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人才政策信息(2025年第4期)
时间:2025-05-09 15:06

地方科技人才政策信息

2025年第4

科技部人才中心                        2025430

 

4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武清京津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措施》提出,优化武清区落户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和在校生、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在武清区就业的产业工人、持有效居住证的准市民、企业原始法定代表人、突出贡献者等在武清区落户。将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纳入市人才发展微生态试点,吸引和扶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京冀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可以在武清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与天津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享受同等权益。对京冀地区转移到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的企业职工,在申报天津市领军人才项目和天津市杰出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时,不要求在津缴纳社保;经武清区人民政府认定并经市人社局备案的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天津市职称评价时,不要求在津缴纳社保。(天津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tj.gov.cn/zwgk/szfwj/tjsrmzf/202504/t20250402_6898968.html

4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意见。《意见》提出,建立科技发展、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加强数字领域学科专业建设,推动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占比超过60%。建强国家和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布局建设10个以上省级未来技术学院、10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一批专业特色学院。推行高层次人才校聘企用模式,深化科技副总机制,实现校企人才共享共用。

实施顶尖人才集聚行动,优化顶尖人才一事一议直通车机制。实施领军人才集聚行动,优化实施泰山人才工程,加大对企业引才支持力度,省级重点人才工程中企业人才占比40%左右。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动,常态化举办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百校千企”“海聚山东等活动,提高省级重点人才工程青年人才资助比例,省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人才支持比例保持60%以上。

深化全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坚持谁用谁评价、干什么评什么,探索小同行评价、代表作评价、产业贡献评价、社会认可度评价,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作出重要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探索实施特殊的晋升机制。支持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

加强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山东惠才卡”“高层次人才服务码服务保障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市通过青年优居计划等为来鲁求职应届毕业生提供7-15天免费住宿。开展外国人综合服务保障试点,推动工作许可与居留许可联动办理,推进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融合集成。(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shandong.gov.cn/jpaas-jpolicy-web-server/front/info/detail?iid=a807782895364f5fbda927ed0ccbf464

42日,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科技金融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探索从各类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中遴选科技金融专业人才,发挥科技金融专业人才在重大科技项目立项、验收等环节的咨询作用。支持构建科技金融专业人才+技术专家服务模式,为企业融资和科技咨询提供精准服务。对实际成效突出的科技金融专业人才,按有关规定推荐纳入省委联系专家范围。面向科技型企业宣传普及融资知识和科技金融政策。(来源: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s://kjt.guizhou.gov.cn/zwgk/xxgkml/zcwj/gzdfzc/202504/t20250402_87334840.html

4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措施》提出,支持医院选派优秀人才赴国内外高水平临床研究机构学习培训、参加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实施服务科学家创业CEO人才特训班、医药企业高级研讨班、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力培养计划等,提升复合型管理人才能力水平。引进首席医学官、医院成果转化和专业技术骨干等紧缺急需人才,打造支撑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层次人才梯队。(来源: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网站)

https://ybj.beijing.gov.cn/zwgk/2024zcwj/202504/t20250407_4058418.html

47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实施人工智能+”高质量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计划》提出,紧盯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需求缺口,发挥大象融媒等省管国有企业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先发技术优势,完善培训课程体系,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应用培训为重点,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就业技能培训,增加紧缺人才供给,从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问题。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将AIGC应用培训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落实就业技能培训补贴。鼓励企业对职工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就业竞争力。

依托我省人工智能应用龙头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等组织,着力构建技术扩散、产业升级、岗位新生的良性循环,开辟人机协同的新型就业阵地。完善人才需求预测和岗位归集发布制度,定期了解重点企业人才需求、招聘计划和用工情况,及时采集岗位信息,建立人工智能高质量就业岗位资源库,引导人才培养培训与产业发展、就业需要相适应。加强岗位信息发布和推送,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来源: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s://hrss.henan.gov.cn/2025/04-07/3145073.html

