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024.02
更多
科技人才政策信息(2024年第1期)
时间:2024-02-05 11:23

科技人才政策信息

2024年第1

(总第97期)

科技部人才中心                        2024年1月31日

一、重要活动

1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来源:新华网)

二、科技人才政策

◆1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把减污降碳、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污染物治理、核安全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共建一批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中心,加大高效绿色环保技术装备产品供给。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推进科技创新2030-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创新平台。加强生态文明领域智库建设。支持高校和科研单位加强环境学科建设。实施高层次生态环境科技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人才队伍。(来源:新华网)

◆1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方案》提出,赋予浦东新区为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审核发放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权限。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担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科学家在浦东新区领衔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担任新型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吸引全球高层次人才牵头负责科技创新项目。试点对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重大科技专项承担单位开放境外学术网站访问权限。建立顶尖科学家传帮带机制,培养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允许应邀来浦东新区开展重要科研、交流、商贸等活动的外籍人士申请长期多次入出境有效签证。聚焦高新技术、专业服务等领域,根据国家授权制定港澳及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专业人员凭临时执业许可参与特定重大项目。(来源:新华网)

◆1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坚持引培并举,深化产教融合,支持产学研合作,培养懂产品、懂制造、懂试验、懂设备、懂安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和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健全中试专业人才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设置中试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中试实训基地、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完善中试人才的评价、保障和激励机制。(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1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发布《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开展原材料工业数字化领域重点人才需求摸底,推动建立重点人才和专家信息库。加强人才培养规划布局,支持企业设立数字化转型首席设计师”“首席数据官,依托国家相关人才培养工程和攻关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骨干人才,以及一批既懂原材料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依托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加速培育数字化转型急需紧缺的工程师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引进数字化转型海外高端人才。(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1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培育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家和科学家,优化鼓励原创、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加大前沿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131日,财政部科技部发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办法》提出,引导资金用于支持重大科技任务、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等方面。鼓励地方综合采用直接补助、后补助、以奖代补等多种投入方式支持重大科技任务、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鼓励地方综合采用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引导等财政投入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来源:财政部网站)

◆123日,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的具体举措》。《具体举措》提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自然资源部重大工程、专项工作中挑大梁”“当主角。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重大工程、专项工作中,设立不低于5%研究式调查以及战略研究、部省合作等项目,优先支持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国家级、部级创新平台科研骨干队伍中,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创新平台设立的开放基金支持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来源:自然资源部网站)

◆125日,科技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促进科技类社会团体发挥学术自律自净作用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提出,各业务主管单位组织所主管科技类社会团体结合本学科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特点,从分类评价、同行评议、代表作评价等方面探索制定本学科学术评价规范,并通过官方网站、理事会、学术会议、期刊等进行发布实施、宣传推广。加强对学科学术评价规范的推广应用,各业务主管单位要组织所主管科技类社会团体在奖项评选、人才举荐、院士推选、委托项目评价、青年支持工程等科技评价活动中实施规范,鼓励其引导会员单位在评价实践中探索应用。鼓励科技类社会团体为青年科研人员搭建交流平台,在所主办会议、主管期刊及组织的学术评奖中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多交流和发展机会,为其与资深专家充分交流合作创造条件,营造开放、平等、活泼的学术生态环境。(来源:科学技术部网站)

