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家成为老板 2014中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投融资集训营(长三角专场)侧记
作者:李秀卿时间:2015-04-29 12:55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

   台下第一排工作人员举起一个时间牌,提示演讲者时间还剩1分钟。路演的企业负责人显然有点紧张,他对自己的数控机床产品做了个总结,结束铃声就响了。主持人杨海涛走上台说:“其实你需要去想,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人家为什么投我?把这两点讲清楚就可以了,不用讲那么多历史和市场。”

9月19日下午,南京,小雨。江宁科技创业投资集团203室满满当当地坐着200多人,观摩创业企业公开路演。这是2014中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投融资集训营(长三角专场)的组成部分。

这天的路演共有16家企业参加,他们是从前一天的融资路演中由创业导师从140多家企业中优选出来的。资深投资人对这些项目现场点评,然后现场50多家投资机构票选出最具投资价值、最具发展潜力和最具创新魅力项目各一个。

参加集训营的企业多为科技型企业,创业者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海归博士,有的是有多年行业经验的技术人员,可以说是科技型CEO的超级“大趴”。

这次集训营由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与江苏省科技厅联合上海市科委、浙江省科技厅、安徽省科技厅共同举办,为期三天,内容包括“融资与企业发展”主题培训、导师团个案融资路演辅导、优秀项目公开路演及与投资人自由对接。

“这些创业者多是科技人员出身,创业时没有系统学习过市场知识,也没有相关经验,如果能更理解市场,他们发展就会更快。因此,我们集成一些培训资源和市场推广力量,使他们成长得更快一些。”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主任李普对本刊记者说。

演讲的技巧

杨海涛对数控机床的点评颇有代表性。对于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的拿捏,对融资企业而言的确是头等大事,因此,路演的技巧,逻辑甚至演讲者的个人魅力,都成为影响投资人评价的要素。

广州研创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章伟光的另一个身份是华南师大教授。由于有常年的讲台经验,他比其他参赛者更从容,对台下的导师和投资人演讲就像对学生讲课。

“马云能讲,所以融到资。如果不会讲,前沿技术怎么让人明白?我做了很多演讲,包括在制药厂演讲,要让人家觉得投我很值。”在路演最后一分钟,章伟光恰好对企业前景和融资需求做了简单介绍,踩着准点走下讲台。

演讲经验丰富的还有欧阳晨曦,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也是科研人员创业的典型。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副教授,他对人造血管产品做了通俗的阐述。欧阳晨曦在台上从不笑,也不像其他人那样激情澎湃,他的特点是四平八稳。

章伟光和欧阳晨曦也通过其他的创业大赛与投资人频繁接触。章伟光刚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并以广东赛区第三名的成绩进入生物医药行业板块总决赛。“我运气不好,与第一名差0.3分。”他说,“但评委很专业,他不仅知道我产品的型号,而且还知道我的竞品情况。”欧阳晨曦则参加了黑马大赛,并且进入了决赛。

参加创业大赛是许多创业者的融资方式,一是希望得到创业指导,二是有机会与投资人多多交流。

以前搞科研靠“想”,现在办企业靠“讲”。与深谙互联网思维的创业者不同,多年的科研经历使他们重视事实大于炒作,重视产品大于概念,项目陈述均为干货。你能听到“秸秆废弃物资源化”“全棉提花商标”“手性药物分离与纯化”等专业化阐述,没有点燃全场的某种噱头。

也有常年埋头搞技术而不擅演讲者,上台后不停地出汗,眼睛只盯着某个点。担任创业导师的啄木鸟创业俱乐部合伙人商克伟,当时忍不住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形容这种演讲情形:“大家好,就是说,我今天,就是说,天使投资,就是说,为什么呢,就是说,我的演讲,就是说,完了,就是说,谢谢。”

科技型CEO缺什么

这批创业者多有海外科研经历,无锡科锐漫科技总经理惠涌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就是来参与一下,认识些朋友。”他把玩着自己的名片,告诉本刊记者,自己的路演表现并非最好的,但他认为产品实力已足够。

惠涌是那种典型的理工科创业者:智商高,反应快,爱开玩笑,偶尔像调皮学生那样接演讲者的话茬,并且对产品信心满满。

杨海涛却对“产品控”感到焦虑,在点评企业PPT时,他反复强调,“你的PPT是给投资人看的,你研究过投资人吗,有的公司一直在讲产品,是完全的产品思维。”