4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支持国际航运、航空货运、邮政快递等领域骨干物流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支持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等细分领域物流企业做专做优。完善物流、供应链等领域专业人才梯队建设,推动物流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目录。打造一批物流行业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共同体。(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zj.gov.cn/art/2025/4/9/art_1229017139_2548763.html

49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健全农业农村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南海乡土人才、一乡(镇)一名研究生等重点人才。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以上。优化调整省内高校涉农学科专业,探索开展公费农科生试点。扎实推进三支一扶计划、科技特派员、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深入实施乡村巾帼追梦人计划和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支持科技小院扎根农村助农惠农。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和乡村医生学历提升计划。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健全评聘激励机制。(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wygwj/202504/052abead91a14482ac6306284f53f043.shtml?ddtab=true

410日,中共北京市委财经委员会发布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行动方案2025年工作要点。《要点》提出,支持在京高校加强双一流建设,建立学科专业调整机制,探索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吸引国外高水平理工农医类大学在京建设实体学院或实验室。深化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联合领军企业、科研机构在关键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特色研究院、产业学院。

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外优秀毕业生引进力度,探索推广在华永久居留计分评估机制,推进青年租赁住房支持试点。完善高精尖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引进政策,深入推进科技新星计划,一次性给予创新新星每人不超过50万元经费支持。(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https://fgw.beijing.gov.cn/fgwzwgk/2024zcwj/sjbmgfxwj/bjszfwj/202504/t20250410_4062227.htm

4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布局建设方案》。《方案》提出,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完善园区人才配套支持政策,大力引进医疗仪器设备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园区采取柔性引才方式吸引创新人员及团队开展项目合作和成果转化。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加强高端医疗仪器设备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支持组建医疗仪器设备产业智库,为行业政策制定、重大项目论证、技术路线选择等提供智力支撑。(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enan.gov.cn/2025/04-10/3146500.html

410日,中共海南省委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5年版)》。《举措》提出,坚持人才引育用并重,坚持综合施策,提升人才供给和产业发展的耦合度、与岗位需求的适配性,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做好人才就医、子女教育配套服务保障。完善国际人才评价机制,提升海外引才的力度和精度。高效完成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专项行动,持续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形成园区+科研+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源: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网站)

https://db.hainan.gov.cn/xxgk/xzgfxwj/syshjjstwj/202504/t20250410_3847061.html

4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备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申请入驻各区的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将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本市人才引进重点机构名单,支持其申报市级人才计划、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专项奖励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进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业绩突出的高层次人才,可通过直通车直接申报高级职称。(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50411/863c1454314749fe93c4375ba2bde243.html

41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着力破除学校招聘行业企业人才及高技能人才的制度壁垒,对获得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表彰、技术能手和省部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的高技能人才,以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选手、全国技能大赛优胜奖以上选手、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决赛单人赛项前10名、双人团体赛项前7名、三人及以上团体赛项前5名的选手),可按规定采取考核招聘方式入职与所获技能奖项相关的岗位工作。

推进订单式、学徒制、嵌入式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工作,推进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支持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按照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zfbgtwj/202504/05f34f4d8dba461d918d100064b143a1.shtml?ddtab=true

414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先导,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持续壮大人才队伍。创新实施举荐认定和自主认定人才,支持重点用人主体自主开展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识别和挖掘技术极客,提供落户、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政策保障,实施人才贡献专项奖励,吸引高精尖人才汇聚。支持产业人才在经开区创新创业,强化租赁空间、风险资本、孵化加速等创新创业支持,降低初创企业成本。支持大学生在经开区就业,给予应届毕业生求职7日免费住宿实习3月免费短租就业3年优惠长租的阶梯式安居支持。重点围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应用人才。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加大国际一流创新机构和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企业在全球智力密集地区设立离岸创新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性大会、论坛、赛事、展会等活动,搭建高层次科技创新交流平台。支持建设企业出海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技术、产品和服务出海贸易。鼓励区内企业参与国际性展览展会活动,加强国际品牌宣传,提升亦庄品牌影响力。(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网站)

https://kfqgw.beijing.gov.cn/zwgkkfq/2024zcwj/202504/t20250411_4063074.html

414日,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意见》提出,制定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实施意见。支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等园区开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试点。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学科建设,探索建设海南高等研究院,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加快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荟萃之岛建设方案》。推进南海新星项目、博士后倍增行动等青年人才项目,实施省级外国专家项目。建立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wygwj/202504/285865cd94a74914bc758f84cc4356be.shtml?ddtab=true

