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政策信息要览
作者:姜柏彤时间:2017-05-16 09:48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

一、科技人才政策

● 4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首次专门面向青年群体制定和出台规划,提出要培育青年人才队伍,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鼓励和支持青年人才参与战略前沿领域研究,着力培养一批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用好国内优秀人才,吸引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青年专门人才。

● 4月13日,科技部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人才工作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调整人才内部结构及区域布局,整体提升创新人才资源的供给水平,逐步形成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向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并重转变。

● 4月14日,科技部办公厅印发《国家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共25条,按照共建共享的目标,积极鼓励引导专家为地方和社会各方发展提供服务。专家库集成科技、产业和经济高层次人才,服务于国家科技管理,是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地方科技人才工作

● 4月6日,河南省印发《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针对县级及以下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从人才评价(淡化论文、重视实绩),引进培养(放宽条件、降低门槛),激励保障(增加收入、优先表彰)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 4月10日,重庆市印发《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技师)“双师”职称评定办法》,鼓励院校教师和企业人才双向流通,允许企业兼职教师评工程技术职称或鉴定技能等级,允许院校兼职企业人才评教师(研究、实验)系列职称。

● 4月13日,河南省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人才管理体制更加灵活高效,向用人主体放权,试点职称“以聘代评”;人才集聚机制更具竞争力,新当选院士奖励500万元;人才开发机制突出需求导向,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人才激励机制着力“激活”,赋予创新主体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自主权,让人才真正“名利双收”。

● 4月24日,四川省发布《四川人才发展报告(2017)》,分为总报告、高校人才篇、人才引进篇、人才创新篇和专家观点篇五个部分。总报告以“着力构建全面创新人才发展支撑体系、促进四川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为主题,全面分析了十八大以来四川人才发展及其工作取得的新成效。

● 4月26日,湘港澳签署了《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协议》,将在人才交流等人力资源服务方面展开协作,并共建湘港澳高端人才网上交流专区,同步发布三地人才供需信息。


三、政策要点

● 科技部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主要政策点:

规划目标是:

——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我国R&D人员全时当量由2014年的371万人年达到2020年的480万人年以上,R&D研究人员全时当量由2014年的152万人年达到2020年的200万人年以上,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究开发人力投入由2014年的48人年提升到2020年的60人年以上。

——科技人才结构显著优化。基础研究人员占R&D人员的比重达到7%左右;重点产业领域人才和科技创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比重持续增加;年龄结构梯次配备,院士等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平均年龄逐步降低;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科技人才总量有较大增长。

——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力度明显增强。健全多元人才投入机制,R&D人员年人均研发经费由2014年的37万元/年提升到2020年的50万元/年,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提高人才投资效益,人才使用效能获得较大提升。

——科技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在基础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在前沿技术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拥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在重点产业领域拥有一批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在新兴技术领域拥有一批创新创业人才。

“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是:

一是理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创新型科技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快科技人才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

二是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快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视对引进人才的使用、后续支持和跟踪服务;

三是清除人才管理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给予科技人才科研自主权,尊重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对从事不同创新活动的科技人才实行分类评价和有效激励,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

四是按照市场规律促进科技人才良性有序流动,优化科技人力资本配置,探索新型科技人才与智力流动服务模式;

五是逐步形成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科研生态环境,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动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