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引起科学复兴与近代科学革命的思想与方法
作者:汪前进时间:2018-02-27 16:57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杂志

爱因斯坦于1953 年在一封信中写道:“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爱因斯坦的话可谓一语中的,深刻点明了西方近代科学产生与发展的两个重要原因:形式逻辑与系统实验。前一个系古希腊哲学家建立,而后一个运用系统实验要找的“因果关系”,古希腊人也尤为看中。古希腊哲学家对当时与后世科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与方法,除上述两点外还有:理性思维、万物皆数、自然秩序、抽象思维、物质构成(原子论)、空间量化与定位和系统思维等。

 

一、“理性”思维与最初的自然哲学家

科学历程告诉世人,作为对整个自然界进行理性研究,始自古希腊思想家。古希腊哲学家开始以理性的非宗教的语言探索自然:星星是怎样运动的?物质是什么?人体内部是如何运作的?

那么,什么叫理性呢?

“理性”(reason)概念,源于古希腊语“逻各斯”(λόγος)。据英国语义学家奥格登和理查兹考证,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古希腊文Ἡράκλειτος ὁ Ἐφέσιος,英文Heraclitus,约公元前535年—前475年),最早使用了“逻各斯”这个词。他认为:逻各斯是天地万物具有的一种隐秘的智慧或理性,是统帅世间万物生灭变化的根据或规律,也是每个人进行生存活动的依据。

因此,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希腊哲学家就着手于智力探索,这在那个时代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探索导致了哲学的产生。“哲学”(古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英语Philosophy)这个词的本意是“对知识的热爱”。对哲理的追求,引导希腊哲学家提出前人从来没有提出过的关于世界以及它如何运作的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对人类思想和社会建立稳固的智能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对物质的本性、宇宙的建构、世界的地理、生物体的生长、社会的组织以及许多其他事物,提出了许多基本问题。他们的答案是用自然“因果性”(causality)来表述。

例如,关于日食与月食,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是由宇宙的阴影引起的。这是基于对在物质世界里所发生事情的推断提出的,而不是基于自然是被看不见力量所操纵的信念。

又如,关于宇宙的构成,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4元素说(也称4根说)。

泰勒斯(古希腊文Θαλής,英文Thales,约公元前624年-前546年),是较早关注与研究物质性质的哲学家。他提出“宇宙是由什么样的质料构成的”和“它们是怎样聚在一起产生出自然中所有的形态”等问题,并加以研究。

根据泰勒斯的说法,这种元素是水。因为水是易变的流动的,没有一定的形状。它从天上降到地上,进入所有植物和动物体内,当它们死去时,水又上升到天上。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Αριστοτέλης,英文Aristotle,前384年—前322年3月7日)后来写道:“关于所有存在事物的最初来源,即一个事物从中出现并最终消失在其中的“存在”,这位早期的哲学家宣称,这就是所有事物的元素和第一要素。”

泰勒斯的一个学生阿纳克西米尼(Anaximenes,鼎盛年约在前 546/545年),称空气是所有物质的基本元素;而泰勒斯的另一个学生阿纳克西曼德(古希腊文Ἀναξίμανδρος,英文Anaximander,约前610—前545),认为这个世界是从“无穷”涌现出的一粒种子,它生长、发育,最终还将回到太空。赫拉克里特则认为,火是人们寻找的单一元素:“这个世界不是由任何神或人创造的,但它过去一直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永生的火,按一定分寸燃烧,又按一定分寸熄灭”。

恩培多可勒(古希腊文Ἐμπεδοκλῆς,英文Empedocles,约公元前495—约前435),综合了前人的思想,认为:所有的物质是由4种元素即土、气、火和水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而且受制于两种大的力量——爱和恨。爱使它们聚在一起,而恨则把它们拉开。这些元素并不是人们业已知道的土、气、火和水,恰当地说它们体现单纯而多样的性质——所有事物的基本性质:即热和冷、湿和干。恩培多克勒论证道,自然界所有过程和变化,都不过是这4种元素重新排列。

