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 人才优先 创新驱动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田晓冰 郭 晶时间:2018-10-08 15:25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杂志

导读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并从人才支撑方面对推动这一重要战略的落实提出具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走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现阶段核心是要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强化科技项目、创新基地、农业科技人才的统筹衔接,完善科技园区的产业扶持功能,发挥科技对精准扶贫的支撑作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工程。近日,科技部人才中心与人民网赴湖南重点调研袁隆平杂交水稻团队及相关领域人才工作,以及湖南省科技扶贫相关工作,以点带面挖掘“创新驱动助力乡村振兴”典型经验。


受访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主持人:感谢袁老接受我们采访。我国杂交水稻产量现在总体来说在全世界还是第一,是吗?

袁隆平:我们杂交水稻产量是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我们的杂交水稻全国种植面积有2亿4千多万亩,就是1700万公顷,平均单产每公顷在8吨以上,也就是说,亩产550公斤以上,国际上水稻产量平均每公顷是3.9吨,我们是8吨。我们产量遥遥领先于全世界。我们云南个旧,连续三年每公顷产量在16吨,我跟马达加斯加总统讲了之后,他觉得是天文数字,认为了不起。马达加斯加总统去年接见我的时候,水稻每公顷产量是17吨,今年是18吨,遥遥领先。

在超级稻方面,最先提出的是日本,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要研究超级稻,它的指标是到公元2000年,产量达到每公顷12吨,也就是每亩800公斤,到现在还没有实现。我们老早把它甩在后面了,我们不是12吨的问题,我们是15吨,现在16吨、17吨都达到了,今年向18吨冲刺。

主持人:您觉得目前的亩产量能够领跑世界多少年?

袁隆平:不断地提高产量是永恒的主题,从理论上来讲,水稻的产量,根据光能利用率,就是光合作用的利用,亩产可以达到1500多公斤,就是说每公顷产量可以在22吨以上,我们现在离这个理论产量还有距离。

主持人:要实现真正的科技强国,离不开人才。您的团队人才建设情况怎么样?

袁隆平:我培养了研究生、博士生大概20几个,现在关门了,没有精力去培养了。学生良莠不齐,有的表现好,有的表现一般。我们导师只是引导他,究竟能不能成才,要真正成为学术带头人,在科研上有什么建树的话,还是要靠自己奋斗,我只是引路人。

主持人:我们国家的玉米、大豆、石油进口量也非常多,主要是在人工成本上比较高。您觉得在未来怎么在产量和降低人工成本两方面下手,真正实现农业领域的科技强国呢?

袁隆平:这是经济上的问题。目前来讲,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但是要赚钱是不容易,很多水稻生产队说是“高产的穷队”,稻谷产量高了,价格不高了,一亩地产1000公斤,这不得了的,过去亩产1400公斤是劳模的产量,每公斤是2块多钱,一亩地也就2000多元,产量很高,经济效益不高。湖南也是一个穷省,财政穷省,为什么?稻谷产量第一,多了之后经济效益不高,但这又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饭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粮食价格不能提高,它是各价之基,粮食价格一提高,其他东西就会通货膨胀。例如海地这个国家粮食提价,政府垮了台。但粮食价格又不能低,低了又伤农,高了,又会通货膨胀,这是麻烦的事。我的建议是政府来补贴。政府用比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平价供应市场。我们国家现在有这样的财力。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政府来收购,再用平价供应市场,这是最好的办法。

主持人:这样的话,未来中国水稻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点主要在哪呢?

袁隆平:原来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国家划了一个红线是18亿亩,不能突破。那如何保持粮食安全?只有通过科技进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了,就有两条途径保持粮食安全。一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再一个是扩大耕地面积。我们国家有十几亿亩盐碱地,基本上是不毛之地,其中有2亿亩可以种上水稻,盐碱水稻。那就扩大了两亿亩耕地,哪怕扩大一亿亩也不得了。现在研究海水稻,就是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可以保证18亿亩红线不被突破。

主持人:谢谢袁院士!


受访嘉宾:湖南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刘铁兵

主持人:科技创新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哪些新动能?

