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人才政策信息
2024年第12期
科技部人才中心 2024年12月31日
◆12月2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办法》提出,项目验收应遵循“对口管理、分工负责,科学评价、对标考核,便捷减负、简约高效”的原则。验收结论将作为项目结余资金管理和诚信管理的关键依据;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对研发团队进行考核激励和后续科研方向谋划的参考;作为科研机构评估、科技人才评价、科技奖励的参考;作为投融资机构决策的参考。(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gdstc.gd.gov.cn/zwgk_n/zcfg/gfwj/content/post_4607230.html
◆12月4日,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办法》提出,创新券重点支持企业购买创新所需的科技条件资源,以及科技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研究开发、检验检测、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等服务。在同一个申报周期内,每家企业具体补贴金额按不高于使用创新券购买服务实际发生金额的50%比例核定,累计最高不超过10万元。其中,购买研究开发类服务(除软件开发服务)最高补贴资金不超过10万元;购买软件开发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和购买科技资源服务最高补贴资金不超过5万元。(来源: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hlj.gov.cn/kjt/c113916/202412/c00_31789940.shtml
◆12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科技创新促进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鼓励在粤设立国际科技组织,优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对外专业交流合作管理机制。加快推动粤港澳能源科技交流合作,吸引全球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来粤创新创业和交流合作。积极培育能源技术研发、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中青年骨干人才,引进一批引领能源技术前沿、支撑能源工程建设的技术带头人和懂科技、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gd.gov.cn/zwgk/wjk/qbwj/ybh/content/post_4611297.html
◆12月5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方案》提出,加强新型储能产业领军人才引进,为在京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全面保障。支持新型储能企业开放创新验证平台,建设实训基地,为院校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加快培养新型储能产业高技能人才。鼓励产业集聚区对新型储能领域重点企业引入人才,在子女入学、落户、住房等方面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来源: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网站)
https://jxj.beijing.gov.cn/zwgk/2024zcwj/202412/t20241205_3957632.html
◆12月5日,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财政厅发布《湖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办法》提出,省资源平台主要是指围绕区域发展战略,利用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科学数据和科技信息、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科技公共服务资源等在省级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均须对外开放共享。鼓励国防科研单位在非涉密条件下探索开展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对外开放共享。(来源: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hunan.gov.cn/kjt/xxgk/zcfg/tgfxwj/202412/t20241213_33524426.html
◆12月5日,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财政厅发布《湖南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及运行管理办法》。《办法》提出,中心围绕基础学科领域布局,依托我省重点优势学科开展建设,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共建。中心旨在为我省基础学科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吸引和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稳定一批基础学科理论研究人员潜心研究和集智创新。(来源: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hunan.gov.cn/kjt/xxgk/zcfg/tgfxwj/202412/t20241213_33524449.html
◆12月5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局、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发布《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引进相关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实现“引进一个专家或团队,突破一项关键技术”。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对企业引进的特殊人才给予支持;紧扣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所需,加强技术攻关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来源: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网站)
https://jjxxw.cq.gov.cn/zwgk_213/zcwj/xzgfxwj/202412/t20241205_13861777.html
◆12月7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壮大现代高科技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积极培育领军人才。把高科技服务业人才纳入相关各类人才计划,加快培养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给予高科技服务人才股权奖励,依法依规落实分期或递延缴纳个人所得税政策。完善高科技服务人才评价标准,优化技术转移人才专业职称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经理人队伍。(来源: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xjst.jiangsu.gov.cn/art/2024/12/7/art_82571_11448260.html
◆12月9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进一步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覆盖面,我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类新型研发机构等科研事业单位均可提出试点申请。在明确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前提下,试点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实际,将单位所持有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部分赋予成果完成人(团队),试点单位与成果完成人(团队)成为共同所有权人;或将留存的所有权份额,以技术转让的方式让渡给成果完成人(团队),科研人员获得全部所有权后,自主转化,试点单位与成果完成人(团队)按双方约定分享收益、分担风险和支付科技成果评估、知识产权维持等相关费用。对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国防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事关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职务科技成果,不纳入赋权范围。
鼓励试点单位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大胆试、大胆闯,结合自身实际,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将赋权作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措施。支持试点单位探索非财政资金来源的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方式,加快盘活结余经费资源。鼓励试点单位探索将专利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许可费支付具体时间由双方商定,或由被许可方基于此专利形成产品或提供服务产生收入之后支付。(来源:江西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jiangxi.gov.cn/art/2024/12/9/art_64915_5091684.html
