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第101位科技特派员——记科技特派员、浙江省中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俞旭平
作者:冯琬婧时间:2018-08-28 10:43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杂志

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是多届浙江省委书记的联系点。2003年4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下姜村调研,聊起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村民们说,我们缺技术、缺人才。习近平说,省里研究一下,给你们派一个科技特派员。当天,浙江省中药研究所(后改制为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俞旭平,就被告知准备去当科技特派员。俞旭平心里又惊喜又疑惑,因为当时首批100名科技特派员已完成了培训,并举办了出征仪式。看到领导肯定无疑的笑容,他心里又暖又踏实。就这样,俞旭平成了浙江省首批科技特派员中的第101位,而且是没有参加过培训和出征仪式的“特殊一员”。

2003年6月,俞旭平来到了这个集库区、老区和边区为一体的山乡——淳安县枫树岭镇,一干就是15年。枫树岭虽然离浙江省省会杭州市不过200多公里,但由于新安江水库的分隔,交通不太方便,有的农民家里穷得连窗户玻璃都装不起,就用塑料薄膜挡风。杭州市市民2003年人均年收入已过万元,而枫树岭镇农民当年人均年收入仅3380元。看到这些情况,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科技工作者,俞旭平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这里的农民尽快摆脱贫困。


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与俞旭平的问答

俞旭平将发展的重点,放在既是常用药材又是天然黄红色素提取原料的栀子上。在他的指导下,枫树岭镇开始实施“万亩天然色素基地建设”和“无公害栀子种植技术应用及万亩基地建设”等项目。 

2005年3月22日,再次来到枫树岭镇下姜村的习近平,和俞旭平一起走在种植中药材的田间。习近平问他主要帮助农户做什么中药材?他说,根据当地山地较多的特点,主要种植既可以做药材又可以做天然色素原料的栀子。“这个药材的品质如何?”“村民们学得难不难?”“销售情况好不好?”⋯⋯知道每户农民通过药材种植,能收入4000多元后,习近平很满意:“做得好!你有功啊!”

当初,如何帮助枫树岭镇的农民脱贫,俞旭平一开始是茫然的。于是,他走村串户、上山下田,对全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在调研中他了解到,枫树岭镇中药材产业已发展了5-6年,有一定基础,但没有形成特色和规模。根据枫树岭镇山场面积大、耕地紧缺的情况,他提出了利用广阔的山场重点发展木本中药材的方案。

种植上栀子后的山场更加美丽了,枫树岭镇成了杭州市闻名的风情小镇。至今,全镇栀子种植面积已达7800余亩,形成了规模与特色。产出的栀子又因品质优异,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获得了浙江省农博会金奖,成为畅销产品。

在重点发展栀子种植的同时,俞旭平还根据枫树岭镇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帮助该镇引进市场前景好、销路有保障的中药材新品种杭白菊。在“娘家”浙江省中药研究所的支持下,俞旭平等人在当地建了一座小型加工厂,并请来了嘉兴桐乡的师傅传授加工技术。研究所负责引进品种、提供种苗、投资加工设备,俞旭平代表研究所负责收购鲜花,并加工成干花。“专业”的支持及那几年杭白菊收益较好等因素,农户种植积极性很高,当年种植面积就达到80余亩。

仅2007-2008年,全镇菊农共销售鲜花4.5万多公斤,为农民增收23万元。全镇平均每亩收益达到3000元以上,种植最好的菊农每亩收益超过4500元。加工出来的干花品质高,被嘉兴桐乡全部收购,浙江省中药研究所也相应地获得了一定的效益。

每年菊花采收加工的1个多月时间里,俞旭平除了指导收购鲜花、加工出优质的干花外,还负责安排用工、联系购买烘花用煤、核算成本等杂事,他认为这是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的好机会。俞旭平感言,“做科技特派员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许多其他的能力,会和各种人打交道,应付各种情况,解决各种问题,甚至要学会管理一个企业”。


搭上农村合作组织“专车”

几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俞旭平,科技特派员工作在欠发达乡镇中想取得成效,光靠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必须搭借一个合适的平台。他发现枫树岭镇有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是枫树林镇政府下属的一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原来主要在信息上给予指导,不直接参与产业发展,没有发挥最大作用。借助这个平台以后,俞旭平和农民沟通变得更有效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帮助合作社,为镇里引进了白菊花、红豆杉等几十种药材,建立了种苗基地,起草了主要中药材的生产技术规范和种苗、药材质量标准,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培训示范。同时,俞旭平还利用合作社,帮助农民选择、申报及实施各类项目,使全镇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热情越发高涨。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和方式生产,枫树岭镇出产的中药材品质得到了普遍提高,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中药材产业逐渐成为了这个山区乡镇致富的特色产业。