4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国际医药创新公园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方案》提出,编制医工融合区产教融合基地配套政策方案,明确多元合作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创新公园内资源共享长效机制,提供就业创业扶持,对产教融合基地条件平台建设以及医工融合研究给予支持。

为外籍人才开通签证办理、工作许可快速通道,支持归国留学生在创新公园创业创新,并提供创业辅导、科研支持等服务。

为创新公园内符合条件的企业专家和员工提供租赁型人才住房配租等服务,建设一批高品质国际人才公寓。统筹利用相关轨道交通线路沿途空间,加大对创新公园住房保障力度。(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504/t20250415_4065787.html

415日,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鼓励建立更加科学灵活的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各地可按照市场化薪酬、技术技能水平等自主制定人才认定政策,在人才房、公租房、子女就学等方面,加大对认定人才的保障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开展省级高层次人才自主评价认定,认定人才按规定享受安家补助、子女教育、健康保障、住房保障等工作和生活待遇。(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fujian.gov.cn/zwgk/zxwj/szfbgtwj/202504/t20250415_6900408.htm

4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加大数字经济领域投入,发挥省数据产业和平台经济基金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信贷投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开展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产业职称评价,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实训基地、软件技能实训平台、大数据仿真实训平台等人才培养平台,强化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培训。(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jiangsu.gov.cn/art/2025/4/16/art_46144_11543740.html

41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完善高校院所与全球大院大所、理工类大学和行业头部企业战略合作机制,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科技合作基地。实施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培育工程,建设一批急需紧缺产业人才培养机构和项目。完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比照认可机制。积极争取外国人才服务保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率先在合肥、芜湖市建立海外人才引留一件事集成服务机制。(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65415981.html

4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推动省内高校开展数字人才培育工作,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课程体系,探索开设跨学科课程,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入开展数据领域产教融合,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建立教育实训基地,支持中小学与高校、企业积极合作探索建立数字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一体化培养模式。(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enan.gov.cn/2025/04-17/3149076.html

418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落实国家工商业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厂区改造、开发地下空间等途径提高自有工业用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优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积极吸纳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进入职称评审专家库,通过直通车”“绿色通道等畅通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渠道。(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50418/e092a11ece6341f08e7372a01b6be24c.html

419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扎实开展头雁、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培训,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深化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培养一批精准服务高原特色农业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提升涉农职业教育水平,支持组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施大学生兴滇创业就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深入实施乡村巾帼追梦人计划。深化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优化科技小院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继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组织引导社会各领域人才服务乡村,健全评聘激励机制。(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yn.gov.cn/zwgk/zcwj/swwj/202504/t20250419_311950.html

4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行员工录用、员工离职一件事改革。深化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全链条引才,拓展直播带岗”“云聘会指尖求职服务。升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码,推动就医、出行等服务易申快享。鼓励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面向外籍人员的培训服务。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严防企业拖欠员工薪酬。支持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境外分支,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便捷服务。(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shandong.gov.cn/jpaas-jpolicy-web-server/front/info/detail?iid=bd4655725424450a872982246f85c97a

42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持续释放人才政策效能,强化人才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医疗保健、交通出行、旅游服务等生活服务保障和贡献待遇激励,拓展人才服务场景和内容。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推进高校毕业生科研助理补贴、就业生活补贴、创业补贴等补贴补助应享尽享”“免申即享。开展吉聚人才”“英才吉聚等省外青年人才招引活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挖潜扩岗,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至少1万个,建设10个以上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市场,全省归集市场化岗位至少20万个(次),实现高校毕业生留吉15万人目标。(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xxgk.jl.gov.cn/szf/gkml/202504/t20250422_9190008.html