◆12月9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1部门发布《山东省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引进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数字人才,组建核心攻关团队,解决我省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点产业的“卡脖子”难关。深入实施泰山人才工程,优化工程遴选布局,支持数字领域重点企业、重点平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依托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加强高端软件人才培养引进。依托数字领域重要平台、重大项目,吸引海内外数字领域高层次人才来鲁创新创业,符合条件的纳入柔性引才专项计划给予支持。支持数字领域小微企业、数字人才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或“创业提振贷”,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提振贷”;符合条件的数字人才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高50万元的“创业提振贷”。落实数字领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政策,数字技能人才可参加职称评审或考试,数字技术人才可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各市推荐高技能人才申报齐鲁首席技师,数字领域技能人才占比不低于20%。(来源: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hrss.shandong.gov.cn/articles/ch00370/202412/d801d89b-c797-4561-a710-5e3e0c61dc94.shtml
◆12月10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支持有关高校开设“人工智能+其他专业”的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和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开展多类型人工智能人才联合培养,丰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形式、创新培养内涵、提升综合育人水平。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支持高校引进世界一流大学资源,开展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合作办学、学生联合培养,鼓励邀请人工智能领域全球知名学者来苏讲学、开展科研合作。加大力度支持选派师生赴境外开展访学、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国际会议等。(来源:江苏省教育厅网站)
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4/12/10/art_77619_11455660.html
◆12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湘江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区。积极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一流领军人才及团队,对能实现成果转化并推动产业发展的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支持。对在湘江科学城创业或全职工作的人才,可按长沙市人才政策办理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加快湘江科学城“科创飞地”建设,鼓励支持省内外龙头企业和上市企业在“科创飞地”设立研发机构,并开放共享所属大型仪器设备,提供检验检测、材料制备等服务。对在“科创飞地”全职工作的人才,符合高层次人才相关政策的,可享受湘江新区范围内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人才服务。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互聘产业教授、科技总监,符合条件的可纳入省科技人才库。开通职称评审“直通车”,对湘江科学城急需紧缺人才、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突出人才,可破格申报专业技术职称。对在湘江科学城内全职工作的高层次科研人才,可按规定直接申报评审正高级职称。支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支持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打通创新创业人才成长通道。(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hunan.gov.cn/hnszf/xxgk/wjk/szfbgt/202412/t20241213_33524403.html
◆12月10日,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支持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集群促进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研究制定产业链人才支持政策,加强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支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先进铜产业学院建设,培育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完善惠企长效机制,发挥省领导联点、驻企特派员等机制作用,优化项目审批管理,积极帮扶服务企业,提升产业集群生态能级。(来源: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http://gxt.jiangxi.gov.cn/art/2024/12/10/art_68658_5082455.html
◆12月1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安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培育专业技术人才。支持省政府铁路出资人代表与铁路部门、设计咨询机构、专业院校合作,储备前期规划、方案设计、工程建设、质量监管、运营生产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快培育引进勘察设计、咨询服务、运营管理等专业人才。(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65379921.html
◆12月11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档案局等10部门发布《浙江省科研诚信评价与档案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提出,科研诚信档案是指客观反映科研诚信主体在参与科技活动中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守科研活动规范、履行科研合同义务等科研诚信状况的信息记录。科研诚信档案涵盖科研诚信主体在参与科技活动全生命周期中的科研诚信信息,坚持应归尽归,客观准确。加强科研诚信信息的标准化建设,通过平台互联互通等数字化手段推动数据自动获取、成果无感通用,提升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管理利用效能。加强科研诚信档案在各类科研诚信前置审核中的应用,将具备良好的科研诚信状况作为参与各类科技活动的必备条件,建立联合惩戒机制,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省科技厅以科研诚信档案为基础对科技人员、咨询评审专家、科技活动承担单位的科研诚信状况开展评价。评价从基本情况、履约履责、遵纪守法、守信激励等四个维度开展,评价得分区间为0-1000分,科研诚信级别设A、B、C、D、E五级。科研诚信评价每半年更新一次。(来源: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s://kjt.zj.gov.cn/art/2024/12/11/art_1229080140_2538548.html
◆12月11日,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博士后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标准,加强进站审核,健全平时考核,严格出站考核。对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程项目实施等不同类型的博士后,依据其培养目标,实行分类评价。建立以博士后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产出成果为核心标准的博士后工作评价机制,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定期实施分类评价。配合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做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考核评价。进站前未取得中级职称的博士后,进站后应予以确认中级职称。博士后出站后到我省企业工作的,可确认副高级职称。到我省事业单位工作的,按照岗位管理要求,可确认副高级职称;自主评聘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评聘标准,可确认或申报评审副高级职称。业绩特别突出的,可直接申报评审正高级职称。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省级人才计划,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具有博士后经历的人员。符合条件的博士后,按相关规定经认定后纳入省级人才计划。(来源: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rlsbt.zj.gov.cn/art/2024/12/11/art_1229506771_2538562.html
◆12月11日,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湖南省科技创新合作智库管理办法》。《办法》提出,合作智库以服务省委省政府科技创新重大决策为使命,参与承担省科技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相关任务,围绕湖南科技创新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制定重大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法规、产业创新、区域创新、技术预测、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科技治理等提供研究支撑、决策咨询和综合服务。(来源: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hunan.gov.cn/kjt/xxgk/zcfg/tgfxwj/202412/t20241213_33524458.html
◆12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奖励办法》提出,省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包括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不分等级,每年授予数量不超过2个。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各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其中,一等奖不超过60项,二等奖不超过120项,三等奖不超过120项。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国际科技合作奖不分等级,每年授予个人或者组织不超过10个。(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4/12/12/art_46143_11443777.html