刘铁兵:脱贫攻坚是湖南也是中央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湖南省科技厅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脱贫攻坚的支撑引导作用,这几年在五个方面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导力,助推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发挥科技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保障,每年选派5000名科技特派员和近1000名“三区”科技人才分布到全省51个贫困县,为贫困县特色开展科技服务。创办领办农业企业273个,主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2万场次,培训农民113.2万多人。特别是今年我们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在全国独创性地开展了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这是一个突破,我们在全省51个县都派了以科技副县长任团长的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目前51个扶贫专家团已经全部走进单位,并且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年6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湖南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做法进行了推介,介绍了湖南省科技扶贫由原来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整体转换的新模式。

加强科技平台,为脱贫攻坚提供平台支撑。这是平台建设。一个是加快国家园区建设。园区有两块,一个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一个是省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我们这几年加快了园区建设力度,目前建设1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6个省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另外,星创天地是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农民智力和技能的一个很好的载体。目前来讲,全省建有46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12家省级星创天地。另外,推进农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农业也要讲究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特别是在贫困县,为什么这么贫穷?很多原因就是分散经营,我们在贫困县大力推进农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全省组建了18家省级农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加速使用技术成果的转化,为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支持。我们选择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县进行试点,目前安排了15个县进行试点,每个县300万资金支持,就是对有特色的产业,有特色的成果,进行转化。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县,比如湘西地区的茶叶和中药材等等,开展专业的技术会诊,转移转化适用技术成果。

围绕扶贫产业链进行链条式的技术攻关,为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这几年,我们一个是重点开展了中药材专项,因为我们知道湖南的贫困地区、贫困县主要分布在罗霄山脉和武陵山脉这些地区,那里的中药材非常丰富,所以我们审时度势,专门开展了中药材专项,连续每年支持2000万,选择适宜湖南的中药材栽种,比如茯苓、三七等很多名贵中药材,通过附加值的提升,特别是对栽培等技术进行优化,促进它的产业发展。大家知道湖南是一个产茶大省,茶叶是很有优势的,但是茶叶品质不高,品牌不响,品种也要改良。还有油茶,油茶现在的技术问题就是采摘比较难。湖南在油茶产量和面积方面都是全国第一大省,而且油茶的创新成果很多,国家级别在油茶方面有4个奖,湖南得了2个。但是油茶附加值不高,油茶的企业规模不大,采摘是很困难的,现在没有机械化采摘,必须是人工进行采摘。还有杨梅,杨梅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食品,杨梅很好吃,但是保鲜期特别短,我们针对这一块进行技术攻关。我们组织了专家对贫困县特色农产品进行技术攻关,目前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整合资源,为贫困地区提供项目和资金的保障。我们整合各个口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包括中央引导地方资金,湖南省金额在全国是排在前面的,这里要特别感谢科技部,对湖南省非常关注。中央引导地方专项,我们70%都是用在脱贫攻坚,支持脱贫攻坚的扶贫产业的发展。去年是5000多万,今年是5600万,70%都是用于扶贫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对脱帽的县有针对性地进行特色产业支持,每个脱帽的县安排了100万,虽然钱不多,但是用于引导它的特色产业发展。比如刚才说的那几个摘帽的贫困县,桂东县玲珑茶的产业发展、炎陵县黄桃产业的发展,比如今年靖州的杨梅等等,18个县,都已经慢慢到位。这就是从五个方面提供支撑。

主持人: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发挥科技人才作用,为精准扶贫提供支持?

刘铁兵:湖南确实是农业大省,还不是农业强省,湖南脱贫攻坚任务很重。因为湖南有个特殊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到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这几年,我们省科技厅围绕发挥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作用,为精准扶贫提供动能。人才是第一资源,怎么样发挥好人才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好人才对脱贫攻坚的支撑作用。我觉得是要很好地布局和思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精准选人。把最合适的人选派到最适合的岗位上。人才很多,湖南本身科技人才很多,特别是不仅有省内的,还有省外的,这些人才每个人都有技能,每个人都是人才,特别是我们所说的技术人才,他的作用都是很大的,空间是无限的,但是能不能发挥作用,就看你能不能选最好的人用在最好的岗位上,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我们第一个考虑的就是要选好人,选准人。选准人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供需对接,模式上要创新。一个要思考的导向,要供需对接。扶贫产业需要、农民提升技能的需要,一些县用人的需要,这是需求方。供给方是什么?就是我们的高校,包括湖南农大、林科大、农科院、林科院,我们就组织一系列对接。

及时把握这些清单,每年征求。比如征求各个县有哪些人才、哪些需要,又需要哪方面人才,每年都要发一次通知,征求一下用人需要。

选派模式上要不拘一格。不能说这是什么条件,那是什么条件,只要有这项技能,只要能解决贫困问题,都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二方面,精准用人。把人选到岗位上,保证人在合适的岗位上人尽其才,发挥好的作用。精准用人无非就是,第一,用人就要给他最大的权限,给他最能发挥的舞台,农村是广阔的天地,脱贫空间很大,我们要选派的专家,比如选派科技特派员或者“三区”人才,怎么样发挥这个空间,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模式,得到科技部、国务院扶贫办的首肯,和省委组织部一同选派,赋予他一些权限,包括团长兼任科技副县长,除了发挥技能以外,他有一定的平台,能够调动一些地方资源。第二,保障。要给他保障。比如他的生活保障、经费保障、项目支持等方面,包括我们在项目方面,对选派到下面的专家,无论是省派、市派、县派,都有项目的支持,保障条件也是按照中央和省里面的要求,提供优惠的保障。既要能够派下去,又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就是发挥好他们的才能。

