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人才政策信息
2024年第10期
科技部人才中心 2024年10月31日
◆10月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黑龙江省关于支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并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经费支持,对全职进入民营企业博士后站点从事博士后工作人员,按规定落实新入站全职博士后补助、科研资助经费和科研启动金等政策。赋予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权限,支持民营企业按规定自主开展本领域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lj.gov.cn/hlj/c108373/202410/c00_31773631.shtml
◆10月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创业齐鲁”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兴鲁战略,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聚焦优化“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高水平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实施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每年吸引青年人才不少于70万人。开通高层次人才预审服务“直通车”,形成专利预审服务高层次人才规范化工作流程,加快专利快速授权和成果转化。
大力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办企业、到企业工作或参与项目合作,在创新创业期间取得的相关工作业绩和成果等,作为其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考核奖励、项目申报、评先树优等的重要依据。科研人员离岗创办企业的,3年内保留其与原单位人事关系,期满后可申请延长1次,延长期限不超过3年。(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10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系列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审条件》。《评审条件》提出,经济系列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对应的职称名称依次为高级经济师、正高级经济师,并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衔接,正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副高级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s://rst.nmg.gov.cn/zfxxgk/fdzdgknr/zhengcewenjian/202410/t20241010_2586790.html
◆10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健全完善临床研究人员培训、职称评价体系,完善医疗机构临床研究人员薪酬分配激励机制。汇聚国内外高水平科研、生产、营销、服务型人才,建设完善生物医药专家智库。充分发挥国家、省、市人才工程的联动叠加效应,依托重大创新平台、高等院校,引进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急需短缺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一事一议”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来粤工作。加强生物医药领域人才培育,聚焦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高校专业结构,持续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领域高峰优势学科。(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d.gov.cn/zwgk/wjk/qbwj/yfb/content/post_4504697.html
◆10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夯实低空产业人才基础。支持区内有条件的高校加强低空装备制造及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建设一批低空特色学院,开展“中—高—本”一体化多层次低空产业人才培养。围绕低空前沿新兴交叉领域,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育才,加大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开展航空全体系人才培养。(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xzf.gov.cn/zfwj/zxwj/t19071166.shtml
◆10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支持科技服务业企业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申报本市相关人才计划,对入选计划的科技服务业人才,按照规定提供人才引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出入境、社会保障、来华工作许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支持企业培育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健全企业家创新领导力培训体系,与高校强化产教融合、继续教育、在职培训联动,联合培养科技服务业人才。支持科技服务业企业通过合规返聘、柔性引进等方式,吸引退休专家等继续发挥作用,传授知识经验,提升服务水平。(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41010/ca7fabd58f8f4550b7f7cf13af51e901.html
◆10月10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发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支持资金管理办法》。《办法》提出,采取前协议加后补助支持方式,支持投资机构聚焦高精尖产业或未来产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对投资成效较好的,按照投资机构对我市科技型企业年度新增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支持。(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
https://kw.beijing.gov.cn/art/2024/10/10/art_10704_3480.html
◆10月10日,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落实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有关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扩大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在前期基础研究项目试点的基础上,将经费“包干制”范围全面扩展到科技人才类、科技战略研究类项目,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来源: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xi.gov.cn/xxgk/zfxxgkml/acs_11737/kjxmtctjc/202410/t20241010_9670375.shtml
◆10月10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申报评审标准(试行)》。《标准》提出,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机制,培育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者队伍,畅通科普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在我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中增设科普专业,根据工作属性和岗位职责,分为科普研究、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两个方向。设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高级分设为副高级和正高级,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对应名称依次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来源: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s://hrss.henan.gov.cn/2024/10-15/3073838.html
◆10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办法》提出,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资金用于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科学持续发展,支持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参考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标准,课题资助经费标准为重点课题6-8万元/项、一般课题2-4万元/项。(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网站)