◆12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天府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办法》提出,天府实验室建设坚持“省级统筹、属地主体、实体运作、充分自主”的原则,非营利性独立法人运作,不定行政级别,实验室在内部机构设置、人员聘用、薪酬分配、科研组织、运营管理等方面享有自主权。(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c.gov.cn/10462/zfwjts/2024/12/12/121d0df650cb408d845927e19ccd970e.shtml
◆12月1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加强人才提升保障。大力引进绿色金融高层次人才,搭建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打造“绿色通道”,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绿色金融人才,给予金融创新奖励。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科研院所设立绿色金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绿色金融研究机构,培养熟悉经济金融、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复合型绿色金融人才。通过省地共建、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大双碳人才培养力度,每年培训双碳专业人才不少于13000人次。(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hubei.gov.cn/zfwj/ezbf/202412/t20241213_5461817.shtml
◆12月1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北省加快发展农业微生物产业实施方案》。《方案》提出,选优育强战略科技力量。对农业微生物领域高端紧缺人才,在“院士候选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楚天英才计划”等重大人才项目中予以倾斜支持,培育一批农业微生物战略科学家。依托省技术创新、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一批农业微生物领域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精准培育实用型人才。实施农业微生物企业家培育行动,在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头雁”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乡村人才振兴项目中予以重点支持。加强农业微生物企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面向企业开展人才定制培训和联合培养,重点培育具有“企业家”思维的“科学家”。(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hubei.gov.cn/zfwj/ezbf/202412/t20241213_5461844.shtml
◆12月13日,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和经费管理办法》。《办法》提出,省基金项目实行经费“包干制”,不再编制项目预算。项目负责人在承诺遵守科研伦理道德和作风学风诚信要求、经费全部用于与本项目研究工作相关支出的基础上,自主决定项目经费使用。依托单位应当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在项目结题时应当在单位内部公开省基金项目经费决算表,接受广大科研人员监督。(来源:海南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s://dost.hainan.gov.cn/xxgk/xxgkzl/xxgkml/202412/t20241213_3785979.html
◆12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赣江中游(吉安)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支持吉安因地制宜建设产业特色鲜明、人才集聚力强的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支持井冈山大学建成区域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构建校地融合发展共同体。支持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建设“双高”院校,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级技工学校升建技师学院。深化企业新型学徒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jiangxi.gov.cn/art/2024/12/16/art_4968_5084954.html
◆12月16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充分发挥省级资源导向作用,在省自然科学基金体系内,设置青年、优秀青年、杰出青年、团队四类项目,通过梯次化资助体系,促进基础研究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育和成长。对未达到副高级职称的青年博士,且未获得过各类科技计划支持的允许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省级基础研究类项目经费实行“包干制”管理。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减轻青年科技人才经费管理负担。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参与省重大专项,“揭榜挂帅”“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参与上述项目的青年科技人才不受限项约束。完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项目验收时不单纯考核发表论文数量,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更多关注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和影响,为青年人才提供更为公正的评价体系。(来源: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s://kjt.qinghai.gov.cn/content/show/id/10981
◆12月1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江苏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大力支持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布局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建设一批技工教育联盟(集团)、优质技工院校、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实施中高职“3+3”贯通培养项目,鼓励职业院校增设产业发展急需专业。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鼓励龙头企业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支持建立“人才飞地”。(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4/12/17/art_46143_11448140.html
◆12月17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市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措施》提出,支持高端人才引进。依据本市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支持氢能领域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引进落户(市人才工作局)。加大氢能领域国际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探索简化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流程(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市公安局)。对引进的氢能领域高端人才,按人才住房支持政策做好保障(各区政府)。在本市引进毕业生政策框架内,对氢能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来源: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网站)
https://jxj.beijing.gov.cn/zwgk/2024zcwj/202412/t20241217_3968075.html
◆12月17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安徽省企业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申报职称评审标准条件(试行)》。《条件》提出,坚持把品德放在高技能人才申报职称评审的首位,重点考察其职业道德,倡导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强化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用人单位应按照申报人取得的业绩成果与岗位经历相匹配的要求,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能力和业绩贡献,并出具评价意见。高技能人才申报职称实行评审或问答(现场或远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一般不采取笔试方式进行。评审委员会成员按规定程序在对申报人的素质、能力、业绩成果等进行综合研判后,提出评价意见。(来源: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s://hrss.ah.gov.cn/public/6595721/80757536.html
◆12月18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上海市科技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办法》提出,科技信用信息的记录范围为信息主体的科技活动相关失信信息,指经有关部门或者机构查处认定,对信息主体失信行为和处理结果的记录。包括责任主体、失信行为、处理结果、处理单位、处理依据、处理生效时间、惩戒期限等信息。科技信用信息修复按照信息“谁认定,谁修复”的原则,由认定失信行为的单位(即原行政行为作出单位)负责信用信息修复申请的受理、审查、意见反馈和信用信息主体知情权保障等工作。(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