这些哲学家们不是通过实验的手段(当然,当时的实验手段也达不到这种要求),而是通过理性、通过逻辑的方法,获得了元素的观念。这是因为他们基于自然界的多样性之中的统一性和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变化性之中的永恒性的理念,认为有一种蕴藏于所有物质中的基本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元素。

古希腊哲学家的理性,还使他们提出“终极实在是什么”和“人们对它们可能知道什么”的问题。同时,由于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和数学的规则逐渐被理解之后,不可避免提出“这些是谁的规则”“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和“谁设计了宇宙的结构”的问题。

柏拉图(希腊文Πλάτeων, 英文Plato,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就是提出与研究这些问题的哲学家。他的著作的中心目的,是透过人们在世界上所看到的无处不在的多样性和变化背后,发现隐藏在它背后的实在。这种类型的哲学,被称之为“形而上学”(希腊语μεταφυσικά,英文Metaphysics),来自希腊文“meta”,意思是“在……之后”,因为它讨论的都是来自物质世界背后的问题。

形而上学哲学家认为,人们的感官为人们提供物质世界的信息,但必须用理性才能发现根本的原因。柏拉图发现: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石头、树、人、鸟,都可以被认为是相同的,而每一个个体又不同于其他的,从这个事实他论证道:所有这些都存在一个上天的设计,这些形式存在于“神圣的造物主”的头脑中。按照柏拉图的观点,正是造物主创造了这个宇宙。人们的感官从来不能感觉到这些形式,但是通过理性和哲学的思考,人们能够获得关于它们的知识。但是这里的“神圣的造物主”并非像后来的《圣经》里的创世纪一样,从虚无中创造宇宙,而是对宇宙尚未成形前的混沌状态强加上秩序。

柏拉图认为,“神圣的造物主”让天空以完美圆周的运动围绕着地球旋转,并将他神圣的生命精神的一部分放到星球及行星上为它们导向,这种精神和人类内在的精神相同。整个宇宙被浸透了同一种心智或精神,以至于达到一个活的生物和“世界的灵魂”的程度。

柏拉图认为,球形是自然中最完美的图形。他说: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地球处在它的球心,而星球和行星围绕着中心轴做圆周运动旋转。这些天球好像是一系列的碗,每一个都比上一个小一点、一个放入另一个中,呈现同心球模式。

亚里士多德(希腊文Αριστοτέλης,英文Aristotle,前384年—前322年3月7日),拒绝柏拉图许多观点,他主张“实在”就蕴藏在特殊的事情当中。他提出“第一推动力”的概念,但这最初的力量是什么,他也没有答案。亚里士多德总是把自然的形式和进程的原因,看作事物本身与生俱来的,一切事物都遵循它自身内在的性质运行。

理性的思想,始终引导着哲学家们对自然界进行着探索。

 

二、“万物皆数”与毕达哥拉斯学派

古希腊人对抽象科学思想的聪明才智,自然地把他们引向数学。他们认为,除了某些物质的原理作为整个物理世界的基础之外,还有另外的原理支配着所有事物,这些原理是非物质和看不见的,即数、比和比例。数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它被建立在宇宙结构之中,没有它所有事物将是混沌一片。故此,数学从它初始就被看作是统治物质世界秩序的一种表达方式。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文Πυθαγόρας ὁ Σάμιος,英文Pythagoras of Samos,约公元前580年—约前500/490年),把非物质的抽象的数认定为宇宙的本原,认为“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本质”,是“存在由之构成的原则”,而整个宇宙是数及其关系和谐的体系。