https://jyt.xinjiang.gov.cn/edu/gfxwj/202410/c6322577d46e4d0db8d94f370a84b3e2.shtml
◆10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建设全省数字人才库,加大高层次数字人才引育力度。实施企业骨干数字素养提升三年行动,举办数字技能类职业大赛,健全数字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在各级党政机关推行首席数据代表(官)制度,在企业推行总数据师制度。(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10月11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发布《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提出,鼓励各类园区、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依托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建设通用性或行业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省科技厅将纳入管理序列的转化平台按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进行管理,列入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来源: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s://kjt.qinghai.gov.cn/content/show/id/10833
◆10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方案》提出,启动实施颠覆性技术创新计划,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前沿技术培育和未来技术探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强化以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持续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各具特色、贴近市场的技术转移方向学历教育。发挥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完善以实训为特色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体系,打造孵化技术转移机构的载体。(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41012/2efa3ded3bdb4f4fb404317980f9cd98.html
◆10月12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推动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高精尖产业领域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引导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创新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支持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且首次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和符合相关条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前沿技术研发、知识产权布局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产业化推广等工作,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
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等牵头,以创新联合体方式组建技术创新中心,以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
完善首台(套)、首批次等应用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重点应用场景项目建设,支持科技新场景、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推介及供需对接、创新创业环境营造等活动开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
https://kw.beijing.gov.cn/art/2024/10/12/art_10704_3482.html
◆10月12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上海市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管理办法》。《办法》提出,面向本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建成一批服务支撑能力强、运行机制新、具有较强产业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的功能型平台,形成对产业链各环节研发与转化过程的技术服务供给,增强重点产业和地区创新策源能力,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鼓励功能型平台利用技术服务所得、成果转化收益、企业孵化投资、社会融资、国家重大项目申报等方式,取得服务收入,招募高水平人才团队,逐渐实现自我造血和持续发展。(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
https://stcsm.sh.gov.cn/zwgk/kjzc/zcwj/kwzcxwj/20241012/3672564cfcdf4922bdcb9ac054e8d4f3.html
◆10月12日,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支持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措施》提出,简化人才政策申报手续。对北京转移到科技城的企业职工,在申报天津市领军人才项目和天津市杰出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时,不再要求天津社保;经区政府认定并经市人社局备案的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申报天津市职称评价时,不再要求天津社保。(来源: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https://fzgg.tj.gov.cn/zwgk_47325/zcfg_47338/zcwjx/fgwj/202410/t20241012_6751614.html
◆10月1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强化食物开发基础研究,推进科技与食物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食物开发创新平台。持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力量下沉一线,精准高效对接服务。强化典型和政策引领,鼓励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等人才服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fujian.gov.cn/zwgk/zxwj/szfbgtwj/202410/t20241014_6542524.htm
◆10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方案》提出,加大对商业航天领域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培养力度,落实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社会保险、住房、个人所得税优惠等高层次人才保障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航天人才来粤落户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商业航天人才培养机制。推荐商业航天优秀团队及个人参加高等级奖项评选。(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d.gov.cn/zwgk/wjk/qbwj/yfb/content/post_4507561.html
◆10月14日,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江西省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支持医药领域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对经认定的工作站按规定给予资金支持。着力实施“赣鄱英才计划”,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医药人才及团队。畅通医药领域人才职称申报渠道,支持医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支持医药领域高技能人才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增强高层次人才供给,引导企业完善育人机制和留人机制,加大对医药企业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力度。(来源: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http://gxt.jiangxi.gov.cn/art/2024/10/15/art_68658_5032630.html