https://stcsm.sh.gov.cn/zwgk/kjzc/zcwj/kwzcxwj/20241218/2665b155fa03434ca417c4795af66d64.html
◆12月18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共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财政厅发布《福建省高技能领军人才遴选和支持办法》。《办法》提出,从2025年到2029年,每年遴选50名左右高技能领军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每批次培养周期为5年。通过重点扶持和跟踪培养,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素质优良、技艺精湛,服务产业、带动力强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争取获得更多国家级高技能人才项目支持,带动培养一批支撑福建重点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将入选福建省高技能领军人才纳为省级高层次人才C类人才认定资格条件。在享受高层次人才相应待遇基础上,培养期内从省级人才专项资金另给予每人每年5万元资金支持,可用于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具体由培养对象自由支配。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对在技术攻关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培养对象,企业可从成果转化所得收益中以奖金、股权等多种形式给予奖励。(来源: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rst.fujian.gov.cn/zw/zfxxgk/zfxxgkml/zyywgz/zynljs/202412/t20241218_6593374.htm
◆12月19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辽宁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健全创新创业政策机制,保障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享受培训补贴、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一流课程,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基地,吸引企业家、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导师。面向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提供专业孵化服务,力争孵化一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支持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国有企业“星火”创新创意等赛事活动。推动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在辽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科技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签订紧缺工种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协议。提升“兴辽英才计划”企业人才的支持力度。支持博士后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从事科研工作。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本领域专业技术职称自主评审。建设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用好海外人才、制造业人才等计划,支持制造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
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强化细分领域的技术攻关、精准补链和配套支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运用科技创新券购买专利申请、仪器开放共享等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转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转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源:辽宁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ln.gov.cn/web/zwgkx/zfwj/szfbgtwj/2024n/2024121909523788280/index.shtml
◆12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面向未来产业战略领域,建立科技人才图谱,每年引进10名以上领军人才。优化泰山人才工程、外专双百计划,加大对未来产业人才遴选支持力度。开展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改革试点,推动一批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将未来产业作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重点领域,发现和引进一批创新创业人才。(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12月1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按规定核定疾控机构人员编制并足额配备。扩大疾控机构用人自主权。省级疾控机构分领域设置首席专家岗位,市级疾控机构设置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岗位,并实行动态管理。优化各级疾控机构岗位结构,结合实际适当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疾控机构非卫生系列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可按规定参加工程等系列(专业)职称评审,允许符合条件的已取得非卫生系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转评卫生系列职称。支持建设疾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实施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开展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guizhou.gov.cn/zwgk/zcfg/szfwj/qfbf/202412/t20241219_86373372.html
◆12月19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18部门发布《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深化“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机制,精准引进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开展定向攻关。加大力度引进人工智能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持续优化泰山人才工程实施布局,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遴选支持力度。扩大人工智能领域招生规模,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加大学科交叉和校企联合复合型人才培养。发挥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支持骨干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按规定组建人工智能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19/art_103585_10317441.html
◆12月19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13部门发布《山东省工业母机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加速创新人才引育。用好顶尖人才“一事一议”直通车机制,持续优化泰山人才工程布局,加大海外引才工作力度,发挥科技奖励激励导向作用,加快引育一批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支持高等院校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引导职业学校建设技能实训基地。鼓励高校院所选派科研人员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鼓励企业工程师担任高校院所“产业导师”,促进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19/art_103585_10317442.html
◆12月19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11部门发布《山东省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打造以领军人才为引领、领域专家为主体、青年人才为骨干的人才队伍体系,引进培育20名以上国家级、50名以上省级高层次人才,初步建成新能源领域人才集聚“强磁场”。深化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布局。围绕新能源发展亟需的材料、装备等,鼓励省内高校院所加强学科调整设置,新增博士点、硕士点,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泰山人才工程等,精准引进新能源领域亟需的人才(团队)。深化“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定期更新企业技术需求榜单,定向引进急缺人才开展联合攻关。(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19/art_103585_10317443.html
◆12月19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12部门发布《山东省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高地。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超前设置面向未来产业的关键材料学科专业。支持高校在新材料方向冲击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深入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力争培育一批新材料领域顶尖人才。加强泰山、齐鲁人才工程实施布局,在新材料领域新遴选100名左右高端人才。鼓励符合条件的新材料领域人才申报省政府非教育系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遴选优秀中青年人才赴海外访学研修。深化“揭榜挂帅”攻关机制,面向全球引进、培养新材料领域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结构合理、国际领先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19/art_103585_10317444.html