蓝石天使创始合伙人桂曙光专门以创业融资为主题做了个PPT,印在集训营手册上,其中对VC融资的时长、流程和路演PPT的要点做了理顺。“一句话描述你的公司是做什么的,明确描述谁是潜在客户,你的优势是什么,要解释清楚这个解决方案能打造一家公司,而不仅是一个产品的特色。还有,不要搞一张握手的图片,太俗。”

在两天的路演中,创业导师反复强调的问题除了用户思维还是用户思维。在他们看来,过于重视产品忽略用户体验,是科技人员创业的忌讳。第二天的路演情况好些,过于专业的术语减少了。杨海涛说,“我们欣喜地看到,企业在用投资人能听得懂的话给大家讲PPT。你去获得什么样的用户,你就得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跟他交流。”

杨海涛举了个例子来说明科技型CEO如何把握客户和人心:一个做互联网教育的老板招聘了大量高端技术人员,但雇员呆一两个月就离职。后来,他形影不离地跟一个程序员“混”了一星期,发现他们并不复杂,只是不会生活,也就是懒。于是,老板雇了个保姆,洗袜子擦地,端饭上桌,宿舍也租到公司附近,问题不仅解决了,员工还把自己的朋友也介绍过来上班。

“科技型企业也要直面客户,把产品转化为服务,你每一天在这方面的思考能花多长时间?”杨海涛说,这是科技人员创业最需要注意的。

19号上午,李普在会场上同样指出了这个问题:“原来科学家的目标是发现,至多是发明。但涉及到产业化,很多人都没想过产品到底适不适合市场需要,是不是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

优势+导师=更快

柳传志曾告诫创业的科学家,一是不要既在科研机构工作,又出来办公司,创业者给自己留太多后路,创业决心就会受影响;二是要学会放权;三是不要“蒙着打”,而要“瞄着打”;四是必须考虑市场因素;五是要有理想,但非理想化。

柳传志还认为,科学工作者要做好企业管理者,第一要心胸开阔,凝聚更多的人一起工作,“人家都是项链上的珍珠,你要做穿珍珠的这根线”。 

柳传志实际上是说,创业的科学家本身就是珍珠,只不过从此不能单独发光,而是使团队一同发光。而李普认为,科学家最大的亮点就是其学习能力,而且谦虚谨慎,他对科技人员创业持乐观态度。“他们有自己的智力团队,当这种优势遇到市场导师,双方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奇迹”。

“奇迹”早有不少先例。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兰·J·黑格尔教授就创办了5家以上的企业,哈佛大学查尔斯·利伯教授也是几十家公司的拥有者。这两位教授也位居美国最富有的科学家之列。

云集南京的创业者们也在寻找这样的奇迹。19号中午,江宁科技创业投资集团一层的星空咖啡格外热闹。餐点是简单的土豆红烧肉、清炒油菜、清蒸小黄鱼,一份米饭。他们边吃边聊,并为下午路演做准备。即使是排队领午餐的空档,他们也在不停地结交新的朋友,每人手里都有一把名片。

山东威马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宝忠相对沉默些。他独自坐在咖啡馆院内的椅子上,面对着假山和喷泉摆弄手机。同为山东老乡,郁有宁却格外活跃,饭后,这位专做冻干水果的老板在台上操着一口临沂方言抑扬顿挫,会场里里外外渲染得全是创业激情。他还专门带了一箱产品给与会者分享,不到一分钟就被抢光了。

创业者带着产品,带着满脑子融资计划,等待投资人的雷达“搜索”到自.己。

现场的创业导师对企业产品、团队功能与配合、股权激励制度,以及行业发展前景格外关注,这也是他们票选获奖项目的标准。

当天下午,投资人和创业导师共同选出了最具投资价值、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创新魅力的项目,分别是山东赛博特食品有限公司、极北数据、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副主任郝强为他们颁发了奖杯。极北数据负责业务拓展的副总裁徐艳女士对本刊记者说:“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路演,从中收获很多。”

对优秀的创业者,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将给予人力资源的支持。李普说:“如果有机会,我们也愿意推动市场上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关注他们,并加强科技政策等方面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