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赤子心 蟾宫折枝桂——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继峰
作者:田家君时间:2019-06-25 11:39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杂志

“星星也是有生命的。”刘继峰开门见山的一句话,让笔者感受到他作为一位科学家,对自己事业的那一份点滴真情。在他的眼中,浩瀚星海,璀璨星辰,是人生最绚丽的梦境,作为一个天文学家,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将兴趣作为工作,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工作都是快乐而有趣的。他的工作,又像是一个孩童醉心于星河,每晚仰望星空,在日记本上写录属于他们的点滴故事。而笔者就像是不小心翻开他日记本的同窗,好奇而又窃喜地阅读他的自白。


谦谦君子,讷言敏行

2010年刘继峰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从哈佛大学史密松天文台通过“百人计划”引进后,担任“银河系三维结构研究团组”首席研究员一职,并带领团队完成了X谢线极亮源等一系列科研成果。许多人认为,国外科研条件优渥,回国后无法达到在国外的科研水平。但是在刘继峰看来,回到中国是必然的选择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刘继峰北大毕业后,至密歇根大学读博士,毕业后至哈佛大学工作,并获得了NASA的爱因斯坦学者奖,因其科研成就,其母校密歇根大学于2006年授予他“Ralph B Baldwin”奖。“热爱祖国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应该是一种基因,我们这代人,这种基因是渗入到血脉中去的,能回到祖国,这是一种选择,很幸运的是,我们有这种选择。”

事实上,刘继峰回国后的成绩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刘继峰领导的国际团队,成功申请到位于美国夏威夷的8米双子座望远镜以及10米凯克望远镜的观测时间,在三个月的时间跨度上,对漩涡星系中X射线极亮源M101 ULX-1进行了研究,最终确认其中心天体为一个黑洞。此项工作是国际上对X射线极亮源动力学质量的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例成功测量,成果发表在2013年11月28日的《自然》杂志上,审稿人认为此项成果“摘取了这个领域的圣杯”。这项研究并入选“22个2013年中国科学家代表性成果”。为天文学家理解黑洞吸积与喷流形成打开了一面新的窗口。

此前,天文学家普遍认为黑洞吞噬物质后不能产生超软X射线谱态,且只有在X射线低硬谱态或甚高谱态下才会产生相对论性喷流。刘继峰领导的国际团队,利用数年的时间,对一个X射线超软源进行多次观测,在其中发现了相对论性重子喷流。该源的观测特征和人们对黑洞处于极高吸积率态的猜想及新近的数值模拟结果相符合,生动展示了黑洞过量吞噬物质时产生高速重子喷流和浓密的吸积盘风的情况,揭示了黑洞吸积和喷流形成的新方式。该成果发表在2015年11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Ramesh Narayan认为,该发现改写了我们对超软X射线源的本质和喷流形成的认知。这项研究也入选了由两院院士选出的“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因其在科研上的成果及不懈努力,刘继峰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5年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7年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刘继峰向我们介绍,中国天文学研究起步较晚,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向同行学习,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能够实现科研报国的梦想是其一生的追求,能踏踏实实地做好科研,为祖国多做一些事,是充实而愉悦的。刘继峰表示,在国家天文台,他们这样的团组有三四十个,天文台每一个科研团组都认真踏实地钻研科学,这是他最喜欢科学院的地方。

谈及生活,刘继峰的朴实态度溢于言表。他认为,2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巨变是人类史上的奇迹,他非常高兴身边的人都过上了优渥的生活。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科研永远是第一位的,他幽默地形容“自己的脑容量只能用在科研一个地方,没有能力再用到别的地方。” “我自己薪资不高,但每月够吃够喝,足够了,不用去考虑那么多。”“通过广大天文学学家的努力,中国的天文学领域研究是在不断进步提升的,那就足够了。”

 

授人以渔,受用终生

作为科研工作者,除了醉心科研,科普也是他们的一项工作。在刘继峰看来,科普的形式有许多种。但作为科研工作者,他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给大众科学知识是一方面,培养大众认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则更为关键。

刘继峰本人既是科研工作者,也是教育工作者。他不仅在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从事科研工作,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从事教学工作。针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素养的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科学素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其一,了解科学知识;其二,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其三,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是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但是现在的本科教育,教育者比较重视知识的传输,在能力培养和知识创新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国科大天空学院就曾开设这样一门课: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台射电望远镜 “我们的老师教他们天线、放大器以及频谱仪的仿真设计,串成通路以后,就开始跟踪天体。”这门课的教师团队,包括6名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就这样一步步地去引导学生。天空学院的本科生为这门课程望远镜设备研制了操作系统,后来还在全国天文技术创新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还更应该有工程式的动手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刘继峰和天文学院教师们的教育理念。

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家们醉心科研,在外人看起来又忙又累,但刘继峰依旧会将一部分精力与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与他的对话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他对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及对学生的珍视。他认为培养人才是国家大计,也是科技战略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科教融合就非常具有典型意义,是一项高屋建瓴的决策。所以,在科研的同时,投入到教学中,是教研相长的事情,看到年轻人们对科学旺盛的求知欲,他感到非常满足。“国科大的学子眼睛都是亮晶晶的,而且我们的学生是爱提问题会提问题的一批学生。”谈及国科大的学子,刘继峰的眼晴也更加明亮了!“我们的国科大桥上写着:与科学最近的地方!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能够来到这里,有一天充实和壮大我们国家的科研力量!”

拳拳赤子心,蟾宫折枝桂。宇宙,确属遥不可及,但正是像刘继峰这样的天文科学家,竭力攀入蟾宫折枝,才得以让我们窥见浩瀚而又神秘的宇宙的一隅,挖掘它深处的奥秘。“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刘继峰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不懈地探索未知的宇宙,返璞归真,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