◆12月19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14部门发布《山东省低空经济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强化创新人才引育。优化完善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机制,对有条件的顶尖人才采取“人才、平台、项目”一体落地方式予以支持。发挥泰山人才工程牵引作用,加快引育一批领军人才。深化“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定期更新企业技术需求榜单,定向引进急缺人才开展联合攻关。加快推进空天信息大学(筹)高水平建设,支持高校院所强化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建设,引导相关机构建设飞行员、无人机操控员等实训基地,梯队培养前沿技术研发设计、适航审定、飞行管理、运营服务等专技人才。(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19/art_103585_10317445.html
◆12月19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12部门发布《山东省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实施产业创新人才“引聚计划”。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专项,引育一批急需紧缺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打破高校学科壁垒,建设现代海洋高等教育共同体,加快培养现代海洋人才。省部共建中国海洋国际人才港,启动海洋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建成全球海洋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和智慧系统。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作用,汇聚国际科技资源。(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19/art_103585_10317447.html
◆12月19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10部门发布《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临床研究人才评价指标,将主持或参与临床试验项目作为高水平医院医务人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依托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培养生物医药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择优推荐各类人才计划。加快引进生物医药国际顶尖人才,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给予个性化支持。推进生物医药领域高端专家智库建设。(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19/art_103585_10317448.html
◆12月19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8部门发布《山东省生物育种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生物种业高端人才队伍引育。坚持引育并举,通过“一事一议”、泰山系列人才等人才计划,重点引进基因编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合成生物学等生物育种关键领域高端人才。强化双一流学科和相关团队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培育国内领先的种业创新团队15个以上,为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统筹好原始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建设,鼓励企科深度合作,联合培养一批熟悉产业的博士、博士后人才。聚焦生物育种产业发展,支持40周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项目中“挑大梁”“当主角”,形成老中青有机结合的人才队伍。从研发、市场、金融、组织机构等层面强化政策创新,重点加强生物安全、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育等政策供给,建立完善生物育种产业政策体系。(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19/art_103585_10317449.html
◆12月19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7部门发布《山东省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加强国内外盐碱地综合利用各类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加大泰山人才工程对盐碱地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40周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工程、项目中“挑大梁”“当主角”,形成老中青有机结合的人才队伍。优化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学科设置,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国家盐碱地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快培养盐碱地综合利用紧缺人才和本地化人才。(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19/art_103585_10317450.html
◆12月19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四川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提出,社会科技奖应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家精神,遵循依法办奖、公益为本、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坚持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突出奖励真正做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坚持学术性、荣誉性,控制奖励数量,提升奖励质量,避免与相关科技评价简单、直接挂钩;坚持“谁办奖、谁负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来源: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s://kjt.sc.gov.cn/kjt/xzgfxwj/2024/12/19/9e696c3684cb40f3b2e21f75e26f8fb7.shtml
◆12月2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修订版)》。《细则》提出,支持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紧缺型人才依据本市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办理落户。在全市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落户指标总量范围内,对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加大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国际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国际人才引进政策,探索简化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流程。对引进的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人才,本人(含配偶)在怀柔无房产的,可优先配租人才公租房。符合购买共有产权房条件的,可优先保障。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优先享受怀柔人才住房补贴政策。(来源: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网站)
https://jxj.beijing.gov.cn/zwgk/2024zcwj/202412/t20241220_3970116.html
◆12月20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发布《企业科技攻关联合行动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办法》提出,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协同攻关,经区(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推荐和市科技局组织评审,立项项目纳入市级科技计划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管理。市级引导资金对单个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20万元。支持有意愿的区(县)与市科技局共同出资、联合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区(县)与市级财政资金投入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来源: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网站)
http://kjj.cq.gov.cn/zwgk_176/zwxxgkml/zcwj/xzgfxwj/202412/t20241220_13908758.html