◆10月14日,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天津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服务“12条产业链”为着力点,聚焦招工用工难题,分行业分领域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产业链提供用工保障,聚焦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编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加强制造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健全经济系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称制度体系,设立职称评审“直通车”,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设立创新研发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来源: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https://hrss.tj.gov.cn/zhengwugongkai/zhengcezhinan/zxwjnew/202410/t20241014_6752755.html
◆10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引导集聚区参与实施顶尖人才、标志性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海外英才集聚和卓越工程师培育行动。深入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专项,支持集聚区加速集聚高水平产业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深入推进集聚区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定期梳理集聚区紧缺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标志性领军人才引进“三张清单”,强化高端人才共引共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深入推进海洋领域人才效能提升重点平台建设,鼓励集聚区企业、平台积极参与现代海洋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10月1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制定完善人才使用与评价有关政策。在省疾控中心实行公共卫生分领域首席专家制度,有条件的市级疾控中心参照执行。优化岗位结构,结合实际提高各级疾控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扩大疾控机构用人自主权,鼓励各级疾控机构柔性引进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健全符合疾控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建立符合卫生健康行政执法特点的职业晋升和交流制度。完善职称评审标准,坚持分层分类评价,淡化论文数量要求,重点考核疾控工作实绩,县级疾控机构对论文、科研不作硬性规定,对长期扎根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的,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在基层疾控机构开展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不占本地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按照国家部署,开展卫生工程、检验检测技术系列职称评审,建立完善相应岗位晋升通道。(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shanxi.gov.cn/zfxxgk/zfxxgkzl/fdzdgknr/lzyj/szfbgtwj/202410/t20241016_9674555.shtml
◆10月18日,海南省科学技术厅、海南省财政厅修订发布《海南省科技合作专项和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提出,专项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及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有效聚集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重点支持科研机构引进培育扶持项目、国际科技合作研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项目、外国专家项目、区域科技合作项目等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开放创新合作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培养国际科技合作人才服务。(来源: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s://dost.hainan.gov.cn/xxgk/xzgfxwj/202410/t20241018_3750742.html
◆10月20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增设金融科技职称评审专业的通告》。《通告》提出,为进一步拓展金融科技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快金融科技专业技术人才集聚和培养,助力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工程技术系列增设金融科技职称评审专业。北京市金融科技专业职称纳入工程技术职称系列,设置初级、中级、高级。初级只设助理级,高级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名称依次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正高级工程师。北京市金融科技专业包括应用技术攻关与政策分析、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数字化运营与维护、应用评价四个方向。(来源: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https://rsj.beijing.gov.cn/xxgk/2024zcwj/202410/t20241018_3922909.html
◆10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加快推动光芯片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30年)》。《方案》提出,统筹全省人才引进专项资源,大力引进一批光芯片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创新引进人才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完善相关领域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加快培养满足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d.gov.cn/zwgk/wjk/qbwj/ybh/content/post_4511096.html
◆10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科技厅、教育厅发布《关于深化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放权的意见》。《意见》提出,自治区财政安排的自治区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双一流”建设资金)和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计量测试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用于科研的财政性资金,均可适用改革放权政策。项目单位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优化内部职责分工,明确本单位科研经费预算调剂、间接费用统筹、劳务费和人员费开支管理、绩效支出分配、结题财务审计、结余资金使用、急需科研设备耗材采购等工作的管理权限和审核规程,确保实现在中央和自治区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程度放权于科研人员。(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网站)
https://czt.nmg.gov.cn/zwgk/zfxxgk/fdzdgknr/zcfb/202410/t20241021_2593535.html
◆10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计划》提出,建立“智改数转”高端人才智库。加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领域学科专业建设。支持开展数字技能相关赛事,建设数字化人才共享中心,培育数字工匠、数字工程师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行首席数据官(CDO)制度,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职称评定。加大对党政干部和企业从业人员的“智改数转”培训力度。(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c.gov.cn/10462/zfwjts/2024/10/22/6273bd303e2e455f90df6ba711aa65f2.shtml