422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支持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加快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卓越工程师创新中心建设,鼓励校企共建“X+人工智能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省有关部门支持龙头企业加快高端人才招引服务体系构建、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工作,鼓励更多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带项目来滨海湾新区转化落地。省有关部门支持东莞将大数据工程师纳入申报和培训工作,推进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审工作。(来源: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https://gdii.gd.gov.cn/zcgh3227/content/post_4700729.html

424日,安徽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5版)》。《举措》提出,推进全省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多渠道汇集人才需求,围绕人才认定、项目申报等高频事项提供综合服务。稳妥推进跨区域职称异地确认,在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科大硅谷稳慎开展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服务。完善技能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全领域推进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聘、符合条件的高校和高职院校开展毕业年度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优化高层次人才分级分类认定,落实高层次人才服务清单事项。

编制2025年版《外国商务人士在安徽工作生活指引》。深入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一件事改革,提升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证件线上线下两证联办效率。推进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融合集成,优化社会保障卡制发流程。拓宽加载工作许可信息的社会保障卡在医保、金融、交通等更多领域的应用场景。支持医疗机构开展特需医疗服务,扩充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推广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促进更多外国人才来皖创新创业。积极争取外国人才服务保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破解外国人才来华工作、公共服务、职业发展、平台建设、社会融入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65420481.html

424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2025年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要点》。《要点》提出,鼓励职业院校与大数据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创建大数据领域重点产业学院、特色行业学院,培育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数据专业学科,健全基础人才培养体系。支持企业招引大数据领军人才和骨干团队,开展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新创业培训。支持中原数据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打造河南省大数据产业高端智库。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组织开展大数据融合创新大赛,联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来源: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https://gxt.henan.gov.cn/2025/04-24/3151550.html

423日,甘肃省教育厅印发《人工智能赋能 甘肃高等教育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主动适应人工智能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专业知识图谱和能力图谱建设,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核心素养,分层分类制定培养标准,重构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体系、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完善基于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要加大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及平台给予倾斜支持。整合省内算力资源,依托智教甘肃大模型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与算力集约化调配。构建校企共建机制,引入行业前沿技术资源,引进企业高端人才,选聘一批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教授。面向重大战略需求,强化高层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依托甘肃高等研究院、高校产业研究院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人工智能智库建设,为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提供智力支持。(来源:甘肃省教育厅网站)

https://jyt.gansu.gov.cn/jyt/c020802/202504/174128047.shtml

4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围绕具有四川特色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等产业,打造一批重点专业。加强新兴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前瞻性布局建设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等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领域相关专业。围绕社会民生急需的养老育幼、家政服务、健康照护等现代服务产业,引导技工院校开设康复保健、老年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数控加工、工业机械自动化装调、焊接加工、汽车制造与装配、食品加工与检验等传统优势专业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升级改造。依据全省15条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用工需求和就业情况,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到2029年,打造100个支撑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积极支撑建圈强链行动。(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c.gov.cn/10462/zfwjts/2025/4/24/8703eb52e4c842ffb265af99dfb3985c.shtml

425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25年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从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出发,深入推进中高职本贯通培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聚焦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探索长学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匹配度和贡献力,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中职阶段基础文化课要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将职业认知和职业素养渗透其中,专业课要适应未来发展需要,随着首都产业转型升级情况来动态调整,构建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关院校要充分认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全方位推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创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合作院校之间要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整合校内外教师、设施、实验、实训等资源,充分发挥北京市职业院校特高建设项目的作用,联合行业企业,采取入学即入职,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科学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合作院校要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合作企业全面参与到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订、实施与评价,将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

https://jw.beijing.gov.cn/xxgk/2024zcwj/2024qtwj/202504/t20250425_4074245.html

42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25年北方(沧州)跨境电商物流基地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构建政校企培四位一体人才生态,支持有条件的省内高校开设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依托龙头企业建设跨境电商实训基地,开展万名商户数字出海培训活动。引进高端紧缺人才,为其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支持政策,促进人才长期留驻。(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ebei.gov.cn/columns/8dff597e-a95c-4b20-b321-a5320af40141/202504/30/b2420250-a4e9-4154-b7a8-076a4ea6933d.html

