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政策信息(2025年第2期)
时间:2025-03-05 09:04

科技人才政策信息

2025年第2

(总第110期)

科技部人才中心                       2025228

一、重要活动

新华社长春2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21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上午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弘扬企业家精神,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要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完善劳动、人才、知识、技术、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的使用、管理、保护机制,重视企业接班人培养。要坚持诚信守法经营,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实际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力所能及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多向社会奉献爱心。(来源:新华网)

二、科技人才政策

新华社北京223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意见》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涉农学科专业。提升涉农职业教育水平,鼓励职业学校与农业企业等组建产教联合体。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继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健全评聘激励机制。(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227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规划》提出,对科研机构党员,结合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引导他们弘扬科学家精神,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来源:新华网

217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强化新型储能制造业领域产教融合,进一步发挥产教融合平台作用,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环节,做实做优做强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因产办学、因需施教,助推产业需求与学生所学同频共振。培养与“吸纳”相结合增加国际型产业人才供给,协调构建高端人才培养网络,促进人才差异化合理布局,促进人才等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21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发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细则》提出,重点专项的组织实施遵循开放创新、协同攻关等原则。健全中医药领域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放眼全国遴选优势科研团队承担科研攻关任务,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多学科交叉,促进中西医协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医用深度融合。(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220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办法》提出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产业兼职教师工作的支持力度:在现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奖励计划申报中,对推动产教融合贡献显著、协同育人成效显著、联合攻关成果突出的高校及有关单位予以倾斜支持。对产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的高校,加大专项研究生招生计划支持力度。支持企业设立配套产业兼职教师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鼓励高校按照一定比例配套支持。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在相关人才计划中加大支持力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加大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支持。从事产教融合的企事业单位按规定享受现行税费优惠政策。(来源:教育部网站

220生态环境部等十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实施高层次生态环境科技人才工程,培养一批支撑国家重大需求、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生态环境领域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才早发现、早遴选和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提高青年科技人才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的比例。加强从事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的科研队伍建设。在相关人才计划中,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差异化评价机制,加大对生态环境领域的支持。优化学科布局,在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中新增若干环境相关学科专业学位授权点,支持行业科研院所参与环境相关学科博士生培养。(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

217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办公厅(室)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的通知通知强调,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人才为第一资源,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加强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多渠道产才、校企对接平台,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供需对接活动,助力中小企业人才引进和用工保障。(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三、地方科技人才工作

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方案》提出,积极打造“海聚英才”赛会平台,深化全周期人才服务“一件事”改革,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落实特殊人才引进工作,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在人才引进落户中的主导作用,由其自主认定企业发展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2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借助大模型、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政策智能检索、人才潜力评估、职位精准匹配等服务,提升人才和产业对接效率。发挥用人单位引才主体作用,通过以才引才、以会引才、开展学术合作等方式引进各领域优秀人才。建立职称评审动态调整机制,围绕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前沿领域等,优化职称专业设置。支持国有企业赋予领军人才更加灵活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对特殊人才探索实行协议薪酬、专项奖励等。(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网站)

2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科技新星计划管理办法》办法》提出,新星计划支持自然科学领域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研发的青年人才,通过“人才+项目”支持模式,支持其提升科学素养、前瞻性判断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等,鼓励入选人员开展交叉合作课题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交叉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

211日,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全省人社领域支持加快建设22个重点产业集群若干措施》措施》提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到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兼职创新等活动,支持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支持各地围绕特色产业、重点产业链设立特色职称评审专业,对在产业集群内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等方面做出重点贡献的人才,可破格申报或直接认定高级职称在产业集群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体现技能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向科技创新人才、核心关键人才、技能人才倾斜的薪酬分配制度。(来源: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2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加强济青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与北京、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协同联动,促进人才评价互认互通、人才数据开放共享。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京沪设立科创人才飞地,推进双向交流挂职和科技副职选派工作,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山东省挂职任职。持续开展高层次人才齐鲁行、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畅通柔性引才用才渠道,分类给予精准支持,支持京沪等地人才依托驻鲁单位申报泰山学者等人才计划。(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21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工作的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科技人员职务晋升、自贸港高层次人才认定、职称评定、研究生指标分配、科研团队研发经费保障、绩效考核、评价评优等的重要依据。鼓励省内外单位的科技人员到在琼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等单位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工作,选派人员取得的工作量、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和成果转化等业绩同时认定为在派出单位取得的业绩。(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21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南省促进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加大对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前沿技术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在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医疗保障、配偶就业等方面按有关政策给予支持。鼓励和支持省内高等院校面向绿色智能计算产业发展设置、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深化国家、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推动省内重点高校与龙头企业合作,支持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机构建设。(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2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修订发布《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办法》提出,广西科学技术奖应当服务本自治区发展,聚焦重大产业、关键民生等重点发展领域,支持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促进有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广西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评审和授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当坚持以德为先,以科研水平为重要标准,秉持科学精神,弘扬良好作风学风,按照有关规定对候选人的政治、品行、水平、作风、廉洁等情况强化审核。(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226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对外资研发中心聘用的海外高端人才,符合条件的可以采取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办理工作许可。积极邀请外国专家来访,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对接活动,为省内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引进高科技项目与高端人才。聚焦科技前沿和我省重点产业,支持省内高校培育建设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

22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政策》提出,支持企业柔性引才,取消各类人才计划对社保、户籍等限制,优化全职认定标准。实施校院企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计划,推广“产业教授”“科技副总”机制。各类人才计划中企业创新人才、创业人才、流动共享人才的支持比例合计达50%以上,顶尖人才项目有企业工作经历、工程实践经验的支持对象比例达50%以上。优化海外人才来浙便利化服务,支持企业引进包括海外工程师在内的各类外国人才。支持设立海外研究院。(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226日,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陕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管理办法》办法》提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岗位总量按照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确定,并根据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动态调整。二级岗位考核以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突出对德和绩的考核。突出学术技术成就、影响和岗位贡献,向重点学科(专业)、重点实验室、重点产业和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来源: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2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等六部门发布《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引(试行)》指引》提出,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结合自治区科技人才的工作性质和科技活动特点,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成果转移转化、科技管理服务等不同类型。统筹能力绩效、综合团队贡献,坚持实际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设置分类评价标准。根据岗位属性、创新价值的不同,由用人单位科学合理地设置评价权重,注重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正向评价与反向评价相结合。坚持将评价结果与各类人才的“奖、罚、升、降、去、留”有效结合。(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网站)

22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规划》提出,优化高校科技创新基础研究、交叉前沿和重点领域布局,选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组建重庆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前沿交叉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完善高校科技人才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机制。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引导青年人才组建跨校、跨学科、跨领域科研团队,承担和参与重大科研任务。建立多跨协同的一体化领导和重大问题决策机制,统筹协调发展战略、创新政策、项目任务、资金配置等事项。(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科技部人才中心四处                   联系电话:68598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