毕达哥拉斯学派,乐于分析与物理世界中形式相匹配的数字模式。例如:数列1,3,6,10,15中,每个数能表示成等边三角形,于是称作三角形数;任意两个三角形数的和,如1+3、3+6、6+10、10+15,是一个平方数;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个边的平方之和。这就是毕达哥拉斯定律。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10这个数字特别着迷,因为它是1,2,3,4的和,这4个数是创造物质世界所需的点数:1是无维的点,所有数的起始;2个点能连成一维的线;3个点能画成一个二维的三角形;4个点能结成一个三维的四面体(三面的金字塔)。他们对10这个数的崇拜,引导他们猜想宇宙中共存有10个天体,即地球、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和众星,而这只有9个,于是猜想有一个反地球,它总是藏在太阳后面,因而是看的见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圆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圆形,所以地球一定是球形的,天体一定围绕地球进行完全圆周的运动。他们还发现:音乐中音符高低,严格地按照乐器的弦长来决定,这些和谐序列来自于弦长的数值比。

对于毕达哥拉斯学派来说,数学不单是一个专门系统,而且还是一种自然哲学:即自然是有秩序的规则的和谐的。他们是如此信奉自然充满整数的和谐的学说,以至于因为学派中一位叫做希帕索斯(Hippasus,约公元前500年,生卒年月不详)的成员发现了不可通约现象和无理数而被抛入海中淹死。

柏拉图还接受4种元素的学说,即所有物质都是由土、气、火、水组成的,但是他给这个观点以新的方向。他运用5种正多面体的理论进行分析,其结论为:只存在5种三维立体,它们的角和边都是相等的,即有4个侧面的四面体、6个侧面的立方体、8个侧面的八面体、12个侧面的十二面体,以及20个侧面的二十面体。而4种元素基本上系由这些图形组成,它包容整个宇宙。因此他与毕达哥拉斯一样,认为数学的秩序已被纳入到宇宙的结构之中。

对后代数学发生深远影响的数学家欧几里得(希腊文:Ευκλειδης,Euclid,公元前330年—前275年),在其巨著《几何原本》(希腊语:Στοιχεῖα)中,从定义基本术语如点、线、面、角、平行等开始,建立某些支配所有步骤的逻辑规则。他的方法规定了合理空间的世界。数学开始于用数和符号对物质世界进行描述,但是在欧几里得的手中,它又扩展成为一个逻辑体系,能通过自己的逻辑规则几乎无止境地发展,这些发展和这些规则揭示出关于物质空间组成的许多新事物,因而数学变成了通向自然规律和对称性的知识的必由之路。

毕达哥拉斯和欧几里得,把数学由计算或测量的实用基础转变成为一个由逻辑支配的理论系统,还提供一个知识问题的模型。有些知识能够被证明。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被定义并证明它们与某些方面彼此相关,它们的逻辑关系被一步一步地建立起来,如果大家对定义的术语取得一致,自然导致对整个证明取得一致。

数学家阿基米德(希腊文´Αρχιμήδης,英文Archimedes,公元前287年—前212年),第一次把数学应用到物理学领域,创造了力学。他以最先表述的几个基本定律而闻名:液体置换原理——一个浸润在液体中心的物体,其排开液体的质量等于它所受到的浮力;杠杆原理——物体平衡时,物体到支点的距离与它们的重量成反比;球的表面积公式——当一个球体的体积内接于一个圆柱体时,它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2/3。他的思想都是用精确的数学公式表达出来的。

在古希腊人看来,数学不是一般的关于数的学问,它是精确地表述宇宙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人们求得真理的方法。

 

三、“逻辑(logic)”思维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

古希腊哲学家创造了一种求知的方法——逻辑探究的方法,用它来发现客观的永恒的自然规律。他们采用了一个更严密的知识理论,一步一步地打下逻辑的可靠的基础。这一方法被欧几里得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公元前6世纪以及前5世纪的首批科学家,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里特、德谟克里特、恩陪多克勒和毕达哥拉斯,他们的思想与学说均基于理性和逻辑。

