,建设科普作品库,打造特色科普产品。三是开发科普精品线路。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国内科普考察(旅游)线路的规划研究。挖掘沿线省份科普资源,按照长短线、大小面积等设计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形成不同特色的考察点、不同长短的考察路线和不同大小的考察区域,为各地形成互相联系和补充的科普考察(旅游)线路,为沿线公众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同时吸引外地、外国的广大公众通过科普认识和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情况,达到交流融通目的。

6.建立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长效机制

搭建平台,增进交流,在合作创新、支撑发展、人才培养、创新与文化融合等方面持续推进开放、交流与融合。一是定期举办主题峰会。围绕地方、行业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国际科技交流、人才培养合作等专题进行交流研讨,动员、号召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8月,科技部在北京举办了以“创新、合作、人才”为主题的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峰会,发起了“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向广大科技人才提出了包括打造智库、推进创新创业行动、开展科技管理人才培训、推进科普活动丝路行、建立长效机制等内容的若干行动建议。2016年7月,科技部在景德镇举行了以“科技创新引领,再创陶瓷辉煌”为主题的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陶瓷主题活动,将产业基础资源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结合,了解当地陶瓷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明确当地陶瓷企业存在的技术需求,组织高校院所高层次领军人才及相关研究机构进行成果发布与技术对接交流活动,带动技术升级和品牌增值,走出一条“品牌引领—科技聚集—产业升级—经济跨越”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使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今后,峰会将着重就区域、行业、领域的国际合作和重大行动等方面召开推进性质的峰会或主题峰会。二是确定峰会长效组织机制。科技部将要研究确定峰会的长效运行机制,发挥高层次专家在峰会的咨询作用,进一步完善由科技、经济、产业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组,对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咨询建议。同时,设立峰会秘书处,负责处理相关日常工作,并建立“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专栏,开通与科技、经济、企业等网络交流渠道,达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集成资源,共同推进的目的。三是加大宣传。及时总结科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并通过《中国科技人才》杂志、科技日报和其他大众媒体扩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