428日,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印发《保障科研人员权益工作方案》。《方案》提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提出的,要构建全区人才一码通服务体系,实行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实名清单管理,为高层次人才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安居保障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在医疗、金融服务、公共交通等方面提供便利。继续实行在职院士、博导、正高职称、博士后、博士特殊岗位政府补贴制度。,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能职责建立清单,制定具体配套措施,加强工作协同,尽快全面启用全区人才一码通服务体系,确保全区高层次人才各类保障落地落实。

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要制定办法,对刚性引进的一至六类人才,经认定符合备案条件的,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办理列编注册手续,实行容缺受理、即收即办;本单位编制不足的,可使用人才专项编制。自治区本级事业单位编制外聘用一至六类人才,用人单位考核合格后,可通过绿色通道列编注册为事业编制人员。作出具体规定。各盟市要统筹制定本地区事业单位绿色通道人才引进政策。各科研人员所在单位、用人单位要加大科研人员职称评聘倾斜力度,修改完善职称评审实施办法,对取得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本土人才,以及引进的六类以上优秀人才,可通过自治区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直接申报高级职称。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不足的,可设置特设岗位。三类以上人才可不受正高级岗位受聘年限和所在单位岗位设置数量限制破格申报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根据工作需要,可按国家规定延迟退休。落实《内蒙古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八项措施》中关于离岗创业人员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和岗位等级晋升的权利有关规定,保障引进人才和本土培养人才以及离岗创业人才的职称评审渠道畅通。

科研单位是服务人才发展的关键环节,应全面保障兑现对引入和本土培养人才在薪酬福利、科研经费支持、职业发展、科研自主权、知识产权、社会保障、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离岗创业等方面的承诺,以构建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鼓励科研单位建立承诺兑现的闭环管理机制,将承诺事项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人才政策和待遇承诺及时兑现。(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s://kjt.nmg.gov.cn/zwgk/zfxxgk/fdzdgknr/zcfg/zcfgkjzc/202504/t20250428_2714583.html

429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印发《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强化市区联动,推动建立区块链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工作机制。聚焦前沿基础理论、自主可控核心技术、数字化可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多部门资金联动,引导社会资本等加大投入。推动区块链生态联盟建设,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加强区块链相关学科建设,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区块链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强化区块链领域先进典型案例宣传,营造区块链创新应用的良好舆论环境。(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网站)

https://kw.beijing.gov.cn/zwgk/zcwj/202504/t20250418_4068695.html

43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强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衔接,优化实施省人才政策,引进培育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试点,搭建海外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探索建设宜居宜业的国际人才社区。聚焦重点产业链卡脖子环节和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引育创新团队,落地一批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的科创项目,打造科技型企业集群。发挥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育、孵化、衍生功能,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类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开展成果转化、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产业化落地等合作。

压实管行业管人才职责,建立协同跟进、调度、评价机制,在项目招引中注重发现引进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实现项目引进和人才引育同步推进、同步落地,形成产业带动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发展格局。(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65422611.html

43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每年吸纳超过100万的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来粤在粤就业创业。有条件的地市对来粤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交通补贴和住宿便利等政策支持。对高精尖缺和前沿赛道领域重点人才实行一人申请,全家落户等支持政策。(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

https://www.gd.gov.cn/zwgk/wjk/qbwj/yfb/content/post_4705347.html

4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将带动就业多的创业企业人才需求纳入地方引才工作范围,在职称申报、人才评定、子女入学、人才公寓等方面按规定给予倾斜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人才申报国家和省相关人才计划,对入选人才给予相应政策支持。支持海外留学回国人才来川创新创业,对通过评审的海外留学回国人才创办企业,按重点类、优秀类、启动类分别给予每户企业30万元、20万元、10万元资助。(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c.gov.cn/10462/zfwjts/2025/4/30/8cfd69628c9a4483a6144495307192bd.shtml

 


 

科技部人才中心四处                   联系电话:68598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