古希腊“理论”(theory)一词,源自古希腊语 theoria,而 theoria一词即是由“旁观”(look on)而引申出来,具有看、观察、考虑之意;而赫拉克里特第一个把人们追求的自然法则命名为“逻各斯”(希腊语λόγος,英语Logos)。“逻各斯”的一般意思是“话语”,哲学中则是“理性”“平衡”和“秩序”的意义。在“逻各斯”一词中,对立面能够取得调和——热和冷、光亮和黑暗、出生和死亡。而从“逻各斯”这个词,可以衍生出“逻辑”(logic),它的意思是遵从思维规律,协调不同元素,产生秩序。

亚里士多德创造了逻辑学说。他的逻辑学说,主要包括演绎法、归纳法、归谬法和例证法。

关于演绎法,也称演绎三段论,亚里士多德在《前分析篇》写道:“三段论是一种论证,其中只要确定某些论断,某些异于它们的事物便可以必然地从如此确定的论断中推出。” 这就是演绎推论的一个定义。三段论由两个普遍前提得出一个结论。两个前提又是以3个词项构成的,其中一个词项在两个前提都出现,它叫做“中词”。其他词项叫做“端词”,第一个前提的叫做“小词”,第二个前提的叫做“大词”(又叫端项、小项等)。

关于归纳法,亚里士多德定义道:“归纳则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例如,假如技术娴熟的舵工是最有能力的舵工,技术娴熟的战车驭手是最有能力的驭手,那么一般地说,技术娴熟的人就是在某一特定方面最有能力的人。” 他把归纳推论跟三段论联起来,称它归纳三段论:“归纳或归纳推理,就是通过另一个端项确立一个端项与中项的联系;例如B是A和C的中项,通过C证明A属于B,人们就是这样进行归纳证明的。”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是早期学术研究尤其是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手段与工具。

 

四、自然秩序与柏拉图永恒的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断言,自然界中确定存在着设计、秩序、和谐和一致。古希腊文里的宇宙是κoσμoζ, 即英文“cosmos”,意思是“有序的结构”,与古希腊文Χάος(即英文chaos,天地开辟前的浑沌状态)相对。他们称“自然”为φύσις,即英文的physis。他们是第一批“phsikoi”——物理学家。物理学,简称“物理”。原词出自希腊文,原文为φυσικός (physikos),即 natural,而 φυσικός是φύσις(physis)即Nature 的变体,原意“自然”。古时欧洲人称物理学为自然哲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即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物理学家们研究存在于不同空间与时间内的物质的状态,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

柏拉图认为,在流变的自然现象背后,有一个永恒的世界;研究流变世界所显示的秩序,有助于将人类的灵魂引向完美的理性世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万物皆有自身的终极目的,人作为有理性的动物,其最高目标就是理性地生活,运用理性认识宇宙的秩序和奥妙。

这些哲学家都毫无例外地把探索自然界的秩序,作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抽象思维最早在医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古希腊哲学家的理性思维,也促进了抽象思维的发展。这一点在医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古希腊文:Ἱπποκράτης,英文Hippocrates of Cos II或者Hippokrates of Kos,前460年—前370年),阐明了一种疾病的新理论,那就是人体包含4种流体或体液:血液、黏液、黄疸汁和黑疸汁。这些体液的4种物理元素有如下关联:

血液——热和湿——气

黏液——冷和湿——水

黑疸汁——冷和干——土

黄疸汁——热和干——火

希波克拉底的原理是,这些体液在人体内应该总是平衡的,而当平衡被打乱时,就产生疾病。

而古罗马医学家盖仑(希腊名Γαληνός,Galēnos,拉丁名Aelius Galenus 或Claudius Galenus,129—199),继续埃拉西斯特拉图斯(Erasistratus,约公元前260年)的探讨,通过分析3种主要的生理系统,尽力解释身体的功能。首先,大脑是智力的所在,它通过神经发出“心灵神气”控制身体;其次,心脏是感情的所在,“生机热”的源泉,它输送动脉血和“生机气”到全身;其三,肝脏是食欲的所在和运送养分到全身静脉的源头,食物从胃渗透到肝脏,依次凭借静脉又渗出来。但是盖仑还未能明白血液循环的原因与机制。