◆12月23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上海市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联合评议管理办法》。《办法》提出,申请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单位,应先编制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购置申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购置建设目标的必要性,科研项目的需求程度、共享方案、购置的预算方案和实施管理能力等内容。本市建立市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联合评议工作协调机制,设立“上海市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联合评议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合评议办公室),由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共同组成,办公室设在市科委。(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
https://stcsm.sh.gov.cn/zwgk/kjzc/zcwj/kwzcxwj/20241223/659c18da8496421bb74f4eda23d544bd.html
◆12月23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江苏省技术转移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资格条件》提出,在全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中单列技术转移专业,设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四个层次,对应的名称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适用于以促进科技成果应用为目的,提供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职称申报人员业绩、成果一般应与所在团队研究方向匹配,尊重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团队成员的业绩成果按照其在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中实际贡献进行评价。在艰苦边远地区或在基层一线从事技术转移专业技术人员,可将工作业绩、业务能力及基层工作年限等作为推荐和评价的重要依据,适当放宽科研能力、论文著作等要求。在推荐及评审过程中,注重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奉献精神及工作实绩。(来源: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jshrss.jiangsu.gov.cn/art/2024/12/23/art_77278_11454085.html
◆12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和稳定支持力度,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基础学科领域人才的交叉融合,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着力引进一批顶尖科学家和人才团队,实施复合型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41224/0f60c01551784720899dbb911e9d5f08.html
◆12月2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鼓励高校增设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推动医药企业与省内高等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医工交叉”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大对生物医药领域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高精尖缺”人才引育留用力度,支持高层次人才申报省内各类人才项目。(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65384001.html
◆12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强化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支持提升人才引育质效。支持以产业为导向,加大从海内外引进人才力度,进一步畅通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机制,深入实施泰山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计划。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人才集聚和使用效能,支持建设国家级、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培育壮大卓越工程师队伍。支持相关高校牵头建设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现代海洋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强化企业人才引育主体作用,对人才引领型企业按规定给予资金奖励。
支持加强重点领域人才引育。支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每年支持遴选100个左右省重点扶持县级区域人才项目。支持面向海洋产业领域人才建设,每年遴选一定数量的领军人才团队给予资助经费。支持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提升培训,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素养。实施大数据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支持鼓励省内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科研院所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数字领域学科专业,加大数字技能人才培育。
支持分类实施人才培养使用。加强柔性引才用才,支持实施顶尖人才领航、领军人才汇聚、优秀青年人才创业托举等计划。完善技能人才培育机制,统筹中央资金,支持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综合性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载体。深入实施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项目,选拔培养省级高端会计人才不少于100名,入选国家高层次财会人才培养项目不少于10名。
支持落实人才收入分配政策。落实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绩效工资倾斜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支持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自主确定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范围。强化科研人员精准激励,对科研人员按规定从财政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中获得的绩效支出,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不作为调控基数。(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12月24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办法》提出,技术创新中心是山东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于创新链中下游,对上衔接实验室基础研究,对下衔接企业产业化,集聚高水平科研人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科技企业培育孵化,打通从科学到产业的通道,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技术创新中心应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人才队伍,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实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人员聘用制度,通过市场化机制加强人才的选拔与聘任。专职固定科研人员不得在其他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兼职。(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24/art_103585_10317491.html
◆12月24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办法》提出,省重点实验室是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新型研发机构、龙头骨干企业等建设的科研实体,鼓励以独立法人实体形式建设运行。省重点实验室应创新人才成长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激励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培养青年人才、用好现有人才,打造高水平科研人才队伍。(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24/art_103585_10317492.html
◆12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鼓励高等院校加强数字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培训机构、高校院所合作探索数实融合技能培训新模式,培育一批“数字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引进一批跨界融合高端数字化人才。(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
◆12月25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发布《山东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细则》提出,引导资金按照中央规定的共同财政事权的支持属性和范围,与省科技计划和资金充分衔接和统筹,集中用于国家和省确定实施且有明确投入依据和要求的重大任务、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主要包括重大科技任务、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等方面。(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25/art_103585_10317501.html