在俞旭平的帮助下,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中药材销售总额从2003年的300余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3965万元,带动农户和种植面积分别是4971户和1.49万亩;2007年被杭州市授予“十佳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并先后被授予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杭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等荣誉。


带着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科技明白人”

2008年起,俞旭平担任了淳安县中药材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的首席专家。他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高效地带动着淳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他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创新了薄荷-水稻种植模式,突破了贡菊连作障碍技术,制定了栀子、薄荷、前胡、贡菊等中药材地方标准,申报了多个省市科技项目⋯⋯

得空,俞旭平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讲解中药材栽培和加工新技术,特别是规范化、无公害等现代中药材生产方式的讲解。他平均每年要给农民做2次集中的课堂技术培训,还经常下到田间进行现场指导。这些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致富能力,对于增强种植户优质优价的意识、使中药材生产方式逐步与现代生产趋势接轨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枫树岭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主任余绍海说:“俞旭平手把手教我写论文、报项目、搞科研、做经营,他是我真正的‘师傅’。”

在乡村环境整治、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方面,俞旭平结合自己的特长,利用种植花卉类药用植物(如白芍、射干、菊花、栀子等),增加了观光游览项目;利用水果类中药材(如覆盆子),增加采摘类旅游项目;还利用枫树岭镇的特色中药材基础,推广健康养生产品和相关科普知识等。

浙江省虽然每个乡镇只派驻一名科技特派员,但是其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派出单位就是他们坚强的后盾。俞旭平的派出单位浙江省中药研究所,十分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从2006年起,为扶持枫树岭镇中药材产业发展,他们在枫树岭镇租用50余亩荒山地,建立了中药材栽培试验基地,为中药材种植户提供了很好的科技培训和示范推广窗口;并和淳安中缘农特产品有限公司一起建立了一座中药材产地加工厂,收购农民种植的中药材进行就地加工,为全镇农民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


“中药之乡”功勋科特派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到浙江省农科院调研时曾提出:科研人才都应该到生产的主战场上去。俞旭平做到了,“通过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实践,让我深入了解了农业、农村和农民。我有了新的人生目标,思想上、业务上都有了非常大的收获。”俞旭平说,“我的科研工作有了特别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担任驻淳安县枫树岭镇省级科技特派员至今,10余次获得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09年获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2013年获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2015年,他又获得“最美浙江人——最美科技人”称号。

昔日的贫瘠乡镇,如今已是闻名遐迩的浙江省“中药之乡”。2017年,枫树岭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亩,全镇中药材总收入5985万元,是2003年俞旭平刚下派时的5倍多;2017年,全镇农民人均年收入1.51万元,其中22.3%的收入来自中药材产业。

“俞老师是手把手帮我们致富,我们已把他当自家人。”下姜村老书记姜银祥说,“下姜村授予过3位荣誉村民,俞老师是最先授予的。”在俞旭平心里,他非常感谢这些乡亲父老,“当了科技特派员,无论在哪儿,我始终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有一年冬天去深在高山的大源村,被冻得发抖,村书记看见我,马上叫我进屋取暖,还给我烤玉米饼吃,当时心里感到特别暖⋯⋯其实我觉得自己为他们做得还是很少,但他们始终是记得的,对我这么好,我心里特别感动。”这是发自心底的,是用真情换来的不解之缘。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评价俞旭平,是科技特派员里的优秀代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同时,坚持“授人以渔”,为所在乡镇培养了一批“科技二传手”。


不忘初心,继续奉献“光和热”

“只要组织上信任,农民朋友需要,我将继续在科技特派员这个岗位上奉献我的光和热!”这是俞旭平长期坚持做科技特派员的动力所在,更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

在枫树林镇的日子里,俞旭平用一己之力资助了当地2名乡村中学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初中3年学业,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能”行为。15年如一日的付出背后,还背负着牺牲。在俞旭平刚担任科技特派员的时候,家里的主要事务和教育女儿的责任基本上都落在了妻子肩头。有一次他问年仅9岁的女儿对他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女儿说:“你就帮妈妈多做些家务吧。”家人的支持,是俞旭平在科技特派员这个岗位上奉献光和热的重要后盾!

“走党的群众路线是科技人员加强党性修养、修炼品格的路线,走党的群众路线是科技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增强为人民服务本领的路线。”这是一个科技特派员的心声。


科技特派员成了农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科技财神爷”,他们把知识带到哪里,哪里的人就富了。投身乡村振兴,更好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科技特派员在新时代肩负的新使命。春风浩荡,科技特派员们将继续行走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播撒更多科技之种,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