◆10月23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黑龙江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加强外国人才来黑龙江就业许可等管理服务,落实国家外籍人才停居留相关便利政策措施,为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和停居留便利。畅通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定渠道,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认可,支持和鼓励外籍人员按规定在我省从业。整合优化国际科技合作资源,拓宽合作渠道,着力推动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国家科学技术部门对接,建立双边、多边交流长效对接机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lj.gov.cn/hlj/c108381/202410/c00_31778789.shtml
◆10月2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壮大数据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多模态数据存储与治理等数智技术的研究突破与融合创新,建设一批数据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引导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和高校院所,联合数据企业,聚焦数据技术、数据应用,探索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建立数据人才梯度培育机制,构建高端领军、中间技术研发和底座基础人才体系。支持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社会组织等深化合作,共同构建数据领域学科体系,打造高水平数据人才队伍。(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4/10/30/art_46144_11406892.html
◆10月23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湖北省科技人才贷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科技人才贷款是指合作银行以科技人才分层分类分级评价情况为重点参考因素,用于科技人才或其所在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的低门槛、低成本的信贷产品,原则上不包括不动产、准货币等资产抵押的贷款。科技人才贷款对象为科技人才个人或科技人才所在企业,贷款投向为湖北省内注册的科技企业开展经营研发活动。科技人才企业原则上应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或成立时间在5年内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
单笔科技人才贷款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含)。同一企业有多个人才符合条件的,该企业科技人才贷款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含)。科技人才贷款额度可与企业创新积分贷款额度叠加。
依托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建设科技人才数据服务平台,汇集各职能部门科技人才信息数据,积极稳妥推进科技人才数据场景应用,有效防范风险,提升数据安全性。
根据《科技人才评价规范》国家标准(GB/T44143-2024),针对科技人才贷工作评价目的,设置创新价值、能力、创新贡献、诚信4个一级指标,创新活动、创新产出、创新创业能力、团队组织和协作能力、战略研判能力、科技成果的成效、科学共同体的参与度、奖励、科学道德、科研诚信10个二级指标。
依托数据服务平台,根据科技人才贷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科技人才评价大数据模型。按照科技人才的类型、产业领域、创新创业阶段等分层分类分级量化科技人才金融价值,引导金融机构给予科技人才不同力度的授信支持。(来源:湖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s://kjt.hubei.gov.cn/zfxxgk_GK2020/zc2020/gfxwjj/202410/t20241023_5384600.shtml
◆10月24日,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黑龙江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办法》提出,研究中心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开展临床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推动临床医学资源共享,开展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培育临床研究人才,提升全省疾病预防与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带动基层医疗机构防治水平的提高。(来源: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hlj.gov.cn/kjt/c113916/202410/c00_31779164.shtml
◆10月25日,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山西省国资委、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探索科技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鼓励在不改变所有权前提下,高校可成立或委托第三方机构采取“代理制”、“租赁制”等市场化方法,开展对外租赁借用服务。
改革科技创新券组织实施方法,简化创新券申领流程,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部省份等科技资源优势地区战略合作,实现科技资源跨区域开放共享,采取全省统筹、省市协同的方式,开展科技创新券兑现工作。(来源: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xi.gov.cn/xxgk/zfxxgkml/acs_11737/sysyptjdjsc/202410/t20241025_9679810.shtml
◆10月25日,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江西省数据局)等18部门发布《江西省“数据要素×”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方案》提出,加大数据要素相关领军团队培育和引进力度。加快推动数据要素类职称评定,吸引和培育更多数据人才。鼓励各级政府加强数据要素相关培训,提升领导干部数据素养。鼓励高校、中职院校申报设置数据相关学科专业。支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联合办学、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形式,培养数据要素领域各类创新型、应用型、融合型人才。(来源: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http://drc.jiangxi.gov.cn/art/2024/10/25/art_14651_5044703.html
◆10月25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主体尽职免责工作指引(试行)》。《工作指引》提出,在省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或执行期满,有原始凭证(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成果、实验数据、财务报告或审计报告等材料)能够证明实施主体已经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因不确定性、高风险性、客观条件限制等因素导致项目无法实施、无需实施或与预期目标有偏差,可按省科技计划项目相关管理办法相关程序,执行项目终止或项目结题,并免予相关责任追究和负面评价。(来源:江西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jiangxi.gov.cn/art/2024/10/31/art_64258_5049627.html
◆10月25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发布《重庆市科技专项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办法》提出,科技专项绩效评价是对科技专项组织实施的必要性、合理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专业化评价。评价内容一般包括科技专项的目标定位、可行性、任务部署、资源配置与使用、组织管理、实施进展、成果产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目标完成情况、效果与影响等。(来源: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网站)
http://kjj.cq.gov.cn/zwgk_176/zwxxgkml/zcwj/xzgfxwj/202410/t20241029_13748239.html
◆10月27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市财政局、中共重庆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重庆市种子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提出,种子基金按照“政府引导、专业运营”的原则运行,围绕打造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平台、重点团队,突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科技成果验证和中试验证,助力科技企业和科创团队落户重庆。种子基金对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特别优秀项目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每个项目只进行一轮投资。种子基金投资后持股比例最高不超过40%,且不为第一大股东。(来源: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网站)