◆12月25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8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打造人才高地。支持高新区从海内外引进顶尖人才,符合省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政策条件的,按规定给予最高400万元个人补助、最高5000万元综合资助或最高6000万元股权投资支持。(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25/art_103585_10317520.html
◆12月25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山东省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紧跟学科交叉、跨界融合、技术集成等新阶段创新趋势,瞄准新兴领域和关键材料开发,积极引进国外精细化工领域高层次人才,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研发团队。适应精细化工产品营销模式转型,在工程设计、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培养前瞻性人才。引导高校加强精细化工领域学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http://gxt.shandong.gov.cn/art/2024/12/25/art_103863_10347601.html
◆12月25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湖南省加快磁浮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措施》提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芙蓉计划”相关人才项目对磁浮交通领域科技型企业和科研一线人才重点支持。对企业申报且获得立项的科技领军人才项目,按规定给予支持。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基于自主技术路线的专业课程,鼓励学生赴磁浮交通企业开展多维度实习实践。在省级科技进步、人才表彰等活动中,在各级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院士专家等推荐评选中,同等条件下重点考虑磁浮人才。对磁浮交通领域“高精尖缺”人才,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方式予以支持。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多主体联合引进培养磁浮领域人才,省级人才计划相关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http://gxt.hunan.gov.cn/gxt/xxgk_71033/zcfg/gfxwj/202412/t20241225_33537090.html
◆12月25日,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具备正高级评审权的自主评审单位,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试行评聘分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等高层次人才富集的平台或团队,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试行评聘分开。对高层次人才、专家人才,符合“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特设岗位等相关规定的,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评审和聘用。(来源: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s://rst.guizhou.gov.cn/zwgk/jdhy/zcwj/202412/t20241225_86402860.html
◆12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推动成都科创生态岛“四链”融合先行先试工作方案》。《方案》提出,突出成都科创生态岛“聚合创新要素、服务创新转化、展示创新成果、孵化新兴产业”核心功能,以“科创通”链接全省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以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 ,探索构建“四链” 良性互促、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生态。针对揭榜项目落地转化的人才需求,由成都科创生态岛发布人才需求清单,为高层次人才团队参与揭榜开通“绿色通道” ,广泛引聚科技领军人才。(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c.gov.cn/10462/zfwjts/2024/12/26/45c1fc7e906c474c8250e36f4d7e2468.shtml
◆12月26日,中共江苏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财政厅发布《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实施办法》。《办法》提出,“卓博计划”是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平台的专项博士后资助培养计划,作为江苏省“双创计划”的子项目实施,主要围绕国家和省重大专项、前沿技术和重大科学研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每年资助 900 名左右优秀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卓博计划”强化经济贡献导向,突出申报项目和所在设站单位的就业、产业发展贡献度,优先向产业博士后倾斜。“卓博计划”每年遴选一次,重点考察博士后的学术水平、科研潜力和工作实绩。“卓博计划”实行分类分档资助。资助标准分为A、B、C三档,资助期为2年。其中,A档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5万元,资助200人;B档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5万元,资助300人;C档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0万元,资助400人。(来源: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http://jshrss.jiangsu.gov.cn/art/2024/12/26/art_77278_11456582.html
◆12月26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办法》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在重点学科和关键领域创设优势集中、具有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的高水平、专业化社会科技奖。鼓励面向青年和女性科技工作者、基础和前沿领域研究人员设立奖项。(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gdstc.gd.gov.cn/zwgk_n/zcfg/gfwj/content/post_4639699.html
◆12月26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等9部门发布《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操作指引(试行)》。《指引》提出,职务科技成果实行单列管理,单列管理不改变职务科技成果的国有资产属性。科研单位享有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权,不审批、不备案,职务科技成果以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范围,转化收入留归本单位。(来源: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s://kjt.sc.gov.cn/kjt/xzgfxwj/2024/12/26/0653b53c016140ca93f2e8da0e67d27b.shtml
◆12月2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云南省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政府投资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实施投资运营管理。鼓励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机构与国家级基金、头部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与行业专家、科研机构和社会中介等形成合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yn.gov.cn/zwgk/zcwj/zxwj/202412/t20241225_307450.html
◆12月2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基金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措施》提出,鼓励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和引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基金以增资扩股方式新增投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所投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每投资1家按照实际投资金额的2%对基金管理机构给予奖励,每家企业累计不超过100万元。基金投资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效期内整体迁入我省或企业迁入我省后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鼓励各地对有关基金管理机构团队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并在省级高层次人才认定中予以支持。(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fujian.gov.cn/zwgk/zxwj/szfbgtwj/202412/t20241227_6598527.htm
◆12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四川省知识产权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科学界定、合理划分知识产权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推动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知识产权强省提供有力支撑。(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sc.gov.cn/10462/zfwjts/2024/12/27/8e7775612bd84c6f93b8a8f2f6f32c60.shtml