第三方面,精准协同。精准协同就是发挥团队的积极攻坚,特别是攻坚协同作用。过去我们选派特派员和“三区”人才就是单线,单兵作战,扶贫方式也是单兵作战,一个专家到一个扶贫县,到一个扶贫村,往往是一个人去。这个人的作用是有的,但是有限。今年我们考虑到这一点,推出了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这一做法得到中组部的高度肯定。今年3月29日我们召开了动员大会,给51个县都派了专家服务团,这个专家服务团的特色是由过去的一个人一个村,变成一个县一个团,我们省里面专门出了几个文件,包括省委的一号文件和省政府三号文件都强调发挥科技专家服务团的作用,而且每个团都有经费保障。团长的选择也是我们组织部和科技厅共同遴选的,根据每个县的特色,选派年轻的科技人员担任科技专家服务团的团长,而且还兼任科技副县长。团长、团员就由县长去把握,团员选哪些,县长根据调研之后,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县里面商量、讨论,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讨论之后确定,他们才能发展,再确定选人。科技专家服务团今年已经覆盖扶贫县了,而且我们想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把科技专家服务团覆盖到全省的每个县推动乡村振兴,我们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现在正在实施的就是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促进乡村变得更加美丽,就是要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我们团员要遍及全省123个县市区,而且服务团的使命不仅仅是自己帮助解决技术问题,还要帮助培养农村的“田秀才”“土专家”。在服务团撤走后,农村也不缺技术和人才。

第四方面,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是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寻找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精准施策是什么意思呢?一是在产业上要真正发挥科技的作用,科技扶贫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要根据每个县的特色,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脱贫攻坚的发展规划,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产业。我也走访调研了很多县,发现很多县发展的产业是雷同的,但它们的气候是不同的,适合发展的产业不能是雷同的,有的地方适合发展茶叶,有的地方适合发展水果,有的适合发展水产等等,我们也知道,全国各地通过特色产业发展脱贫的非常多,我们精准施策就是根据每个县的情况,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产业,而且根据他们的产业,我们再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支撑和项目保障。

精准施策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力流失的问题,脱贫县在基层,到贫困县一走,都是老人和小孩,包括我们走访贫困户,经常不在,这些人不在,还不是人才,人才更是流失。脱贫攻坚很核心的问题就是帮助当地农民“扶志/智”,这是最关键的。一个是“志气”,一个是“智力”,我这里说的就是智力的问题,培训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更多的田专家、土秀才,这是我们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还有一个是精准服务。精准服务,一个是提供服务载体,精准服务就是为科技人才提供支撑保障条件。一个是充分发挥这些后盾单位的作用,后盾单位就是娘家,包括我们工作队长,包括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专家团,把它作为我们人才的娘家,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支持,从情感上给予关怀。前不久科技服务团专家下去以后,要求每个后盾单位,要在情感上予以关怀,要去调研,要去实实在在的给他们关心,关怀他们成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是保障。同时在平台方面,为他们发挥空间提供一些必要的平台支撑和项目保障。包括我们开展的无论是园区建设,农业科技园也好、星创天地也好,都是向贫困地区倾斜。我们今年还有激励机制,选拔下去的特派员、“三区”人才,特别是科技专家服务团,表现优异的要给予奖励,省里面已经出了一些政策,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为地方脱贫致富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我们会建立一个考核机制,主要是在集体激励上,激励他们不仅仅是人下去了,而且智慧留下来了,把技能发挥出来了,为脱贫攻坚作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从目前来看,这些派下去的科技人才,无论是团长还是队员,科特派还是“三区”人才,都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前不久,省长下去随机抽样一下,走访了几个村,老百姓对选派到村的科技特派员都赞不绝口,就是解决了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科技厅也走访了一些贫困户,他们对科技特派员的反映都觉得很好,我们的目标就是科技特派员每个村都要全覆盖,不只一个村,包括整个产业的技术咨询、培训等等。

主持人:目前效果怎么样?

刘铁兵:非常好。我刚才说了我们的人才,比如说5000名科技特派员,近1000名“三区”人才,还有51个专家服务团的团长,特派员的计划实施有十几年了,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有一组数字,科技特派员创办科技企业273个,培训人才113.2万人次,为老百姓解决了很多技术问题。

特别是今年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非常受欢迎,每到一个县,51个贫困县实行了全覆盖,每个团长都非常敬业,而且团员们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