抽象思维,使得科学家能够透过具体现象对本质性问题进行探索,虽然所得出结论未必都符合实际,但这是一条通向正确结论的道路。

 

六、原子论思想与理性和逻辑引导的预见性理论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们重视对物质构成的研究,从而提出了原子论思想,它后来成为现代物理学重要的理论。

率先提出原子论的是哲学家留基伯(希腊文 Λεύκιππος,英文 Leucippus 或 Leukippos,约公元前 500—约前440年),他认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无数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

德谟克里特继承与发展他的老师的思想,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极小的不能再分成更小的微粒组成,他称之为“原子”,原义为“不可分”。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在原子的下落运动中,较快和较大的撞击着较小的,产生侧向运动和旋转运动,从而形成万物并发生着变化。一切物体的不同,都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在数量、形状和排列上的不同造成的。原子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没有“内部形态”,它们之间的作用通过碰撞挤压而传递。

根据这样的理论,德谟克利特还提出了他的天体演化学说,即在一部分原子由于碰撞等原因形成的一个原始旋涡运动中,较大的原子被赶到旋涡的中心,较小的被赶到外围。中心的大原子相互聚集形成球状结合体即地球。较小的水、气、火原子,则在空间产生一种环绕地球的旋转运动。地球外面的原子由于旋转而变得干燥,最后燃烧起来,变成各个天体。

古罗马的卢克莱修(Titus Lucretius Carus,约前99年—约前55年),也认为宇宙中的每一事物都是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原子不断地碰撞、结合和分裂,这些运动是随机的和偶然的。甚至连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组成,在死亡时消失。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质唯一的区别,就是活人的原子组合更复杂。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哲学家,没有用实验的方法了解现代意义上的原子,而是用理性和逻辑引导而得出这个具有预见性的理论。

 

七、空间量化与定位源自球状宇宙思想

对于宇宙、天体的定量化与对天体和地物的精确定位,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古希腊人是如何对宇宙、天体定量化的?他们又是如何对天体和地物进行精确定位的?

由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圆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圆形,所以地球一定是球形的,天体一定围绕地球进行完全圆周的运动,宇宙也是球形的,有了这一认定,问题也就有解决的基础。

关于地球的定量化。公元前235年,亚历山大里亚的天文学家埃拉托色尼(希腊文Ερατοσθένης,英文Eratosthenes,公元前276年—前194年),曾思考能不能不绕地球走一圈而知道它的圆周长?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算方法:因为知道上埃及阿斯旺(坐落在北回归线上)在夏至中午,太阳光从垂直竿子射下没有影子,换句话说,太阳正在头顶上;他还发现在亚历山大里亚,同一天同一时刻,用一竿子的影子与垂直方向形成一个7°的夹角,通过数学方法算出地球圆周近乎2.5万英里(约4万千米),误差在真实数值的6%之内。这就是将几何逻辑应用到一个用实际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上。

关于宇宙的直径。托勒密(古希腊语ΚλαύδιοςΠτολεμαῖος;拉丁语Claudius Ptolemaeus,约90年—168年),在其《行星假说》中提出计算宇宙有多大的方法。他用的计算基于天文学的视差、基于太阳和月亮视角的大小以及来自黄道的数据,进而估计两个主要天球之间的距离。他说,月亮距地球16万英里,太阳是300万英里。从地球到恒星球也就是宇宙的外壳的距离,估计有5000万英里,因此宇宙的直径就是1亿英里。

如何精确地给予天体进行定位?古希腊人在几何方面的技巧,使他们能在天球上绘图和标明位置,就是使用两条基线建立一个坐标系。第一条基线是纬度或高度,一颗恒星或行星的纬度由黄道即太阳通过天空中的路径进行测量(这已由巴比伦人确定);第二条基线是经度,也就是说在地球上与经度对应的围绕球体的位置,是从白羊座中的一个春分点进行测量的。春分点是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它位于黄道带的起点,并标志一个天文年和地球上春天的开始。这个坐标系能赋予天空中的任何物体一个精确的位置。