http://kjj.cq.gov.cn/zwgk_176/zwxxgkml/zcwj/xzgfxwj/202410/t20241031_13756582.html
◆10月28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八部门发布《重庆市“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2024—2027年)》。《计划》提出,积极培育和引进机器人相关高层次人才,构建覆盖机器人产业链的人才集聚战略高地。坚持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建设培训实训基地,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人才创新服务平台、团队创业孵化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加大机器人教育的普及程度,激发青少年兴趣,为未来机器人产业储备人才打下基础。(来源: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
https://jjxxw.cq.gov.cn/zwgk_213/zcwj/qtwj/202410/t20241028_13746910.html
◆10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的意见》。《意见》提出,引育并举集聚科创人才。加强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衔接,优化实施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引进培育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探索政府搭台、市场引才模式,通过筑巢引才、以才引才、为才搭台,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引进一批顶尖人才。深入实施国际及港澳台人才交流专项,拓宽引才引智资源渠道。实施“百千万”青年科技人才“育才”行动,提高各类人才计划和科研项目中青年科研人员的资助比例,确保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和重大人才工程项目青年科研人员占比均不低于60%。探索开展海外高水平大学STEM博士人才驿站试点工作。
深化人才使用评价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负面清单+包干制”、自主举荐、高层次专家荐才等改革举措,探索推行主审制等新型科研管理模式,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推动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探索性强、研发风险高的科研项目勤勉尽责制度。持续治理人才工作中“唯帽子”问题,深入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提升创新人才服务水平。健全外国专家引进便利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外国人才签证等政策制度,推进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改革试点,推动永久居留标准向科技人才倾斜。深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内地城市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探索科创人员出入境数字化便利措施。鼓励外国专家牵头或参与相关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外国专家申报参评“中国政府友谊奖”和“广东省友谊奖”,提高外国专家的获得感、荣誉感。(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d.gov.cn/gdywdt/gdyw/content/post_4515139.html
◆10月2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计划》提出,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引进、培育算法模型研发高端人才、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等技能融合型人才。推动更多省内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人工智能企业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模型应用能力培训和案例教学,为“人工智能+”行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依托“智慧岛”打造一批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器,加速集聚人工智能领域创业人才和团队。(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enan.gov.cn/2024/10-29/3079408.html
◆10月29日,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黑龙江省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备案管理办法》。《办法》提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采取统筹布局和自主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备案管理和资助激励。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将根据《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的相关规定给予资助。(来源: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hlj.gov.cn/kjt/c113916/202410/c00_31780225.shtml
◆10月29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办法》提出,良种工程项目聚焦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以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支持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性新品种培育、种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科技创新活动,增强我省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0/29/art_103585_10316659.html
◆10月29日,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全域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扩大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海南专项合作院校范围,完善人才引培留育政策,集聚更多高层次青年人才。完善境外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认可境外职业资格等系列配套政策,吸引集聚国际青年人才。(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wygwj/202410/163d769e90f64b718cf987fe14bee2b9.shtml?ddtab=true
◆10月3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提升生物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方案》提出,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在合成生物学、细胞和基因治疗、核酸药物、脑机接口、AI+医药等国际前沿领域和新赛道加强前瞻布局,提升早期研发等创新能力。对标国际标准和规范,面向国际市场,开发优质创新药械产品。加快引进和培育具有临床试验、注册申报、检验检测等国际业务经验的专业人才。在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专项奖励等方面,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国际化人才支持力度。(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41031/a0f2e023dbdc4f5fbdd7131fc079f721.html
◆10月31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和项目管理办法》。《办法》提出,软科学项目重点支持与我省科技创新有关的战略规划、资源布局、产业创新、体制改革、政策法规、政府管理等方面研究,以及重大事项实施方案研究、技术经济分析、重大项目论证等。省软科学实验室实行“定期评估、不合格淘汰”的动态管理机制,以5年为一个建设评估周期,评估结果作为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省软科学实验室建设期评估重点主要包括:研究任务进展、研究成果和社会效益、决策建议及采纳、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合作交流与品牌影响、依托单位科研环境和条件保障、用户满意度等情况。(来源: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s://kjt.zj.gov.cn/art/2024/10/31/art_1229080140_2534863.html
科技部人才中心政策与评估处 联系电话:68598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