◆12月2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五条措施》。《措施》提出,鼓励和引导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先使用后付费”,将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双方可约定采取“零门槛费+阶段性支付+收入提成”或者“延期支付”等方式支付许可费,支付时间由双方商定,或者由被许可方基于此科技成果形成产品或者提供服务产生收入后支付。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围绕全省重点产业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开放的中试验证平台,探索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对符合条件的中试验证等平台给予建设主体不超过200万元一次性资助,每年依据中试验证等平台年度服务性收入的20%给予不超过100万元补助。(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yn.gov.cn/zwgk/zcwj/zxwj/202412/t20241226_307476.html
◆12月27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5部门发布《北京市加快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坚持创新策源,强化技术攻关。瞄准科技前沿,聚焦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发现一批新靶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深入实施服务科学家创业CEO人才特训班、医药高级研讨班、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力培养计划等,引育基因编辑、药物递送等技术工艺开发、细胞功能效能检测等产业亟需人才。(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
https://kw.beijing.gov.cn/art/2024/12/27/art_10704_3554.html
◆12月27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关于开展外籍和港澳台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外籍及港澳台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是贯彻落实16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为外籍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的重要前提。(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gdstc.gd.gov.cn/zwgk_n/zcfg/gfwj/content/post_4640405.html
◆12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加强人才培养。推进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支持省内医学院校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建设。强化高等院校与疾控机构合作,聘任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带教,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实施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疾控机构骨干人才培养培训项目,推动高层次人才评选向公共卫生领域倾斜,选拔培养一批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人才,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定向培养制度。完善人才使用与评价体系。建立疾控中心分专业、分层次的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度,按照专业领域设置首席专家岗位。优化岗位结构,将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扩大疾控机构用人自主权。健全符合疾控工作特点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建立符合卫生健康行政执法特点的职业晋升和交流制度。(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henan.gov.cn/2024/12-30/3105779.html
◆12月30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总工会发布《北京市“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提出,采取“链条化”建设、“集成化”服务模式,对生态链给予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就业等方面政策支持。支持生态链结合企业岗位设置、内部管理、员工成长、薪酬激励机制建设等实际需要,自主开发评价规范等,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选拔活动,构建“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推动建立培养与使用相结合、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相匹配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制度。支持培育孵化高技能领军人才。链主单位可积极探索在生态链内部建立特色高技能人才奖励激励机制,广泛动员生态链成员参加国家级、市级、区级高技能人才和各级工匠人才荣誉评选,获奖人员可按规定享受荣誉奖励或津贴,并纳入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范围。贯通高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支持生态链内部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推进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来源: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https://rsj.beijing.gov.cn/xxgk/2024zcwj/202412/t20241230_3976655.html
◆12月30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发布《山东省创新券使用管理办法》。《办法》提出, 创新券是面向山东省行政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无偿发放,用于补助其使用共享科研设施和仪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支撑创新创业的普惠性政策工具。(来源: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http://kjt.shandong.gov.cn/art/2024/12/30/art_103585_10317600.html
◆12月3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壮大人才队伍。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等围绕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积极建设供应链与现代物流实验室、高端智库等,加快培养跨学科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支持高校与企业开展物流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建设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实践基地。支持与国外顶尖学府开展人才交流,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引进补贴。(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
https://www.ah.gov.cn/public/1681/565387211.html
◆12月31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8部门发布《北京市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7年)》。《计划》提出,提升人才国际化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国际化人才引育水平,支持各类人才开展国际创新交流与科技合作,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化能力。持续拓展北京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完善国际人才认定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在全市范围推广外国人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一口受理、并联审批”,推动外国人数字身份认证工作,分级推进涉外政务服务场景应用,进一步提升外国企业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家属来京便利性。持续推动国际人才创业载体、高品质人才社区等建设。(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
https://kw.beijing.gov.cn/art/2024/12/31/art_10704_3556.html
◆12月31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财政局发布《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办法》提出,高精尖项目资金采用补助、奖励、贷款贴息、保险补贴、融资租赁补贴等支持方式。对国家有明确资金配套要求的重大专项项目,高精尖项目资金可予以配套支持;鼓励各区对获得支持的高精尖项目给予配套。对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北京市重点任务的,高精尖项目资金可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对确需以本办法规定之外支持方式和标准支持的项目,应报市政府审定后执行。(来源: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网站)
https://jxj.beijing.gov.cn/zwgk/2024zcwj/202412/t20241231_3978498.html
科技部人才中心政策与评估处 联系电话:68598038