建立球面坐标系,是基于关于宇宙为球状的思想。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起,关于球状宇宙的思想一直在发展,球面天文学的方法才得以创立。运用球面天文学的方法,古希腊科学家能够建立天体运行的轨道模型。在《至大论》(The Almagest,即《天文学大成》)一书中,托勒密论述了天体运动和结构。首先,托勒密提出太阳、月亮和行星围绕地球的轨道的几何模型。利用多年观察到的行星的位置,托勒密仔细地用几何方法精确地算出所有行星的速度和路径,它们的位置在任何时候,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能被正确的确定下来。

托勒密还将1000多颗亮星列出一个详细的星表,并分类为48个星座。他标出了它们在宇宙坐标系统上的位置,并说明这些星在天球上应怎样被定位。

如何给地物定位?如何知道有人居住范围的大小或者人所不知道的地球的其他区域有多大?如何将球面上的天体或地物转化到平面上?古希腊科学家提出了许多根据实际经验知识无法提出来的问题,充分显示了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强大力量与优势。

由于古希腊人认为大地是一个球体,所以有人就想将其表达出来。公元前2世纪,一位名叫克拉特斯的科学家造了一个地球仪,标明了4块大陆,按赤道的南北和中心子午线的东西,平均分配达到平衡。

同样,古希腊人通过认识地球是一个360度的球体和测量它的某些部分,得知由亚历山大大帝所到达过的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印度河,经度小于120度,从而得知世界的2/3还没有被探索开发过,也不为世人所了解;而在托勒密的地图上,印度已被命名,但还不知道它是半岛形状,而它南方的大岛占据斯里兰卡的位置。恒河三角洲以东是东南亚半岛,而地图中最奇特之处是连结此地和南非的土地,使印度洋成为一个被陆地包围着的海,它被命名为“Terra Incognita”(未知的土地)。这些都成为后来地理大发现的理论根据。

托勒密想把已知世界以科学的形式绘制出来。于是他通过搜集早期地理学和旅游著作来编制具有8000个地方的地名辞典。由此可知已知世界覆盖了从英国到中国西部,从斯堪地那维亚南部到赤道的非洲。他又列出了这些地点的坐标,后来他又创造了一种如何在一个平面上描述球形的地球的数学的方法——地图投影法。虽然人们不知道托勒密究竟是否绘制了世界地图,但是他绘制地图的所有条件已经具备,中世纪后期学者们根据他的数据与方法,“复原”了他的世界地图。

托勒密编绘地图的过程,已经创造了一个有序的空间,所有事物都在它应有的位置。

 

八、系统思想、天人作用与类比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包括科学家)还有许多利于对自然探索、促进科学进步的思想与方法,如系统思想、天人作用思想和类比方法。

系统思想。亚里士多德对数以百计的物种进行了细致的第一手研究,提出了所知道的历史上第一个主要的生物分类系统。他区别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有血的动物和无血的动物、胎生的和卵生的动物等。他还认识到这些主要物群中的物种之间一定是彼此联系的,其中一些比其他的更高级和更复杂。他把整个自然界,从最高到最低,排成一个层系,从第一推动力开始,依次从人到动物到植物。

天人相关思想。托勒密在《四书》(Tetrabiblos)这部占星著作中,突出论证了恒星和行星的确影响地球和人类生活的事件。这是因为它们发出与热和光不同的力量来影响地球,如太阳和月亮决定天气、季节的潮汐。

类比方法。盖仑不能直接进行人体解剖,但是他用猿来代替。由于猿与人类接近,它成为人体解剖学的可靠指引。从这些解剖标本中,他能得出许多准确的结果。他清楚地看到动脉与静脉的区别,他描述了心脏的瓣膜。他懂得神经从脊髓沿着它的各长度处分叉并控制身体每一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在脊髓的任何伤害位置越高,产生瘫痪的范围就越大。

上述思想与方法,在历史上乃至今天,仍具有启发作用与实际意义。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