、地方科技人才工作

◆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深化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定不移破五唯,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高校应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类别,制定相匹配的评审标准和业绩要求。支持高校与大学科技园及入驻企业开展人才互聘,鼓励高校教师、企业家、投资者担任大学科技园创业导师。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培养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依托大学科技园,推动本科生和研究生实习实践模式改革,将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13日,云南省科学技术云南省财政厅发布《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办法》提出,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年度工作任务要纳入单位年度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各类评先评优工作要向作出贡献的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成员给予优先倾斜。鼓励将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成员工作经历和工作实绩作为单位岗位聘用的重要条件,优先聘用并重点使用。对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成员优先支持领衔申报人才类、应用类和成果转化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来源: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1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柔性引进人才工作实施办法》。《办法》提出,通过亲缘”“地缘”“学缘”“业缘等社会关系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及校院企地合作、国内知名人才中介机构及猎头公司市场化引进等方式,采用选聘特聘专家、引进创新团队、完善人才工作载体、建设飞地研发中心、建设候鸟型人才服务站、设立青年人才驿站、设置事业单位流动岗位、聘任名誉职务、建立企业引才薪酬补助机制等支持举措,大力柔性引进人才。(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1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支持宁德市开发三都澳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的意见》。《意见》提出,支持培育引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技术研发等方面领军人才以及紧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支持宁德市建设全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人才聚集区,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学研合作,吸引台湾人才融入发展。(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

◆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河南省重大技术装备攻坚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统筹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行动、领军人才集聚行动、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依托高水平创新平台、院士及博士后工作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企业高层次研发创新平台等,重点引进一批装备制造高层次研发团队,带动培养一批国内一流的科技和企业领军人才。依托中原英才计划和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平台,着力引育基础研究领军人才、重大技术装备技能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意见》。《意见》提出,建立职务科技成果限时转化机制,鼓励与企业需求相关的基础研究类科技成果纳入先用后转实施清单,支持需求方提早介入对接。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至全省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单位。推行技术转移人员贡献积分制,对承担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校、科研机构等技术转移机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按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给予奖励。(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1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加快双心联动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济青发展轴带实施方案》。《方案》提出,高水平建设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支持淄博、烟台、潍坊人才集聚节点建设,支持相关县(市、区)参与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探索县域产才融合发展路径。支持五市深入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推动驻地高校与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人才共引共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117日,天津市科学技术天津市财政局发布《天津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办法》。《办法》提出,实行概念验证后补助,采用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方法,对高校院所设立的概念验证项目进行评价考核,考核合格可以纳入补助范围。对开展概念验证服务的法人单位从基础条件、服务效果、服务能力、规范管理、社会信誉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对于高校院所类、行业类、服务类、区域类技术转移机构。天津市科技局对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效果进行评价考核。(来源:天津市科学技术局网站)

◆1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支持高质量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支持贺州市完善人才配置机制,提升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优化提升人才小高地建设水平,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规定创新创业、兼职取酬。探索实施聘任制公务员、政府高级雇员、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支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医院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贺州挂职工作或参与项目合作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港澳台英才聚桂计划、贺州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科技项目申报。(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122日,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贵州省职称评审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实施办法》。《办法》提出,引进到贵州省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建设中,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卡脖子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作出突出贡献,难以用硬性条件衡量,具有绝招、绝技、绝活的人才;其他同等层次的卓越人才四类人才按照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办法参加职称评审直接根据其业绩学术水平申报相应层级职称,最高层级到正高。(来源: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124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条例》提出,北京市部门应当制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人才支撑保障措施,培养、引进、使用、服务创新人才,建设多层次创新人才梯队。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以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所需支出不受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和报酬,允许其享受科技成果入股后的股权和分红激励。支持科学技术社会团体吸收外籍创新人才为会员,支持外籍创新人才按照规定在科学技术社会团体中任职。探索海外高层次人才职称直接认定制度,推动职业资格互认。外籍创新人才可以按照规定担任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或者首席科学家。(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126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措施》提出,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单位采取特岗特聘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在职称评定、子女入学、购房、就医等领域按有关规定给予保障。鼓励高校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优先支持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博士点、硕士点申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实训基地,着力培育高水平研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12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动态激励良性用人机制,对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可探索实行年薪制、项目工资、协议工资等多种分配形式。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对急需引进的各类人才实施包括户籍办理、出入境、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创业投资等一站式服务。对国家级经开区内企业急需的外国专业人才,按照规定适当放宽申请工作许可的年龄限制。对国家级经开区引进外籍高端人才,提供入境、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科技部人才中心政策与评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